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的分析

2022-02-28 05:15初梦情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成本产品

文/初梦情(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出来,并且在后续的实践阶段中,由于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较为严重,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进程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采用对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幅度降低各类因素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为企业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一)企业的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由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业绩评价等活动构成。其中成本预算所指的是结合企业发展所处的竞争环境与经济地位所制定,不仅可以对成本展开更加深入的规划管理,对于企业后续生产经营互动的开展也能够提供必要规范的目标;成本控制则是根据成本预算的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开支采取的监督、调节等一系列措施;成本核算可以准确反映出企业进行的成本控制措施是否有效以及考核成本预算的实际完成情况,属于成本管理工作当中主要的数据信息来源;业绩评价则是根据成本核算阶段中提供的各类数据信息展开深入分析总结,针对成本预算的主要实施结果展开评估,以此来对整体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完善,通过这四种活动的互相结合,可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成本管理的良性循环。

在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的重点在于控制与管理,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约束,同时还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范以及控制需求,以此来保证成本管理各方面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大企业在产品质量、经济规模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逐步趋同。而为了促进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就应当在实际经营活动开展进程中将成本消耗以及生产价值等多方面内容,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结合在一起,在降低成本消耗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整体劳动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还可以采用组织管理等针对性措施,保证成本管理工作可以贯穿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实现对于不同层次成本内容的准确把控,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成本领先战略的指引作用下,通过产品具备的价格优势,引导企业在短时间内占领骨干市场,以此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2)成本管理能够提供数据支持。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目前的经营发展战略基本一致,能够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同时,管理人员在进行战略选择的过程中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降低成本消耗的战略,可以确保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主动地位,保证其能够处在一种稳定的发展状态中。并且企业通过更加高效的成本管理措施,能够对经营阶段当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压缩处理,在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就可以针对成本信息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整合企业内部各类资源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成本管理属于日常工作主要内容。企业应当结合既定的战略方针来制定出完善的成本计划,在计划的初级制定过程中,就应当确保成本管理的工作理念能有效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成本管理工作提出较为明确的需求,结合计划的具体内容来完善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

在发现差异后准确找出引发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不断地调整拉近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距离,实现对标,保证其能够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管理目标互相匹配。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当中,对各方面工作内容进行准确实施,使得责任中心能在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还要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与成本管理工作进行高效结合,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1]。

二、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重点不够明确

在企业当前的发展进程中,成本管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关注的重点通常只是企业内部的核算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结合固定的成本对象将日常工作中所出现的成本费用进行统一处理,并分别计入至相应的成本当中。而在进行核算工作时,其中核算的重点只在产品的生产环节,通过对于生产环节当中各类成本所进行的核算与管理,更好的降低成本消耗。然而,在实际生产阶段中,企业各类资源的消耗量在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中就已经产生,这也加大了降低成本消耗工作的开展难度,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了生产成本的控制方面,整体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很难实现更加高效的成本管理。只有在产品正式生产之前采用事先规划的方式,并在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进行针对性优化,才可以从根源上降低成本消耗。

(二)管理手段落后

尽管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尽管部分企业已经针对成本管理措施进行了完善优化,但由于缺少专业化的成本管理经验,所用的各类成本管理方式与企业自身的适配性也比较低,甚至各类成本管理工具也不符合企业的生产特点与经营特点,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基本需求。同时,成本管理工作在开展阶段中,重点就在于保证成本管理阶段所采用的会计资料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由于所采用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部分企业内部存在着成本管理工作较为松散的状态,成本管理制度也不够全面,导致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就会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2]。

(三)预算管理不足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大多数企业对于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使得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多是浮于表面,很难得到全面落实。

首先,在对成本预算进行编制时,并没有对其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不仅成本预算不够到位,也没有将企业的基本运营计划作为前提条件,再加上没有与各大工作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这就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其次,企业的成本预算编制缺乏全面性,由于受到传统理念产生的影响较为严重,大多数企业往往会忽略销售成本以及供应等日常经营活动成本,所关注的只是生产成本,这种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竞争所提出的基本需求。

