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服务需求调研与优化对策——基于四川某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

2022-02-26 21:29胡康林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职工工会问卷

刘 玲 胡康林

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服务需求调研与优化对策——基于四川某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

刘 玲 胡康林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哲学系]

高校基层工会在维护教职工权益、服务教职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四川某综合性高校为例,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新时期高校教职工需求进行研究,在问卷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对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服务需求进行探讨和特点分析。提出高校基层工会服务教职工的优化对策,包括注重工会自身建设、创新开展工作、增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维护教职工权益、实行分类指导和满足生活需求等。

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需求;调查研究

一、研究问题与问卷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工会要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中国工会十七大将工会基本职责拓展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进一步强调和深化了工会服务职工、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依据。

高校工会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高校工会系统、群团组织中,基层工会组织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组织,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基层工会在新的历史时期,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服务教职工、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由于教职工身份、学科背景、学历背景、聘用方式等不同,因此教职工需求共性与个性并存。

在这种背景和问题下,加强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需求的精准化识别,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与供给策略,满足教职工需求、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竭诚为教职工服务,是当前高校工会和基层工会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们以四川某综合性高校为例,开展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提出优化对策。

(二)问卷设计

以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服务需求为立足点,通过理论分析、德尔菲专家法和实践专家讨论等方式,对问卷进行了设计与论证。首先,从研究现状的理论分析来看,在高校工会对青年教职工精准帮扶(李书巧、李寒[1],2018)、高校基层工会增强教职工凝聚力的方法(蓝蔚青、谢晶等[2],2013)、高校基层工会服务外聘教职工机制(勾越、朱志伟[3],2015)、高职院校工会教职工需求变化及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杨月琴[4],2019)等方面有相关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提供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指标基础。其次,运用德尔菲法对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服务需求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确立调查问卷的教职工基本特征类问题、教职工需求内容问题两方面的20余个子问题。最后,针对初步确立的问卷初稿征求学校工会干部、基层工会干部和工会会员代表的意见,形成最终的15个方面的调查问卷问题。其中,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需求的基本特征问题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编制、学科、婚姻”6个方面,是精准化、差异化识别不同类型教职工服务需求的基础;教职工需求内容问题包括“最大的需求、工会服务认可性、工会服务需加强的方面、是否愿意参加工会活动、如何看待开展工会活动、参加工会活动的影响因素、希望开展哪些类型的工会活动、影响工会活动质量和吸引力的因素”8个方面,是工会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与依托;另外,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建议问题1个。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

2021年5月-9月,通过学校工会、各基层单位工会系统,面向全校文理工医教职工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852份,以这部分问卷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概况如下。

(一)教职工特征分析

参与调查的852名教职工对象基本特征大类中:性别方面,男性298人占34.98%、女性554人占65.0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教职工对工会工作和服务需求更为关注。

年龄方面,21-30岁175人占20.54%、31-40岁363人占42.61%、41-50岁178人占20.89%、51-60岁127人占14.91%、61岁及以上9人占1.06%,主要群体集中在青年教职工,覆盖了刚入职的教职工和中老年教职工。

学历层次方面,博士研究生286人占33.57%、硕士研究生176人占20.66%、本科258人占30.28%、本科及以下132人占15.49%,涵盖各个学历层次的教职工,其中青年、中年教职工以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中老年教职工有较多的本科及以下学历,这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职工群体新老交替、多学历并存的特点。

编制方面,学校编制413人占48.47%、二级单位自聘96人占11.27%、其他编制(如医院自聘、外聘、合约制等)343人占40.26%.

学科方面,文科396人占46.48%、理科174人占20.42%、工科119人占13.97%、医科163人占19.13%.

婚姻状况方面,未婚195人占22.89%、已婚657占77.11%.

综合来看,本次问卷调查覆盖高校教职工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层次、编制类型、学科类型和婚姻状况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代表性。

(二)教职工需求分析

在教职工工会服务需求问题方面,采用单选与多选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统计结果基础分析如下。

教职工当前最大的需求方面。调查对象最多可选择3项最大的需求(包括其他自填项),调查结果显示:福利待遇(含同工同酬)占78.5%、教工食堂占43.01%、教师职业发展占42.66%、午休条件占32.55%、教师业务技能占20.21%、恋爱婚姻占8.46%、其他(如子女教育和亲子活动、住房问题、办公和科研环境等)占12.32%. 可知,教职工在福利待遇、教工食堂、教师职业发展方面需求量最大。

基层工会服务认可方面。调查对象最多可选择3项最认可的方面(包括其他自填项),调查结果显示:教职工慰问(节日、生育、生日)占82.39%、工会春秋游活动占40.96、文体活动(学院趣味运动会)占39.67%、健康服务活动占34.98%、双代会工作占13.26%、其他(观影活动、兴趣班等)占4.58%.可知,基层工会服务方面,教职工对教职工慰问关怀、春秋游活动、文体活动的认可度较高,此外在其他选项中显示有部分教职工反馈不清楚基层工会服务的内容与项目。

