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高校台湾学生就业创业意愿研究——以A大学为例

2022-02-26 21:29黄诗雨许美霞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陆政策学生

黄诗雨 许美霞

大陆高校台湾学生就业创业意愿研究——以A大学为例

黄诗雨 许美霞

[厦门大学]

近年来,在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托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众多来自台湾的学生在大陆攻读学位、讲学访问。台湾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就业城市、创业意愿以及影响选择的因素,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台湾学生在大陆高校学习生活、地区对台工作和相关政策福利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个人成长和两岸关系的影响。本文以A大学为例,调研大陆高校台湾学生就业创业意愿和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探索改进对策,以期优化对台湾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

台湾学生;就业指导;创业

位于大陆东南沿海的A大学借助对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优势,在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吸引了众多来自台湾的学生攻读学位、讲学访问。目前,每年约有近千名台湾学生在A大学所在城市各所高校就读,其中A大学有约300名全日制学生,占比近1/3。大陆高校培养的台湾学生为国家及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台湾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就业城市、创业意愿以及影响选择的因素,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学习生活、地区对台工作和相关政策福利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个人成长和两岸关系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围绕A大学台湾学生就业创业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探索改进对策,以期优化对台湾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祖国、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台湾学生就业创业的背景环境

(一)政策体系逐渐完备

各级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针对台湾人才在大陆实习、就业、创业出台了系列措施,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体系越来越完备。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实施“惠台31条措施”,各省市出台对标“惠台31条措施”的各类鼓励和吸引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搭建了国家、省、市、区四级贯通的政策体系框架。A大学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各级单位、各企业厚植台湾青年融合沃土,帮助、指导和鼓励台湾学生在大陆地区就业创业,开拓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二)交流活动丰富多样

两岸学生文化研习、校际合作办学、就业创业资源对接等形式多样、互动良好的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两岸青年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同胞情谊。全国高校积极主动对接各类单位、组织,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交流活动和实习实训渠道,组织台湾学生参加省市台办举办的活动,如敦煌文化研习营,走进兰州、敦煌,探秘古丝路千年文化的魅力;参加教育部各类对台教育交流项目,如“海洋文化与科技研习营”,引导两岸青年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大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两岸青年交流融合;参加所在地市高校台湾学生暑期实习实训,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切实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三)高校助力台湾学生成长

各高校从招生、教育、指导、服务各环节各链条重点关注、关心、关怀台湾学生成长成才。组织开展面向台湾学生的政策宣讲、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参访等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各高校每年组织台湾学生参加教育部、省市台办举办的各类台湾人才招聘政策解读和专场招聘会,增进学生对相关政策福利、企业用人标准和能力要求的了解,提高台湾学生留在大陆地区工作的意愿。

二、台湾学生就业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6月,课题调研组在A大学范围内针对台湾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本次调研样本数共计130个,其中,本科生占比70.77%,毕业班学生占比26.15%。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单位情况、择业期待、求职行为和影响因素、创业行为五个板块,并针对毕业班学生和非毕业班学生设计不同问题,统计和分析台湾学生就业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陆地区就业创业吸引力显著

66.67%的学生倾向在大陆地区就业,其中“蓬勃发展的经济”(78.9%)“丰富的就业机会”(68.81%)“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57.8%)和“对台湾同胞的政策福利”(56.88%)是大陆地区吸引台湾学生最重要的原因。在大陆高校的台湾学生中,有48.6%倾向在大陆地区就业,11.4%倾向在台湾地区就业,体现出大陆地区显著的就业吸引力。

(二)择业因素影响与地区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在择业优先考虑的因素中,按照等级排列法,平均综合得分最高的前三位是“薪酬福利”(9.78分)“发展前景”(8.03分)和“区域位置”(5.96分);按照李克特量表,认为影响程度比较重要的前三位是“发展前景”(96.92%)“薪酬福利”(91.54%)和“区域位置”(86.93%),两种统计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结合台湾学生在选择工作地点的倾向和大陆地区吸引毕业生的因素来看,大陆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丰富的就业机会、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与台湾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匹配度较高。由此可初步推论,具体到省市地区,如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就业机会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将会吸引更多的台湾学生。

(三)政策福利一定程度上影响择业创业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6.15%和50%的台湾学生认为在求职时“工作单位所在地对招收台湾学生的相关政策或福利”和“单位对台湾员工的发展有重点规划”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50%的台湾学生认为“对台湾同胞创业的政策福利好”是吸引他们在大陆创业的原因。由此可见,大陆地区现有的惠台政策和单位对台湾员工的关注和培养得到了超过半数台湾学生的认可,是这部分学生择业和创业时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四)学校关心、关怀台湾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卓有成效

A大学为台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全链条、多维度的就业创业指导帮扶,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台湾学生表示求职信息的85.38%来自“学校发布的各类信息,如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网站信息”等;80.8%的受访台湾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能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求职需求;92.31%的台湾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培训、创业比赛、企业参访等,A大学在支持台湾学生创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方面工作积极努力、富有成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五)台湾学生创业热情高、亟待帮扶支持

