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管理模式下基于专业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2022-02-28 05:15王思予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特色基层专业

文/王思予(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的建立是贯彻中共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2]。高校二级院系党总支作为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任务落地生根的具体执行者,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对基层党建的创新性、先进性进行探索,打造基层党建品牌,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是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强基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经验。将专业特色融入党建品牌建设中,实现以专业特色引领基层党建品牌化、基层党建助推专业特色鲜明化发展、党建与专业“齐步走”的目标。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引入项目化管理,为形成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构建品牌的长效机制提供有力抓手。

一、基层党建建设引入项目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项目化管理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更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思维,整个管理过程遵循结构化流程: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过程,通过质量管理中的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循环持续改进质量[3]。高校基层党建建设引入项目化管理理念推动破解基层党建难题。

(一)基层党建从“软任务”到“硬落实”

高校基层党建的主要考核项目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考核内容上主要是“做好某项工作”“建设成效提升”“政策学习贯彻执行是否到位”等,能用数值体现的具体量化指标较少,而利用项目化管理方式将党建工作有形化、具体化、可视化,将抽象任务变成具体清单,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量化成“硬指标”,形成实实在在的任务清单。

(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通过制定具体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把握,安排各项工作先后顺序,合理利用资源,确保党建工作有序推进、按期完成,发现党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进行控制,及时评估,避免党建工作落实不力,出现抓一阵、放一阵、紧一阵、松一阵的情况。

(三)增强教师合作能力,促进党建品牌建设

基层党建工作的项目具体化,职责的细分可以提高党建工作效率。明确项目成员各自的职责,实现权责统一;科学的任务拆分,明确的目标,遵守共同的工作纪律和规范,提供了教师团队的合作基础,合作中共同推进党建项目与专业结合,发挥众人效力,为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树牢根基。

(四)党建工作有抓手,品牌建设有章法

通过目标导向构建的评价体系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起导向作用,党务工作者决策有依据,克服基层党建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软弱性,有效进行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积累。项目管理强调项目结束时,需要进行项目总结,以始为终,持续改进,有利于将更多的党建管理经验转化为推动党政工作的实招硬招。解决实践问题,可复制推广,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党建品牌建设的基本遵循。

二、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现状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将品牌的定义为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党建品牌需具有政治性、人民性和时代性。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借鉴品牌管理理念,建立党建品牌,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以党建品牌强化党建功能。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一是体现党建的名称、标志、符号等,二是体现党建的文化内涵和理念,三是进行党建体系、标准的建设。近年来,众多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探索品牌建设,但在现实中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一)党建工作队伍参差不齐

高校的党务工作者是高等学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承担者,高校中的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实际多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不仅承担学生党建工作,还有其他大量日常事务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工支部书记一般选聘的都是“双带头人”,其他委员由教师或者学生兼职,很多支部工作往往压在支部书记肩上,教师工作任务重,常常难以顾及党建工作,无法做到“深耕细作”,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组织力不强,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比较艰难。

(二)党建工作轻“实”偏“虚”

有些党员干部会认为,党建工作“务虚”,不如业务部门“务实”,在评价指标上,业务工作考核可以直接与收入挂钩,超额完成市场收入(包括横向、纵向及其他项目收入)直接体现为收入、奖金等增长,反之则扣减。基层党建考核指标和业务考核指标的导向差异,也致使广大党员同志以完成业务考核为主要目标,再加上以往的党员活动大多以念文件、学理论为主,很难让党员有“参与感”。实际上,在党建工作中,单纯地强调“虚”或“实”都是片面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务虚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两者是并蒂之花,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务虚”与“务实”同向而行,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三)党建品牌化特色不鲜明

党建品牌是一个党组织各项党建工作的有机整合和提炼升华,不仅体现着一个党组织全体党员的工作状态、精神风貌,更能反映该组织的特色,体现全体党员和相关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支持。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涌现出一批相对具有特色的品牌项目,但是地区与地区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都存在互相模仿的现象,导致品牌化建设趋同化,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把握住高校的属性,基层党建与专业结合点没找好。高校基层党建具有独特属性,将党建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不脱离工作实际,有效推动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被广大教师和学生认可,产生持续不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突出鲜明办学特色。

(四)党建品牌化效应不显著

党建品牌化与一定的宣传密不可分,不同的党建品牌有各自独特的标志、文化内涵。党建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输出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一劳永逸,缺乏一定的推广和宣传,党建品牌没有打响打赢,品牌影响力弱,所带动的辐射效应不会显著。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在于,大量的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需要找准结合点,选好切入点培育党建品牌,形成特有的基层党建文化品牌,加上恰当的宣传,对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深耕细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化管理点亮高校基层党建品牌

党建工作是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助推剂,发展是硬道理,党建是硬保障,以专业特色为抓手,项目化管理思维为纽带,建设基层党建品牌,构建高校党建与学科专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有效避免基层党建品牌的同质性,彰显出基层党建品牌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

