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逻辑机制与增强理路研究

2022-03-01 02:57李冬芸韩凯辉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吸引力思政高职

李冬芸,韩凯辉

(1.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2.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把高职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的力量,是高职思政教育的应有属性。思政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启发受教育者,即高职学生的内在教育需求,充分调动和激发其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内在教育需求必然要求提升教育活动的吸引力,高职学生思维活跃、求新求变,只有吸引力较强的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满足思政教育需求。因此,正确认识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内涵、特征和逻辑机制,以及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吸引力,不仅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也是加强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一、准确把握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内涵

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也称亲和力或魅力,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增强吸引力的前提,是科学开展工作、提升实效性的基础。

1.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结构分析

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是一种以高职思政教育为施力方、以高职学生为受力方的文化力量。首先,它以高职思政教育为施力方,吸引力来源于教育主体,即高职院校及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次,该吸引力以高职学生为受力方和指向的对象,高职学生接受这种吸引力后,能自觉投向高职思政教育活动,与其形成相互吸引、相互靠近的状态,并能够自觉按照教育要求不断改进自身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等是构成高职思政教育系统的诸要素,是吸引力的来源和施力方。

2.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生成场域

首先,思政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思政教育吸引力生成于思政教育过程中,并通过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显现出来。其次,思政教育吸引力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生成于实践活动且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成现实力量。这种吸引力既不能凭空产生,更不能脱离教育实践活动本身。由此可见,思政教育过程及其构成要素,是产生这种吸引力的来源,也是彰显这种吸引力的场所,构成了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生成场域。

二、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内在逻辑机制

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是一种把学生吸引到思政教育上面来的力量,高职思政教育之所以能产生这种力量,有其内在的逻辑机制。

1.逻辑起点:高职思政教育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1)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主要内容,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是无可争辩的。就教育内容来讲,思政教育内容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是科学真理,具有真理的魅力。只有真理才能掌握人、说服人,真理的力量就在于它与客观事实相符合,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理论掌握群众,其主要途径就是思政教育,而理论只有科学彻底才能掌握群众。就教育方式来讲,高职思政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联系实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一方式和过程同样具有科学性。因此,高职思政教育具有真理的魅力,能够满足高职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必然会对高职学生产生吸引力。

(2)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性。所谓思政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政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高职思政教育以高职学生为价值主体、以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以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符合高职学生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价值追求。现代高职思政教育不仅重视其对社会的整体价值,更重视对个人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人人格、规范调控行为等各方面,这与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一致。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和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体现出鲜明的价值性。

(3)高职思政教育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性回答的是“真”的问题,价值性回答的是“善”的问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人类的永恒追求。科学性是价值性的前提,只有科学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同时价值性是人类的最终追求,满足人类需要是追求“真”的最终归宿。一方面,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真理,教育方式契合当代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出科学性;另一方面,就满足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教方面来讲,也具有很强的价值性,科学性和价值性辩证统一,构成了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逻辑起点。

2.出发点和归宿:高职学生需要及思政教育对其确认和满足

(1)心理和精神需要是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出发点。现实的人是具有现实需要的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自身需要的驱动下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越强烈,动机就越强烈。而且,需要虽然通常变现为一种主观欲求,但并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而是由人的社会本性决定。高职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也不例外。高职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处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定型的时期,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困惑,迫切需要通过思政教育的积极引导来解答这些困惑,而思政教育也以其科学性和价值性很好地承担起教导、引导作用,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和精神成长需要。因此,高职学生心理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是其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在动机,也是构建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出发点。

(2)对精神需要的确认和满足是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归宿。尽管精神需要通常表现为受教育者的主观欲求,但需要具有社会性,其满足和实现离不开社会。思政教育既是理论性的活动,可以通过引领价值取向形成共同价值追求;也是实践性的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要,丰富精神生活。可见,高职学生精神需要的实现离不开思政教育的确认和满足,其实质就是培育并满足学生的正当精神需要、抵制消极精神需要,引导学生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协调发展,用社会需要规范个体需要。因此,高职思政教育只有充分确认和满足高职学生的精神需要,其吸引力才能不断彰显。从这个层面看,对精神需要的确认和满足是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归宿。

三、增强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思路

高职思政教育对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高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从理论层面对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内涵和逻辑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还需要针对现实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

1.增强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原则

(1)“贴近”原则。所谓“贴近”原则,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首先,增强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要贴近实际,尤其要贴近高职学生思想实际,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只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思政教育才能坚持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才具有真理的魅力;其次,要贴近生活,以高职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更好的融入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后,要贴近高职学生,以解决高职学生的真实思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能为高职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2)创新原则。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创新是吸引力的重要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新颖的事物、新鲜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开放,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强烈,喜欢求新求变但又不够成熟。首先,为契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增强高职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其次,教育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要及时更新,增添彰显时代性要求、前沿性理念的最新内容;最后,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力求更加适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贴近学生。

(3)物质利益原则。思政教育在解决高职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开展高职思政教育,要给予高职学生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利益,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他们进一步认可、接受思政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2.增强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具体对策

(1)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思政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对于能否顺利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关键性作用。崇高的人格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号召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的人格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使其更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乃至批评,由此展现高职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因此,提高思政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对于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其次,要坚持民主的作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提高道德品质,使自身具有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以自己的道德品质影响和感染高职学生。

(2)引导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任何教育影响只有当受教育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消化吸收时才会真正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归根结底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实现影响。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越高,就越容易接受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就会越好,思政教育吸引力也就会越强。因此,必须引导高职学生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首先,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关心爱护学生,充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其次,要注意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制定教育目标、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高职学生需要满足程度越高,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强,高职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3)更新并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作为思政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思政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教育内容安排越合理,其真理性魅力就越能显现,思政教育吸引力也就越强。

在现实中,思政教育内容往往因为理论性和权威性而使其吸引力不易显现,为此,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及时更新教育内容,运用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高职学生感兴趣的、关切的问题开展思政教育,使教育内容充满生机活力和吸引力;其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合理安排教育内容,使之生活化、趣味化,以解决高职思政教育内容理论性、思想性强的难题,促进教育内容的真理性魅力得以充分发挥。

(4)恰当运用教育教学方法。方法是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在教育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及恰当运用,需要综合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教育目标、存在的教育问题等多层面因素。同时,教育教学方法得当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要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新媒体、现代网络技术,使智能平台真正成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次,要促进教育教学方法人性化,选择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能为高职学生所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政教育;最后,要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生活化,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融入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生实际生活和成长中充分体现高职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总之,正确认识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并遵循一定原则、采取具体措施,增强高职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对于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吸引力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吸引力1
吸引力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跟踪导练(三)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