(四)缺乏考核机制

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阶段,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员提供支撑,然而由于缺少对应的考核机制,导致部分成本管理人员在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很难满足工作开展的基本需求,在遇到各类突发性问题时,也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这样就会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会限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甚至还会加大成本投入。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尽管部分企业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了对应的上岗培训,但由于缺少完善的考核机制,工作人员在后续工作进程中很难意识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还会形成一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3]。

三、企业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一)提高管理意识,提高管理力度

为了确保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能更有效贯穿于整个产品周期当中,就应当重点强化管理意识,结合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在研发设计阶段,为了有效提升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防止出现脱节的问题,企业就必须提前展开全面的市场调查,在明确客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展开可行性分析,将客户需求作为主要内容来设计出对应的产品。而在后续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就要针对产品所具备的价值展开综合考虑,还要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结合产品的基本性能与功能,设计出具备标准化与通用化特征的产品部件,在不断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降低产生的成本消耗;其次,在生产经营阶段中,企业同样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展开定量生产,在确保产品生产质量以及供应充足的基本前提下,降低库存积压,为了避免产品产生滞销等较为严重的问题,企业必须做好产销结合工作,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来针对产品进行更加全面的宣传,不仅要形成较为完整的品牌形象,还要稳步提升产品自身所具备的价值,保证产品能够更好地推入到市场环境当中,针对产品的具体产销过程进行完善优化,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节约整体资金成本;最后,在产品后期的成本管理阶段中,新旧产品的交替需要结合市场的销售数据信息展开深入分析,而那些已经退市的产品,就要对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展开深入分析,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而对于那些正在销售的产品,要针对其降价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这部分产品进行回收利用,避免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创新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方法

在企业目前的发展进程中,其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已经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也使得内部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进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些具备着先进化特征的管理措施,而这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后续的稳定发展。所以,企业要将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作为主要内容,尽量选择那些符合企业目前发展情况的管理措施。首先就是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将外部市场作为主要的标准,并提高对于目标利润以及价格的重视程度,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确定目标成本,这种方式大多应用在那些较为成熟的买方市场,更好地发挥出价格所具备的引导作用,使得产品在功能设计方面可以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主要内容,以此来稳步提高产品的基本价值,使得客户价值以及市场竞争力可以得到提高;其次则是作业成本法,这种方式能够结合资源生产的各类因素,针对资源消耗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并准确计算出具体的作业成本,还应当将作业成本进一步分配至各大成本对象,以此来完成企业的成本核算。利用这种作业成本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保证经营人员可以逐步加大对于成本内容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传统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当中涉及的各类不可控费用,都可以在核算中找到相关的负责人[4]。

(三)加强预算管理,优化管理结构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必须要将当前的发展情况作为基础内容,从而逐步完善成本预算方案,这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本参考依据,逐步提升对于成本预算的重视程度,并建立起更加高效的成本预算管理方案,这也是顺利开展企业各类经营计划,并降低经营风险影响的主要保障措施。首先,为了有效提升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可行性,预算人员必须结合具体业务内容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收集可用性较高的数据信息来编制成本预算内容;其次,成本预算管理也不能只是单纯局限在生产阶段,而是应当向后延伸至采购销售等工作环节中,以此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最后,成本预算还需要针对目标展开必要的细分优化,确保企业内部各个成本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具备着对应的成本管理目标,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结合成本预算目标来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

(四)落实考核机制,强化管理质量

完善考核机制,促进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内容。

因此,这就需要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当中的各类不合理程序强化调整处理力度,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优化传统的考核机制,保证成本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阶段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节约开支,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企业还要针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以此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并通过考核的方式来确定培训效果[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升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找出传统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保证企业能够获取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成本产品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