(一)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凝聚成“一股劲”

在高校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部分原因是对党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根本原因在于围绕日常行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成效不明显。项目化管理思维建设基层党建品牌,从任务立项开始,根据具体项目定人员、定事项、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让党建工作项目化的理念扎根到每个师生头脑中,让每个人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样干,把抽象任务变成具体清单,把定性要求变为定量指标,促使基层党建工作“虚功实做”、由定性向定量,为做优做强特色专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党建与中心工作双向融合,提升品牌辐射效应

项目管理遵循的PDCA循环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不断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有其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性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之外,还肩负着教育使命,党建品牌树立的整个过程,是党建与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与文化传承创新深度融合。

高校中的高职院校各专业发展要做到特色鲜明,打造专业品牌离不开党建引领。院系中心工作融入党建项目化目标中,确保专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就体现在哪里,可弥补基层管理短板,为做优做强做大院系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党建工作与专业发展品牌化互促,因地制宜地设计符合自身院系发展特点的党建工作项目,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功能。对于基层党建而言,因院系专业特色不同,定位不同,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的党建品牌,经验的可复制性强且有效避免同质化。

(三)切实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影响力

高校中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注重技能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办出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专业本身就是打造品牌的一个过程。根据对比,项目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在目标要求和运作模式上基本吻合。与专业融合设计出既符合学院发展、反映基层工作特色、党员队伍整体形象和风貌,又体现业务工作性质、业务特点和服务宗旨的基层党建品牌,使党建品牌富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深耕,无论是专业品牌还是基层党建品牌,都将在社会、人群中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一定的宣传和推广,有效形成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品牌。

四、项目管理思维下基层党建品牌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党建品牌培育计划

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入融合,更好引领院系事业的发展,党务干部是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党务干部是连接党员和党组织的桥梁纽带,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党务干部首先要提升履职能力。高校基层党建二级学院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进行整体管理,在党建品牌项目推进上统筹落实,亲自抓谋划、抓创建、抓落实,干部发力,树好“示范榜”。制定院系发展规划时,党政齐发力,定好“风向标”,将党建品牌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考核,需要思考并构建一套看得懂、做得到、评得准的评价指标。确定党建品牌初期,支部书记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党建品牌化战略,结合工作中薄弱环节和工作实践自主确定课题,精准定位品牌特色,坚持品牌导向,努力确保党建项目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将项目管理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控制、干系人管理等运用在品牌建设的始终。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促使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坚持在打造品牌、积极引导上下功夫,找准专业发展与党建融合点,党政干群协调发力,保障党建品牌建设,完善品牌建设体系。

(二)闭环管理模式,全程落实党建品牌创建

基层党建品牌的培养是一个闭环的过程,根据PDCA循环理念,实施基层党建品牌的培育要遵循“制定品牌计划——分段实施——问题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

基层党建品牌的形成没有捷径,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大量的基础工作,全过程不断强化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融合发展的能力,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党建工作重点难点、短板弱项,分类细化工作责任,与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创新、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有机结合。品牌培育过程中不仅要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与特色工作相融合、相促进,还要注重对地方的红色资源整合运用,尤其是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用活红色资源,不断丰富品牌理念、内涵和载体,拓展师生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高校党建文化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拓宽品牌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做亮党建品牌,真正把党建品牌建设成为助推院系发展的强大的动力引擎,助力高校不断焕发红色新能量。

整个项目管理过程是大循环带动小循环,经过项目管理的思维引导和考核的有机结合,每一个闭环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要清晰认识到什么时候做什么,完成对应工作实现什么样的成效,对于自身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将来的党建项目品牌如何发展,如此才能在打造党建品牌时有人负责,有章可循。

(三)加强品牌宣传,发挥党建品牌引领作用

基层党建品牌的不断创新和形成的品牌项目体系,具有一定的导向示范和辐射价值,实质上是党建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基层党建品牌也是高校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工作载体,传播力度是直接影响党建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总结宣传推广工作,有利于改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形象,有利于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凝聚力。在项目化管理思维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立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已经融入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核心、融入了基层中心工作亮点、融入了专业特色等,反映了基层的工作精神、服务宗旨和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高校的职能,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高校基层党建品牌要具有长久生命力,防止昙花一现,不仅在落实上要树立标杆,品牌媒介也是传播品牌的重要渠道,是让社会大众了解基层党建品牌的主要途径。在融媒体时代,拓展党建品牌传播途径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平台,还应当充分利用在线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可以加强体验传导,通过总结分享党建项目参与者的亲身体验来影响大众;可以加强经验推广,在项目实施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向上级或其他组织推广[4]。

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搭上“项目化管理”快车,破解一批业务工作的疑难杂症,也使基层党建有了切实的抓手,有效打造内涵丰富、独具专业特色的党建品牌链,构筑服务地方发展的党建矩阵,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筑牢根基。

猜你喜欢
特色基层专业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