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2022-02-28 06:42马金晓
南方论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分配发展

马金晓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00240)

一、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历程

共同富裕的概念最早由毛泽东提出,在建国之初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阐述中,毛泽东提到要“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但是毛泽东在后来却过于强调平均主义,“平均致富”思想最后导致了共同贫穷,人民收入实际增加很少,共同富裕总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这一时期对于共同富裕的探索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且没有明确将其作为政策或制度安排。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邓小平对平均主义下的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反省,他强调,要实现共同富裕,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平均主义实际上就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2]155邓小平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将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目标,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7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这三十多年的时间,党对共同富裕进行了全面的实践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开启了对此前经济发展造成的“共同贫穷”的纠偏。从战略大局来看,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而且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将经济发展目标分解成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与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吻合的;从具体措施来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创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农民解决了吃饭问题和就业问题;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四大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资本的引入、市场的开放促使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构建了国家发展的新的战略蓝图,也使共同富裕的阶段性任务更加明晰;在这一战略目标指引下,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开发战略,对所有制结构和分配体制改革进行新探索,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进行新设定,这些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助推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提出了“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思想[3],并作出了促进中东西部协调发展、取消农业税、推进全民医疗和全民社保等一系列具有普惠性意义的决策,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成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共同富裕迈向了新的阶段。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包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完善定点扶贫机制等。2020年底,尽管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挑战,我国还是依然如期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成功迈出了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上,党持续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新路径,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使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从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4]2021年5月,党中央通过《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可以看作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5],对如何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共同富裕进行了阐释。2021年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完善分配政策、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等[6],对下一阶段的共同富裕的推进作了进一步的指示。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重申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确定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7]党对共同富裕的设计和安排,充分体现了对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必须坚持贯彻下去,才能使共同富裕在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二、新阶段共同富裕的主要难题及挑战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现实发展中,共同富裕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估计”[5],要清醒看到未来推动共同富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这是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

第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规模大,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主客观差异,导致促进共同富裕的条件和基础不尽相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共同富裕实践进程的最大制约因素,其中,最大的不平衡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体现在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虽然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终结,随之而来的是相对贫困问题更加凸显,要认识到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比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更加复杂,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持续时间也更长。除此之外,如何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出现大量返贫、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些构成了新时期共同富裕征程上的重大挑战。

第二,居民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共同富裕意味着高度富裕与高度共享,我国目前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共同富裕的真正实现要求的财富基础与共享程度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在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虽然发生了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有了很大提升,但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也十分惊人,有数据显示,中国基尼系数的最大增长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的前十年,由1978年的0.343逐步攀升到2008年的0.491[8](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这说明虽然改革开放使国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但贫富差距也随之扩大。十八大以来虽然情况有所缓解,但近年来又有所反弹,且一直处于0.4的警戒线以上。而且,从当前现状来看,人民的整体富裕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因素的制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干扰,这些也成为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大阻碍因素。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资本力量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能使得一些强大的资本侵吞本应由全民共享的社会财富,资本与权力的结合威胁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实现,但是由于新情况层出不穷,目前对于资本的监管还不到位,缺少完善的监管体制与法律法规。此外,一些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宣扬私有化、自由化,主张以市场本身的力量来解决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等问题,这些思想的长期传播必然会动摇促进共同富裕的根基。

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面对问题和挑战,党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速增长到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为共同富裕的推进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长期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过于注重发展的速度,忽略了部分人的利益,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总量与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再单纯追求量的扩张,而是注重质量齐升,使经济保持量的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质的结构的优化。高质量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分别注重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内在地蕴含着共同富裕的诉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通过培育新动能、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等举措促进高质量发展,使人民生活达到高质量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度、尊严感和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以治理相对贫困为重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治本之策,在脱离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指导意义。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质就是通过乡村振兴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未来以乡村振兴来统领农村工作,尤其要着重解决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把相对贫困的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继续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这是新发展阶段上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重要一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中解决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要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制定合理的相对贫困标准,确定相对贫困人口,明确要扶持的对象;二是建立常态化相对贫困治理机制,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人民靠自身的诚实劳动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要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改善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利用新技术建立动态监测平台,有效构建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巩固已有的成果,防止大量返贫现象的发生。总之,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促进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带领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三)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关键,缩小居民贫富差距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一方面要构建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其中初次分配由市场主导,按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再分配由政府主导,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措施,促进财富分配的平衡;三次分配重在社会参与,发挥慈善公益的力量,由企业和个人在自愿的原则上对社会进行捐赠。三种分配方式各有侧重、又协调一致,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要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橄榄型分配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结构,即中等收入群体占据中间主体部分,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占据两头的少部分,可以有效调节和缓解社会贫富分化和利益冲突。但是目前我国还是处于金字塔形的结构下,低收入人群的比重超过70%,距离橄榄型的分配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要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在三次分配的制度安排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资本利得税等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同时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采取多种措施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现实的突出问题放在首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与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中心相区别的。在共同富裕实践过程中,贫富差距的产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不良运作有一定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避免资本因无节制地追求利润而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消极后果,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体制与法律法规,有效处理好资本力量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对资本进行管理、引导和驾驭,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防止西方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腐蚀,让人民群众在实惠中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推动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分配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