基层工会需加强方面。调查对象最多可选择3项认为基层工会需加强的方面(包括其他自填项),调查结果显示:教职工权益维护占63.5%、双代会作用发挥占38.35%、工会小组活动占34.86%、女工委工作占24.3%、工会组织与队伍建设占22.07%、青工委工作占11.15%、其他(职工技能、子女教育、教工食堂等)占8.1%.可知,教职工在教职工权益维护、双代会作用发挥和工会小组活动方面的需求较高。

基层工会活动参与方面。调查对象可选择自己参加的意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积极主动参加40.96%、感兴趣的会参加占40.49%、时间不好安排占13.26%、无所谓,有规定就参加占3.05%、基本不太愿意参加占2.23%. 可知,教职工在基层工会活动参与中积极主动、感兴趣参加的为主要方面。

如何看待基层工会开展活动方面。调查对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助于教职工联络感情,应该定期开展的占47.42%、认为丰富职工生活很有必要,希望经常开展的占46.24%、认为可有可无的占5.63%、认为不需要组织的占0.7%. 可知,教职工认为基层工会开展活动应定期和经常开展的为主要方面。

影响教职工参加基层工会活动因素方面。调查对象最多可选择2项(包括其他自填项),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有时间占72.89%、活动内容质量39.32%、自己的兴趣37.79%、自己是否擅长15.85%、是否硬性规定7.16%、其他1.53%.可知,影响教职工参加基层工会活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活动的时间、活动的质量和兴趣三方面。

教职工期望基层工会开展活动方面。调查对象最多可选择2项(包括其他自填项),调查结果显示:春秋游活动占62.79%、团建活动类占45.07%、文艺体育类37.32%、讲座培训类占22.77%、其他占3.17%。可知,教职工期望基层工会加强的活动集中在春秋游、团建、文艺体育等方面。

基层工会活动质量和吸引力影响因素方面。调查对象最多可选择2项(包括其他自填项),调查结果显示:经费投入占36.15%、参与便捷性占35.8%、活动类型内容占35.8%、组织策划占30.52%、形式新颖占18.78%、参与群体占13.5%、专业人员指导占10.8%、其他占2.93%. 可知,教职工认为基层工会活动质量和吸引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费投入、参与便捷性和活动类型、组织策划等方面。

基层工会工作和服务意见及建议方面。通过调查对象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收集和整理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教职工参与民主建设(如对双代会提案的处理建议),职业发展的需求,生活福利方面的需求如子女上学、购买商业团体险等,工会开展活动时间安排,较多意见针对不同编制的同工同酬待遇等问题。

三、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服务优化对策

在对高校教职工的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之后,基层工会应加强针对性,充分发挥工会四项职能,实现新时期高校基层工会的工作创新,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工作思路,增强高校基层工会凝聚力

高校基层工会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把与教职工的密切联系作为高校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做到“教职工的利益无小事”,要把高校工作的重点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二)深入调研,精准化识别基层工会教职工需求

针对不同的教职工群体、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专业学历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调研甄别,并对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做出判断,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前理顺并建立激励机制。

(三)应用大数据和网络技术,创新工作手段与方法

充分依托“云端工会”“网络之家”“手机工会”等,实现高校基层工会工作的代表建言献策、信息公开、权益维护和关怀慰问等工作。

(四)加强工会干部培养,创建学习型基层工会组织

高校基层工会组织面临的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工会干部要善于融入教学科研一线、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掌握基层教职工所思所想,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会组织工作,建立学习型工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职工服务工作。

(五)增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权益

坚持信息公开制度,及时面向基层教职工公布和公开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制度和信息,加强教职工福利待遇有关事项的民主监督,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收集教职工代表、工会会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为基层工会、基层单位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六)创新工会活动体系和内容,提升工会工作实效

高校基层工会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兴趣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升广大教师的文体活动参与率与活跃度,扩大教职工活动参与面,针对部分一线教师、医生、学术带头人、行政领导工作强度高、年龄较大、参与时间短、需求层次较高的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与寒暑假开展各类活动。球类棋类活动、厨艺大赛、书画摄影展览、主题生日会、银婚庆典等多种活动,实现由集体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重点聚焦教职工职业规划、健康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开展教师教学发展活动、教职工健身和健康关怀活动、亲子活动等,提升工会工作实效和满意度。

[1]李书巧,李寒.高校工会对青年教职工精准帮扶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J].山东工会论坛,2018,24(06):53-59.

[2]蓝蔚青,谢晶,陈江华,吴建中,曹剑敏.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基层工会教职工凝聚力的方法研究[J].大学教育,2013(24):21-22.

[3]勾越,朱志伟.高校基层工会服务外聘教职工的长效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5(10):44-46.

[4]杨月琴.教职工需求变化及工会服务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8):17-18.

四川大学工会理论研究课题:基于教职工需求满足的高校基层工会工作探析(编号SCUGH2020-020);哲学系与宗教所党总支党建服务需求调研(编号:SCUZXX2021-00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教职工工会问卷
数读·工会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工会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