上海闹市区超深基坑降水技术研究

2022-02-25 10:52罗军涛殷立锋晏姝王彭宇王朝阳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承压水深井帷幕

罗军涛, 殷立锋, 晏姝, 王彭宇, 王朝阳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93)

0 引言

随着上海深基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深度加深,承压水对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1]。但是抽取承压水会导致含水层或邻近含水层的可压缩夹层压缩,特别是在基坑止水帷幕未隔断承压含水层时,引起周边地面较大沉降,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2]。目前悬挂式止水帷幕多应用与周边环境相对简单的区域,在周边环境重要的闹市区,悬挂式止水帷幕鲜有应用。但在上海⑦层与⑨层连通区域,含水层深达百米以上时深基坑围护形式只能选择悬挂式止水帷幕。在此基础上,如何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1 工程概况

黄浦区文化中心新建工程位于黄浦区迎勋路以东的129街坊北地块内。基坑面积约5030m2,普遍区域挖深为24.10m,局部深坑挖深达26.95m。工程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各侧环境保护等级为二级。基坑开挖采用整坑顺作法方案,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体,深度55m,并设置五道混凝土支撑进行围护。

工程位于上海闹市区,周边建筑密集,东侧、南侧紧邻高层住宅;西侧、北侧紧邻老式住宅。周边道路地下管线极为复杂,对周边构建筑物和管线保护为项目的重难点。

图1 项目基坑分区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2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勘察阶段所完成勘察孔的最大深度为70m,对此深度范围内揭遇的地基土,按其结构特征、地层成因、土性不同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差异可划分为7层,共10个亚层。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成果

拟建场地分布有第⑦2层与第⑨层承压含水层,第⑦2层承压含水层与第⑨层承压含水层相连。第⑦2层层顶埋深36.79~37.81m,勘察测得水位埋深5.54m;第⑨层层顶埋深60.39~61.73m。

工程主要针对开挖范围内的潜水进行疏干降水及下伏第⑦2层承压含水层进行减压降水。

工程地下连续墙深55m,墙趾已进入第⑦2层约18m,由于第⑦2层与第⑨层承压含水层直接相连,承压含水层埋深大、厚度大,地下连续墙未能将承压水隔断,形成悬挂式止水帷幕。

图2 围护剖面图(单位:mm)

3 基坑降水分析

深基坑开挖除考虑疏干开挖范围内的潜水外,也须充分考虑承压水安全性,针对下部承压水含水层的顶托力进行验算。

基坑下伏第⑦2层及第⑨层承压含水层最浅埋深分别为36.79、60.39m,水位按照项目水文地质勘察取5.54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26.95m,抗突涌安全系数为0.57,基坑开挖需对第⑦层承压含水层进行减压降水。

表2 基坑开挖抗突涌稳定性验算(Fs=1.05)

经计算,基坑开挖需针对第⑦2层承压水进行减压降水、无需针对第⑨层承压水进行减压降水。当开挖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26.95m时,第⑦2层承压含水层安全水位埋深为19.76m,减压幅度较大。

另一方面,地下连续墙未完全隔断承压含水层,坑内降压时,会引起坑外相当大范围的承压水位下降,引起周边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沉降,基坑减压降水在尽量增加降水绕流路径的基础上,并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人为抬高坑外承压水水位,减缓沉降变形,保证周边环境安全。

4 降水设计

4.1 疏干深井设计

基坑开挖范围内主要为第③层淤泥质粘土夹粘质粉土、第④层淤泥质粘土及第⑤1-1层粘土,土质较为软弱,具较明显触变及流变特性,受扰动土体强度极易降低。

单独设置真空疏干深井,对潜水疏干处理,控制地下水水位在每层土开挖面以下1.0m,为基坑开挖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上海地区降水施工经验,为有效疏干富存在软土中的潜水,单井有效疏干面积按照200m2布置,共布置15口真空疏干深井,井深设定为30m。运行采用超级压吸联合抽水系统,有效疏干开挖范围内的潜水。基坑外设置潜水观测井,井深30m,观测坑外潜水水位变化。

4.2 减压降水深井设计

根据文中承压含水层抗突涌验算结果,基坑开挖需针对第⑦2层承压水进行减压降水,将地层概化为三维空间上的非均质各向异性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进行三维渗流数值法计算。

