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让习作更精彩

2022-03-01 13:49覃华
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细节习作动作

文/覃华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阶段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也是从“写话”起步,逐渐过渡到“片段”,最后形成“篇章”。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应该会写作文了,可事实是很好的习作素材,学生把人物呈现出来时,却给人以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的粗糙之感,更谈不上具体、生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缺少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具体细腻的描写;也可以是对人物、环境或事物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深入的描写。细节描写分为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深化主题、推动情节、渲染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有了细节描写就有了血肉,能让习作水到渠成地彰显“具体生动”之效,让习作更精彩。

一、用细节刻画人物

写人记事的手法多种多样,譬如刻画人物就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如何使这些表现手法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这就需要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描写对象身上富有个性特色的细微之处,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的一种特殊方法。

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一)抓住特征,细笔勾勒外貌。

例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读了这段文字,我们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看瓜刺猹的勇敢少年—闰土。鲁迅先生抓住闰土的外貌特征,寥寥几笔写活了闰土的形象:从“戴小毡帽”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被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

(二)善用“慢镜头”,写好动作

电影和电视剧里有慢镜头,能放慢人物的动作,让人看得更清楚。写人物动作也可以用上“慢镜头”。

◆1.精选动词

要想把人物写“活”,关键要让人物动起来,而让人物动起来的关键又是动词。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化动作,就要善于精选动词,善于从汉语丰富多彩的宝库中去选取最合适的词语。汉语词典的动词不计其数,一个动作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们要根据想表达的意思,结合平时观察到的人物动作,细细体会,选择最准确、最传神的动词。比如:

眼看球就要飞进球门,“野猫”一转身,脚忽地一勾,球便被她勾走了,引得众人拼命抢夺。

一个“勾”字,就准确传神地写了“野猫”力挽狂澜,抢下一球的精彩瞬间,让人印象深刻。

选用动词时,尽量避免多次使用同一个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代替。

◆2.分解动作

写动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动词。这样描写,人物的动作会更具体,形象也就会更鲜活。比如《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描写:

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如果我们来写这个片段,可能就是一句话“下了雪,我们去捕鸟,捉到鸟雀了。”可作者却把“捉”分解成“扫、支、撒、拉”,这样“雪地捕鸟”就写得非常有画面感。

◆3.修饰动作

写动作时,巧妙修饰动词,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表达得更细致,形成视觉和语感上的冲击力,增强动作的表现力。

(1)给动作配上声音。配上声音是可以配上人物的语言,如:我抬头看了一下天都峰,连声说:“真高呀,直插进云朵里。”也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如:他双手紧紧握住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咬”住爬杆,“嗖”的一声,竟然蹿了两米高。

(2)给动作加上表情。写人物动作时,把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如:妈妈张大嘴巴,不解地看着我,说:“你这是干什么?”

(3)给动作融入心理。在描写动作时加入心理活动,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了。如:趁他还没有回过神来,我拔腿就跑:不能再惹他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三)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典型的细节才能凸显人物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严监生临死前一直伸着两根手指”这个典型细节,把他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吝啬鬼特点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

二、用细节描写环境

写人记事的作文都应该重视环境描写这一细节。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可以为习作增色不少。

环境描写主要指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写人记事的作文中常常会用到自然环境描写,即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环境描写如同舞台表演的道具,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作文开头先描写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例如,《雪“簌簌”地下》:

星期三早上,我还没有起床,透过玻璃看到点点“白花”在空中飞舞。啊,下雪了!

开始下的是一颗颗小冰雹,打在屋顶上“噼里啪啦”作响。不一会,漫天的雪花打着旋儿,“簌簌”落下来,像翩翩起舞的白蝴蝶。雪越下越大,到了中午变成了片片鹅毛,而且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屋顶上、大树上、操场上全是雪,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

习作开篇描写了下雪的情景,用环境描写这一细节渲染了雪大、天冷的气氛,为下文奶奶冒雪来学校接“我”作铺垫。描摹了下雪时“簌簌”和踩雪时“咯吱”的声音;把雪花比喻成白花和白蝴蝶,拟人化手法写雪“打着旋儿”“翩翩起舞”,好一幅下雪美景图,渲染了“爱”的美好。

用细节描写环境还要注意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面”,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要概括地写。其次注意写典型人物和典型活动,这就是场面描写的“点”,要具体地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才能把一个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我们看描写运动会的片段:

“预备—跑。”裁判一声令下,第一棒你追我赶。有的紧咬着牙跑,有的昂着头奔,有的闭着眼冲……真是姿态各异的“表情包”。

第五棒了。顿时,我的心“怦怦”乱跳,好像要蹦出我的胸膛。我弓着腿,“猫”着腰,伸出右手做好准备。接力棒递过来了,我急忙张开“虎口”,迎上去迅速而准确地抓过接力棒,不管三七二十一,发了狂似的向前奔。在接力棒交出去的那一瞬间,我双腿一软,差点倒下去,幸亏有同学扶住了我。

片段叙述了一场精彩的接力赛。先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进行“面”的描写,再写“我”这个点,抓住“我”的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接力赛的激烈。

实践证明,细节描写是作文中的重要环节。好的细节描写可以真实地展现人物形象、景物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传达出真挚动人的情感,让习作更精彩。

猜你喜欢
细节习作动作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动作描写要具体
细节取胜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