在调查中,36.2%的台湾学生“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其中高达97.9%的台湾学生表示会选择在大陆地区创业,主要源于大陆地区“良好的经济环境”(84.8%)“良好的创业环境”(71.8%)和“广阔的客户群体”(71.8%)。但这部分学生在创业或打算创业过程中面临一定困难:“资金紧张”(80.9%)“知识储备不够”(72.3%)和“不了解相关政策”(63.83%)位居前三位。对此,受访学生表示希望各单位能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76.15%)“创业知识培训”(67.69%)“台湾创业企业相关政策解读”(66.15%)和“资金支持”(59.23%)等创业指导和服务。

三、推进台湾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对台湾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有相对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也有属于自身的特色。但由于台湾学生在教育环境、风俗习惯、个人成长等方面都与大陆学生有较大的不同,各地区对台湾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也有不同的政策和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政策支持、地方与高校联动等方面,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政策宣导延伸辐射能力有待提高

将优惠政策宣传延伸到最末端、使服务对象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才能完成政策落实的闭环。受访台湾学生表示,了解求职信息和创业信息来源于“各类政府组织如台办、人才服务中心、两岸青创基地等”的比例分别是35.38%和33.08%,均低于来源于“学校”和“各类社会组织如台商协会、台湾同胞联谊会等”;57.69%的台湾学生对国家、省、市、区针对台湾人才的就业创业实习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为“了解一些”,另有22.31%的台湾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省市相关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台湾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度和利用率均有提升空间。

(二)高层次、高学历台湾学生就业渠道有待拓宽

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学生期待在各行各业开展职业生涯,其中有30.83%的台湾学生最期待进入国有企业、党政机关、高等学校、医疗卫生单位、中初级教学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调研访谈时已落实就业单位的应届毕业台湾学生中仅有1人进入高等学校、2人进入国有企业,在绝对数量上较少。近年,各地市已逐渐推进台湾人才报考事业单位事宜,但落实和推进相关政策实施,使得更多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等高层次、高学历台湾人才进入相关单位工作还有待提升。

(三)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有待搭建

台湾学生表示求职信息和创业信息主要来自“学校”,而来自“其他媒体”“各类社会组织如台商协会、台湾同胞联谊会等”和“各类政府组织如台办、人才服务中心、两岸青创基地等”的比例均低于50%。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尚未形成有效链接,实习、就业信息互融互通不足,资源共享平台缺失,人岗匹配度、人企匹配度较低。

(四)针对性精细化就业创业指导有待加强

高校目前主要开展面上的就业创业指导,针对台湾学生的特色化指导还有探索空间。台湾学生最希望得到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前两位为“提供更多针对台湾学生的就业信息”(64.62%)和“台湾学生就业政策解读”(57.69%),而学校在这两项工作中的专业度和资源掌握度不如各类政府组织如台办、人才服务中心、两岸青创基地等,还需要探索更有效的合作方式和协同机制,以便开展更具针对性、更显精细化的台湾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四、优化台湾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

全方位、多渠道、分时期、多样化开展国家、省、市、区针对台湾学生的优惠政策宣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激发台湾学生留在大陆就业创业的热情。建议各单位走进高校,举办实习、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贴近台湾学生,精准化对台湾学生提供宣讲和咨询服务。宣讲过程中积极主动、求真务实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台湾学生所想所需,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实际举措,合理修订和新增相关政策。

(二)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落实台胞“市民化待遇”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基层从事对台工作人员政治理论素质、政策掌握情况和时势判断能力的培训辅导,从根本上提升为台湾学生实习、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化、便捷化,为台湾学生在大陆生活、工作提供更多便利。继续实施和关注台湾同胞报考事业单位编内工作人员政策,特别是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留大陆任教,这部分群体是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加深互信互融的重要力量。

(三)搭建信息互通平台,实现资源、需求精准对接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搭建地市各条战线、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共同参与的资源整合平台,及时掌握、共享在大陆台湾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相关数据和情况,在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方之间形成有效链接。高校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推进培育台湾学生的各项举措。

(四)完善实习就业联动机制,推动人才资源留在大陆

实习实践是大学生的必修学分,也是企业挖掘、培育和留下人才资源的重要环节。要鼓励更多企业提供更多岗位吸引台湾学生实习实践,从中挖掘优质人才资源和融合发展机遇。实习资源宣传延伸到高校平台,推动更多台湾学生享受实习补贴红利,提高留在大陆的比例,推进实习就业顺畅联动。

(五)开展精细化就业创业指导,发挥青创基地优势

强化青创基地就业创业指导功能,一对一、面对面精细化辅导台湾学生融入大陆职业市场和创业市场。建议高校加强与此类组织的联系合作,协同开展就业创业咨询辅导、创业论坛等活动,打造青创特色活动品牌,为台湾学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1],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2],各级部门、各条战线应当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深耕细作,重视高校台湾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厚植台湾青年融合沃土,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营造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创业的温馨氛围,助力台湾学生顺心就业、顺畅创业。

[1]关于印发《关于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18-02-28)[2018-02-28].http://www. gwytb.gov.cn/wyly/201802/t20180228_11928139.htm.

[2]台办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08):93-95.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大陆政策学生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赶不走的学生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学生写话
冰之大陆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