图3 围护与降水井三维立体示意图

三维渗流计算模型符合假定,潜水的初始水位埋深0.5m、第⑦2层初始水位埋深5.54m;止水帷幕深度55m;降水运行过程中减压深井的单井涌水量平均为5~10m3/h。

在坑内布置第⑦2层减压深井,考虑基坑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加长基坑减压降水绕流路径,井深设定为46m,滤管长度为7m,减压降水绕流路径10m;降水深井均采用钢管井,孔径650mm、井径273mm。

经三维渗流模型计算,在满足第⑦2层承压水水位控制在满足基坑坑底抗突涌稳定性验算条件时,需要基坑内布置减压降水井10口(含2口观测备用井),利用备用井进行水位观测,根据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指导降水运行[3]。

另外在基坑外侧,第⑦2层均匀设置10口观测兼回灌井,为达到更好观测及回灌效果,井深设定为49m,滤管长度为10m。

图4 基坑降水运行后⑦2层埋深预测(单位:m)

图5 基坑降水运行后⑦2层降深预测(单位:m)

图6 减压降水井及回灌井平面布置

5 基坑降水运行及回灌分析

5.1 生产性抽水试验情况

基坑开挖前实施生产性抽水试验,以全面掌握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及基坑内外含水层水力联系,避免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4]。

在基坑坑内降水井及坑外观测井、回灌井成井结束后,进行生产性抽水试验。

由抽水试验结果可知,当基坑内第⑦2层水位观测井BG1、BG2水位降深17.56、18.03m,满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要求安全时,基坑外承压水水位降深在0.15~0.28m之间,止水帷幕绕流起到了良好效果,基坑内减压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基坑内须做到按需降水,在基坑内减压降水的同时开启坑外回灌井进行回灌补水,缓解坑外第⑦2层水位下降,保证周边环境安全。

5.2 降水运行及回灌运行情况

基坑开挖实施过程中,基坑降水严格遵循“分层降水”、“按需降水”的原则,根据减压井抽水量及减压观测井的承压水位,确定开启的减压井数量,合理控制承压水水位,将减压降水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5]。

基坑开挖至第5层土时开启第⑦2层减压深井,进行减压降水,随着基坑的开挖,逐渐将观测井水位控制在19.80m左右,在基坑内减压降水的同时开启坑外回灌井进行回灌补水,缓解坑外第⑦2层水位下降,保护周边环境安全[6]。

项目在底板施工阶段,基坑内水位满足基坑开挖要求的前提下,基坑日涌水量稳定在约200~220m3/d之间。

基坑外回灌遵循同抽同灌、抽灌一体化的原则,基坑内抽取同层地下水经过水质处理后作为回灌用水。根据承压水水位变化实现回灌井的自动开启与关闭。底板施工回灌期间,测定单井最大回灌量可达30m3/d,实现抽灌平衡,在整个减压降水期间,基坑外第⑦2层承压水水位基本维持在初始水位,回灌效果明显。

图7 回灌原理示意图

图8 运行水位曲线

基坑减压降水期间,在回灌同时开启的条件下,坑外承压水水位保持稳定,基坑外周边道路、管线及构建筑物均表现平稳,沉降变形量均在20mm以内。未发生地下管线安全事故,周边道路无明显可见的沉降和开裂现象,回灌整体达到了预期效果。保证基坑安全开挖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悬挂式减压降水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减压降水运行期间配备降水备用发电机,保证现场用电停电后,发电机自动启动并切换,确保在基坑减压降水运行期间供电的连续,并为每口减压降水井布置水位报警系统,在水位异常时报警,便于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基坑安全。

6 结语

通过项目基坑降水的设计与施工,并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 三维渗流模拟计算为基坑降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利用生产性抽水试验验证降水设计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分层降水”、“按需降水”的原则。

(2) 闹市区复杂环境下,悬挂式围护深基坑施工,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可以有效抬升坑外承压水水位,保证基坑周边构建筑物及管线安全,减少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项目基坑于2021年8月3日完成基础底板施工,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坑内减压降水,坑外回灌的“抽灌一体化”降水方式对周边环境保护极为有效、实用经济。

猜你喜欢
承压水深井帷幕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乳化炸药垂直供应技术在深井矿山中的应用
帷幕灌浆在胜土水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承压水降压引起的高速铁路桥梁摩擦型群桩沉降特性分析
承压水条件下基坑降水研究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声·生不息” 点亮希望之光——2020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落下帷幕
高压旋喷止水帷幕施工要点简析
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