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2022-02-28 05:15孙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实体数字融合

文/孙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如何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实现新形势下实体企业的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变得尤为重要。自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政策的技术研发,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缺乏产研融合,仅强调技术实现;到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造需求扩大消费,降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再到实体经济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1]。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纷纷开始以新工业为主的产业升级转型战略,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数字经济的运用程度,增长速度均远超发达国家,但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还需提升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双重挑战[2]。

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进程中主要呈现出两种经济赋能形式,一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高新科技企业的兴起,各类网页设计、APP研发、算法优化等技术产业应运而生,带动经济产值的增加以及提供技术支撑和研发的数字岗位的增加,但这种纯提供数字技术支撑的产业所能带来的经济增加是有限的,也不能占据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较大比重,因此对经济赋能的直接影响相对较低。二是实体产业加强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以华为、小米、海尔、格力为代表的本土品牌企业智能化进程的推进,将数字技术贯穿于小到手机、电脑,大到电视、冰箱、空调的便捷化、个性化的全产业链智能化,善用数字经济赋能,对产品进行技术创新、更新换代,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从中低端向高端化进程的推进,利用技术优势在全球经济中攫取高额利润,带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平稳提升,推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企业实现转型,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种经济赋能形式可以带来的经济增加的影响是显著且长期稳定的,也是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疫情冲击下突显优势

自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均面临一定冲击,各国经济下滑严重,在此大环境下,我国GDP实现逆势增长离不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据统计,我国受疫情影响,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线上业务销售占实体企业销售额的比例不断增加。疫情冲击下,我国线下实体销售遭遇严重冲击,遭受一定损失,此时得益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发挥人与人之间无接触性线上购买优势,通过线上平台下单、无接触配送等交易方式,保障实体企业在疫情实施封控、管控的情况下确保营业额的实现甚至增加。

例如在上海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情况下,以刘耕宏为代表的直播健身迅速火遍网络,收入十天暴涨十倍,月入千万,累计观看人数破亿,“刘耕宏女孩”数量呈现几何式增长。而直播作为数字经济典型代表,通过软植入等方式,实现平台粉丝与实体企业产品的对接,依托物联网等智能终端技术支持,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扩大需求,实现疫情期间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

此外美团买菜、朴朴超市等线上生鲜平台发展、实体商超小程序的推出,也实现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3]。为疫情期间保供稳价,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保民生促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以往的研究表明,信息披露和时效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和交易成本[5]。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势必导致各方成本的增加。而现在随着数字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运用,企业内部监测系统的完善,使得各种信息资料的获得途径更为实时完善,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缩减企业在各环节成本的投入,缩短消费者接收信息的传递时间,使交易更为方便快捷。扩宽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避免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缺失、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发生。

随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智能化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企业中运用,提升了企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效率,缩短企业存货周转期,促成企业业绩提升。[4]此外依托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以及快递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帮助企业降低生产链和供应链的交易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不仅帮助企业攫取到技术垄断利润,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影响力,也促使企业为进一步维持和巩固领先地位,运用数字技术对产品持续进行创新研发,提升企业产品品质,扩宽交易市场。

个性化、定制化产业扩张:随着我国经济地高速平稳发展,居民生活生平提高,差异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需求引导供给”的新型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由此产生,得益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支撑,实体店铺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线上业务,为产品个性化、定制化提供了可能[6]。通过对用户基础信息、购买偏好、产品推荐为基础进行信息建模,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推送符合消费者偏好的个性化产品,帮助消费者在纷繁冗杂的产品中更快找到符合自己偏好需求的产品,节省消费者的筛选时间和精力成本,实现交易购物的方便快捷。

在个性化、定制化产业扩张中创造了“盲盒经济”的百亿市场、“私人定制”的千亿市场等市场的迅速扩张,实现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反向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以美克家居为例,美克家居从2012年家居智能制造(MC+FA)项目启动发展到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首批试点示范项目家具行业唯一入围企业,就是主要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OBO产品营销模式,同时优化生产工艺和规模经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开创美克家居实体化与数字化融合时代,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型。

