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对中风患者呃逆的效果观察

2022-03-02 01:09钟艳红古艳珍张丽娟钟清睦
大医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症候中风统计学

钟艳红,古艳珍,张丽娟,朱 燕,钟清睦

(梅州市中医医院三外科,广东梅州 514011)

呃逆一般指胃气上逆引起打嗝,患者喉间伴有难以控制的短而频的呃呃连声;若呃逆持续时间≥24 h,且发作频繁并经一般临床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的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1]。长期呃逆会对患者精神和生理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其生活和质量。既往临床采用西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预后效果欠佳[2]。近年临床发现揿针在呃逆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目前临床关于揿针治疗对中风患者呃逆的影响尚存在争议[3]。因此,本研究对此展开初步研讨,以期为临床中风呃逆患者治疗提供客观的理论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中风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71岁,平均年龄(62.96±4.08)岁;病程1~15 d,平均病程(8.32±2.11)d;呃逆持续时间3~7 d,平均呃逆持续时间(5.63±1.03)d;呃逆发作次数:≥12次/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61.44±4.24)岁;病程1~14 d,平均病程(7.32±2.71)d;呃逆持续时间3~8 d,平均呃逆持续时间(6.28±1.96)d;呃逆发作次数:≥12次/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梅州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4]中关于中风及呃逆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呃逆诊断标准;②年龄≥60周岁;③呃逆发作时间≥48 h;④无精神疾病史且可正常沟通者。排除标准:①伴全身凝血障碍、出血倾向等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损伤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④伴全身重度感染疾病者;⑤有晕针等不适宜症状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60,规格:1 mL:25 mg)滴鼻治疗,25 mg氯丙嗪抽入1 mL注射器中,连接头皮针,并将针头剪掉,每次滴1~2滴至双侧滴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揿针膈俞+内关加足三里治疗,确定足三里穴(双侧)、内关穴(双侧)、膈俞穴(双侧),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经镊子夹持密封纸剥离胶布,取出一次性使用无菌揿针(清铃株式会社,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272550号,规格:直径0.2 mm×长度1.5 mm),直接按压于各穴位上,每隔4 h按揉1次,每次1~2 min,揿针2 d更换1次。两组共治疗6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对临床疗效予以评价。显效:患者呃逆完全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90%;有效:患者呃逆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但<90%;无效:患者呃逆症状无缓解或有加重迹象,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②呃逆症状积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5]评价患者呃逆症状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计算患者每小时最高呃逆频率,其中0分:呃逆症状0次/h;3分:呃逆症状≤5次/h,但患者耐受,不影响生活质量;6分:呃逆症状>5次/h且≤10次/h,患者难以耐受,影响生活质量;9分:>10次/h,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并伴有胃食管反流。③生活质量评分。参考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6]编制中风呃逆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量表共3个维度,即为精神、饮食、睡眠,采用5级计分法,5分为正常,1分为不正常,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④不良反应。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皮肤破损、乏力、口干及嗜睡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点呃逆症候积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 d后呃逆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3、6 d后呃逆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6 d后呃逆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 d后呃逆症候积分比较(分,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 d后呃逆症候积分比较(分,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1 d比较,bP<0.05;与同组治疗3 d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 d 治疗3 d 治疗6 d观察组 40 9.11±1.12 6.25±0.75a 3.11±0.84ab 1.32±0.69abc对照组 40 9.13±1.13 7.14±1.25a 5.51±1.31ab 3.93±1.52abc F组间,P组间 21.362,0.000 F时间,P时间 19.524,0.000 F交互,P交互 14.225,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精神、饮食及生活质量总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睡眠、精神、饮食及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睡眠 精神 饮食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09±0.16 3.26±1.71* 1.39±0.21 4.69±1.74* 2.46±0.48 4.08±1.08* 5.94±1.01 12.41±2.11*对照组 40 2.11±0.32 2.41±0.85* 1.45±0.13 3.88±1.19* 2.47±0.46 3.22±1.11* 5.85±1.02 8.44±1.53*t值 0.353 2.815 1.536 2.430 0.095 3.512 0.396 9.633 P值 0.724 0.006 0.128 0.017 0.924 0.000 0.692 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呃逆是指因膈神经等受刺激而引起膈肌痉挛的一种常见情况,中风患者会因病情作用极易出现呃逆症状,若患者未能及时获得有效处理,会导致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既往临床针对呃逆多采用西药治疗,其中以氯丙嗪鼻滴效果最为显著,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情反复,故如何采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难题[9]。中医认为呃逆起病多与上中二焦相关,中风者胃气以降为顺,易过渡上逆致膈肌痉挛,胃失和降为其病机,因胃气上逆动膈引起持续不间断的呃逆症状,故病变部位在膈肌;揿针为微型针灸之一,结合腧穴理论及皮部理论,是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可通过埋针形式持续对脉络和皮肤产生针刺刺激,促进经络气血有序运行,实现经络脏腑功能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临床研究表明,在常规西药氯丙嗪滴鼻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可有效减轻呃逆程度,且不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0]。

本研究显示,揿针对呃逆疗效显著,与胡倩[11]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在中医理论学中认为呃逆分寒热虚实,病因较为复杂,病机以胃失和降为主,治疗目的以和胃降逆。本研究所采用的揿针穴位选择为足三里穴、内关穴及膈俞穴,其中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可和中降逆、调理脾胃;作为八脉交会穴,通过揿针内关穴可达到理气降逆、宽胸和中的治疗效果;膈俞穴可调理脾胃、和中降逆,自古以来是治疗胸中气逆之疾的重要穴位。通过在常规氯丙嗪治疗基础上揿针以上诸穴位,能实现中西结合,达到和胃降逆、宽胸利膈的治疗效果,发挥揿针调解经络脏腑的功能,有效缓解呃逆症状,提高疗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3、6 d后呃逆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揿针可缓解中风患者呃逆症状。中医认为脾胃失调是引起呃逆的重要因素,当患者脑窍受损,神经功能必会受到影响,五脏功能皆受到损伤,其中以脾胃损伤最为显著,可引起胃失和降,故中风者更易发生呃逆[12]。氯丙嗪镇静功效明显,中枢兴奋性抑制作用强,针对因中风所引起的呃逆症状,通过鼻滴法减少治疗难度,且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氯丙嗪鼻滴后部分患者会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需加用中医揿针治疗,通过对膈俞穴、内关穴及足三里穴揿针干预,利用皮下持久的刺激作用,调节各经络脏腑功能,有效改善呃逆症状。

有研究指出,中风后呃逆会干扰患者日常休息、饮食,长期会影响患者精神状态[13]。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相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较低,提示揿针可改善中风后呃逆患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中风后呃逆症状发作时间多超过24 h,而部分患者具有昼夜频繁发作的特征,长时间打嗝必定会影响其睡眠,并降低生活质量;在鼻滴氯丙嗪基础上,增加揿针干预,能加大患者呃逆症状缓解效果,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同时病症改善后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型及安全感,有助于维持病情稳定、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此外,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揿针用于中风呃逆患者治疗中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揿针膈俞联合内关加足三里对中风患者呃逆的干预效果显著,可缓解呃逆症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基于时间、所选样本量等影响,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症候中风统计学
更正说明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女士品茶:统计学如何变革了科学和生活》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透析及对策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