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功效性护肤品在中重型痤疮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2022-03-02 01:09谢顺珍段先飞
大医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皮损组间痤疮

谢顺珍,邓 微,段先飞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肇庆 526000)

痤疮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免疫炎症反应发生是痤疮发病的四大重要因素[1]。口服异维A酸具有显著调节皮脂分泌、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抗炎及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最有效的药物[2-3]。但口服异维A酸后常常会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外用异维A酸后在用药部位可出现局部红斑、脱屑、紧绷和烧灼感等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耐受而选择终止治疗,影响疗效[4],因此临床仍需寻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疗效的痤疮治疗新方式。近年来,功效性护肤品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皮肤屏障进行一定维护,从而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提高疗效。但目前针对痤疮患者用药时联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的研究尚少,其具体功效亦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就异维A酸联合应用功效性护肤品对中重型痤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期寻找治疗中重型痤疮的更佳途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0例中重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7.82±5.32)岁;体质量44~58 kg,平均体质量(51.43±5.97)kg;病程7~38个月,平均病程(21.86±6.7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8.73±7.07)岁;体质量43~61 kg,平均体质量(49.03±5.32)kg;病程4~32个月,平均病程(21.58±6.8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5]中痤疮分级的II-IV级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皮肤符合Fitzpatrick量表的III-IV级[6];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或近半年内有妊娠计划的妇女;②光过敏者;③有肝功能损害者或神经精神病患者;④近1个月内口服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类药物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60,规格:10 mg/粒)10 mg/次,2次/d,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国药集团武汉中联四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04,规格:10 g/支)点涂于患处,每晚1次。观察组患者早晚使用氨基酸温和洁面乳(湖南冰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湘G妆网备字2017002284,规格:80 g/瓶)0.5 g/次清洁面颈部后使用皮肤屏障修护乳(湖南冰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湘G妆网备字2017001026,规格:50 g/瓶)1 g/次涂于面颈部。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护肤品。两组均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3、4个月后进行不良反应评分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面部干燥、唇部干燥,评分标准参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5],单项指标为0~20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②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3、4个月后进行复诊人数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满意度评分标准参照既往文献报道[7]。③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3、4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疗效标准为痊愈:皮损消退≥90%,无新皮损出现,遗留极少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60%~89%,偶有新皮损出现,遗留少许色素沉着;好转:皮损消退30%~59%,偶有新皮损出现,遗留少许色素沉着;无效:皮损消退<30%,仍有新皮损出现,遗留色素沉着。总有效=痊愈+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均出现面部及唇部干燥等不适,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不良反应评分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个月不良反应评分与第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不良反应评分呈上升趋势,2~4个月不良反应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分, )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分, )

注:与同组治疗1个月后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bP<0.05;与同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cP<0.05。

面部干燥治疗1个月后 治疗2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 50 12.67±1.02 14.21±1.14a 13.26±1.31ab 12.07±1.03abc对照组 50 13.51±1.12 16.13±1.04a 17.39±1.51ab 17.56±1.20ab F时间,P时间 32.499,0.000 27.651,0.000 36.367,0.000 19.549,0.000 F组间,P组间 34.179,0.000 24.257,0.000 41.630,0.000 23.544,0.000 F时间×组间,P时间×组间 39.472,0.000 28.397,0.000 33.516,0.000 42.337,0.000组别 例数唇部干燥治疗1个月后 治疗2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4个月后组别 例数观察组 50 13.18±0.98 14.36±1.52a 13.06±1.22ab 12.08±0.88abc对照组 50 15.01±1.47 16.88±1.35a 18.37±1.54ab 18.44±1.40ab F时间,P时间 19.358,0.000 11.476,0.000 20.586,0.000 13.492,0.000 F组间,P组间 23.495,0.000 18.646,0.000 9.981,0.000 28.674,0.000 F时间×组间,P时间×组间 8.736,0.000 15.462,0.000 23.156,0.000 13.482,0.000

2.2 两组患者复诊人数比较 观察组每月的复诊人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且失访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月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复诊人数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分, )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分, )

注:与同组治疗1个月后比,aP<0.05;与同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bP<0.05;与同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cP<0.05。

满意度调查治疗1月后 治疗2月后 治疗3月后 治疗4月后观察组 50 78.61±6.34 83.31±7.51a 87.49±7.20ab 90.21±4.31abc对照组 50 73.49±6.58 76.57±7.48a 79.21±6.54ab 78.84±7.20ab F时间,P时间 30.735,0.000 21.943,0.000 19.348,0.000 37.216,0.000 F组间,P组间 42.618,0.000 18.776,0.000 38.648,0.000 28.467,0.000 F时间×组间,P时间×组间 22.596,0.000 27.698,0.000 45.183,0.000 31.567,0.000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主要累及面部,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在痤疮患者中患抑郁症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近63.1%[1]。痤疮的发病率也较高,总体发病率近85%,其发生与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免疫炎症反应发生等因素相关[8]。痤疮临床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痤疮的分型:I级(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II级(中度):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III级(中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IV级(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9]。痤疮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联合治疗。

异维A酸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进行治疗的唯一口服药物,使用异维A酸的适应证有: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欠佳的中度或重度痤疮、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患者、停止治疗后突然复发的痤疮患者、有严重心理困扰的痤疮患者。几乎所有口服异维A酸的患者都会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等不适,且呈剂量依赖性,这也是药物有效吸收的标志[10],而患者在外用异维A酸后常常会在用药部位出现局部红斑、脱屑、紧绷和烧灼感等不适[11-12]。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面部及唇部干燥等不适,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不良反应显著增强,而联合使用了功效性护肤品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不良反应评分则均显著下降,这说明应用功效性护肤品对痤疮患者的治疗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尤其在不良反应方面。由于使用了相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开始时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增强的情况,但在后续治疗阶段,加用了功效性皮肤品的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痤疮本身及药物均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传统的强清洁力皂基洗面奶也会对皮脂膜造成破坏,使本就脆弱的痤疮皮肤继续变薄、易受损伤,加重痤疮,不利痤疮的治疗,而氨基酸洁面乳含弱酸性氨基酸配方,不含皂基,能温和清洁毛孔,洗去多余油脂,添加保湿成分使患者皮肤洗后不紧绷,减少痤疮的发生。皮肤屏障修护乳具有保湿皮肤,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使皮肤的敏感度下降,促进皮肤屏障的自我修复,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减少痤疮的发生[13]。

中重度痤疮由于治疗周期长、见效慢导致患者容易忘记或不能坚持用药,或因难以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选择自行停药治疗等原因,在患者依从性方面的情况反馈向来不理想,这也成为临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阻碍之一,以往所使用的增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医学知识的了解、医护人员增强院外联系督促力度等方式,对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均不明显。而本研究显示,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功效性护肤品的观察组不仅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复诊人数和满意度调查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失访人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应用功效性护肤品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可缓解药物引起的皮肤黏膜干燥不适,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猜你喜欢
皮损组间痤疮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