三、当前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面临挑战

随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黑客攻击、高危漏洞、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情况日益增加。据统计,每年因网络威胁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美元[7]。近年来,虚拟网站套取资金、信息,非法入侵企业线上交易平台,木马病毒植入,造成企业网络瘫痪,内部资料和客户信息资料泄露的情况防不胜防。尤其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中,因为企业规模较小,分工不明确,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应对网络攻击的资源,一旦发生网络入侵,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与经验,轻则导致企业遭受轻微的经济损失,重则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销售流通,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不容小觑。

(二)劣币驱逐良币

随着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的各类电商平台、线上采购平台、直播带货的兴起,一方面帮助消费者通过同类商品对比,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重量轻质”的现象开始普遍[8]。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在融合发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导致的。具体表现在部分实体企业缺乏对数字经济的正确认知,没有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而把重点放在网络宣传、“价格战”、买一赠多等低效经营模式上,同时为保证利润空间,采取压缩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的畸形经营策略。还表现在部分实体企业投机取巧,以次充好,采用假冒伪劣、贴牌产品、“假名牌”等形式欺骗消费者,知法犯法,以低于成本价、挥泪大清仓、价格上错等营销模式,依靠线上交易平台向消费者大肆销售劣质品,侵害消费者利益。这种两种方式虽然会带来企业短期利润激增,但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产品销售以宰新客为主、回头客少,不利于培养品牌忠诚度,丧失消费者信任,导致市场恶性竞争,造成恶劣影响的还需承担刑事责任。

(三)大数据杀熟时有发生

随着数字经济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运用,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一些电商平台、线上采购平台上,商品同质不同价,同类商品和服务针对新用户给予比老用户更优惠的价格,侵犯平台老用户的消费权益,也不利于促进消费公平[9]。除商品页面不同用户显示价格不一致以外,购物车限时特惠、专属红包、专属优惠券等形式也较为常见,导致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过程中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个别消费者更换手机号、个人信息在不同平台薅新福利套取优惠,最终侵害实体企业经营利润,造成经济损失和口碑丧失。2022年,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但截至目前,仍有部分企业铤而走险,通过文字游戏或满减力度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差异化标价,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础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为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应加快基础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保障。新形势下世界各国各行各业都在加快实现数字信息平台构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因此,为加快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首先应将高校、科研机构纳入合作范围,培养和输送数字技术人才,同时推动产学研进一步合作,突破基础技术的创新研究,加快推动实体企业智能化转型。其次加大5G、互联网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对目前“卡脖子”的芯片研发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早日突破技术限制,使我国数字化建设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最后继续推行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完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加快推进数据可视化进程,提升各环节、各链条信息及时获取能力,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提供技术支持。

(二)推动实体企业转型,构建场景生态圈

实践经验表明,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实体企业转型是关键,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重点就在场景生态圈建设。实体企业要摆脱“价格战”、买一赠多等低效经营模式,真正把数字经济融入企业转型中去,实现从生产链到供应链的场景生态圈的打造。做到企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实时监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购买端的产品需求,及时调整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主营产品的衍生品与子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多样化,分散风险,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张,受众群体更为广泛。成功实现企业转型,确保企业短期利润提升,长期发展稳定,促进业绩增长。同时随着场景生态圈的构建,可以促进生态圈中的各方参与者都能及时从海量数据中筛选所需信息,加快信息搜集的精准度和节约各环节资金投入,代替繁重低效的人力劳动,提升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做到解放双手,挖掘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新转型新突破。

(三)完善治理体系,加强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应加快完善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的相关法规与治理体系,对融合发展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和资源垄断等行为予以及时整改,整改不及时、不彻底或不配合的,进行行政处罚。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治理体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保证政策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及时查处。其次,政府应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加强政策支持,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方面给予优惠信贷、绿色通道、资金支持等,帮助实体企业进行创新升级。技术方面落实“一企一议”,打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提供对口技术援助,指导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最后,在扶持过程中,要始终以人民幸福感为目标,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具有强外部性特质的公共产品在数字化进程建设中的各类资源投入,同时确保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相关链接

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不等于虚拟经济,关于数字经济的通俗说法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猜你喜欢
实体数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答数字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