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01 02:57夏青青常国良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居家初中生社交

夏青青,常国良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的爆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此时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之前。[1]因此,为防止疫情对初中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持久性的危害,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疫情影响下初中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相关研究,分别从疫情引发初中生心理问题、疫情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疫情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综述,为避免疫情下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提供应建议。

一、疫情引发的初中生心理问题

1.学业情绪问题

有关学业情绪的概念最早在2002年由Pekrun等人提出,是指学生在学校中与之有关的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学习行为、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也包括那些与学生有关的各种学习情绪体验,尤其是成功或失败的情绪。学业情绪被定义为在教学或学习中,与学生学业活动有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开心、厌烦、失落、焦虑和气氛等情绪。[2]学业情绪的范围较广,包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体验感。2020年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开始流行,为了有效阻隔疫情的传播,学校开启居家线上学习模式,世界各国许多政府也下令关停学校,要求转向在线教学和虚拟教育。[3]我国采取延迟开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措施,有效减少了疫情传播感染的风险,但阻隔疫情的同时也阻隔了师生面对面互动和交往,尤其是在疫情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要在线上与线下之间来回切换,学生长期居家学习无法体验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学习体验较差,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失落、焦虑甚至是愤怒的情绪。学生不良的学业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隐匿的不利影响。[4]

2.心理应激问题

以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塞里为代表的认知应激学派认为,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达不到平衡而倾向于通过心理及生理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5]疫情存在的风险和变异性无疑超过了初中生心理及生理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学校关停、居家受限、社交减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学生产生认知偏差,[6]出现强烈的负面心理情绪,如:过度紧张、焦虑、愤怒、恐惧习得性无助等,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容易出现心理应激问题。有相关调查表明,疫情对青少年心理造成的影响要高于对成人的影响,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压力的负面影响,疫情被视为一种急性大规模的且无法控制的压力源,将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7]

3.社交隔离问题

社交隔离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途径。[8]为防止疫情的传播,全国大中小学的课程转为居家线上,在线教学限制了培养学生人际关系的机会,限制了他们对人际社交基本需求的满足。[9]疫情下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限制了社交对象也限制了社交范围,社会互动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初中生正处于人际交往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明显增强,随着互动交往加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之间逐渐发展成为友谊,情感依赖也从父母开始转向朋友。[10]社交隔离阻碍了学生与同学朋友进行情感互动和交流,由于长时间社交范围、社交人群、社交形式缩小引发社交隔离问题。国外有关调查表明“社交距离”和卫生措施已被证明是对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和死亡人数增加的巨大威胁。[11]

二、疫情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产生习得性无助,增加厌学情绪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大部分行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么在这种预期被否定的情况下,人们就会体验到一种“失望”或者是“无助”的情绪。而如果这种预期被一再否定,无助感会逐渐的积累加深,会使人们不再怀有期待,从而不再努力,这就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心理过程,[12]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心理情绪。国外的一项有关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影响调查中有数据表示,76.3%的学生表示在线学习缺乏师生互动;43.4%的学生表示很难适应在线学习;而61.6%的学生则表示线上学习“让我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13]初中生智力发展不同步,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弱,本身基础较弱、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线上学习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难以适应居家学习,“学不会”,“跟不上”等畏难情绪增加,感觉“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就会放弃努力学习,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14]形成习得性无助。

2.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教育部门根据各地的疫情防控情况,采取延迟开学、分批次开学、居家学习等防控政策,这改变了学生原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再加上病毒本身给学生带来的身体上精神上的伤痛和恐惧,以及面对亲人患病离别的伤痛,[15]这都增加了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几率。《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16]有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临重大灾难时,会表现出心理应激反应,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愤怒等状况。而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从生理到心理全面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疫情的反复、变异、不确定性以及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加剧了初中生的心理负担,若长期处于负面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的状态就会演变成焦虑、抑郁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的心理疾病。

3.社交孤立,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全国各地通过对学校、超市、公园、图书馆等活动场所进行关停以阻隔疫情的传播。初中生一时间需要承受户外活动、社交范围严重受限或长期处于与家人无法见面的压力之下。长期居家也容易导致学生易沉迷于网络,陷入网络虚拟世界之中,当他们逐渐适应网络社交,就容易形成与世隔绝感,出现乐于独处,内心封闭的状态。学生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思想情感与人分享,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不信任感。长期的社交孤立与孤独感将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敢交往,不愿意交往,不能交往的状态。学生一旦形成这种状态就会出现孤僻、恐惧、封闭、性格内向等心理问题。疫情阻碍了初中生正常的社交活动,阻碍了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发展,导致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出现社交孤立的问题。[18]

三、疫情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搭建学校心理健康网络化工作模式

学校要加快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9]学校应通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制度,完善各项心理工作的制度和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实施。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小组由分管领导、德育处、教导处、学校青保、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组成,负责搭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分工协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制订心理危机工作预案,定期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为预防出现学业情绪问题,学校应以心理教师与班主任为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预防学生居家可能出现的心理应激问题。学校应联系家长,根据学生居家行为表现与心理医生合作开展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学校通过团体辅导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个体辅导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心理治疗。此外,学校德育处、教导处、学校青保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升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为解决学生出现的社交隔离问题,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应积极开展线上互动交往活动,引导学生适应居家学习和生活,避免学生出现社交孤立的问题。

2.多方助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居家隔离期间,家庭成为学生在疫情期间能得到最有效,最直接和最近的教育资源,是早期识别任何生理和心理问题以及安慰学生的关键。[20]但由于家庭成员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参差不齐。为尽快解决家庭教育能力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为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帮助。

学校方面,积极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指导工作,通过联合校医、心理健康教师共同制定心理危机预防手册为家长提供居家心理健康指导;对已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家庭提供心理医生点对点的心理干预与治疗服务。社区方面,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组建社区心理健康志愿者,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育人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社会支持方面,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融合医疗卫生保健等部门联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援助,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指导。

除上述主体支持外,国家应该加快立法,逐步建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任务,保障家庭教育与家校协作地位的合法性和目标一致性,保证家校协作育人中“家”的育人质量。[21]

3.加快建成社区学院协同育人模式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实现了以社区为单位的科学有效、精准的防控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职能。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21]

社区应通过建立社区教委会,统筹社区教育资源,加快建成社区学院。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的中心发挥在社区教育中的公共服务作用。[22]政府和高校加强合作,以社区学院为载体,通过搭建社区学院网络平台扩大社区教育的实施范围和途径,将高校、社会教育资源信息整合共享至社区学院,满足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通过开设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项活动,形成网格化帮扶小组,为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心理健康干预与辅导。此外,社区学院可以联合中小学校、医疗卫生部门、青少年康复中心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平台,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形成互通互助式的合作教育模式,共同助力初中生心理健康。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时刻威胁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在重大危机事件中的抗压能力较弱。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互联互通的支持模式,帮助初中生尽快摆脱疫情带来的心理危机压力和负担,从而避免疫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更持久性的伤害。

猜你喜欢
居家初中生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社交距离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