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单症状夜间遗尿症相关因素分析

2022-03-02 01:09黄文珍陈宏睿罗桂平
大医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遗尿证型分型

黄文珍,陈宏睿,罗桂平

(东莞市中医院儿科,广东东莞 523000)

儿童夜间遗尿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单症状夜间遗尿(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MNE)指患儿仅有夜间遗尿,不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1]。小儿遗尿症若得不到积极和及时的治疗将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危害。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目前该病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症与肺、脾、肾、三焦、膀胱关系密切,其病因主要为肾气不足、肺脾气虚、肝经郁热、心肾不交,所致膀胱约束不利[2-3]。大多与先天禀赋未充、后天发育迟滞密切相关,而儿童夜间遗尿症的病程和治疗周期较长,通过体质辨识,对遗尿症患儿进行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可从整体把握遗尿症患儿的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情况,从而将“辨体、辨证、辨病”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体质,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4]。因此,临床治疗单症状夜间遗尿症患儿需重视中医体质情况,本研究在对比MNE患儿与健康儿童中医证型基础上,采用Logistic分析MNE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在东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确诊的128例MNE患儿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于院内进行体检的128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中男患儿77例,女患儿51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92±2.31)岁; 体 质 量 指 数(BMI)15.2~18.5 kg/m2, 平均 BMI(16.89±1.82)kg/m2。对照组儿童中男性84例,女性44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43±2.16) 岁;BMI 15.0~18.4 kg/m2, 平 均BMI(17.11±2.16)kg/m2。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东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儿符合《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5]中单症状夜间遗尿症的诊断标准;②临床病例资料完整;③年龄5~12岁。排除标准:①拒绝配合,依从性差者;②伴有泌尿系感染者;③白天漏尿或滴尿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肺基础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⑤继发性遗尿症;⑥合并癫痫、隐性脊柱裂等神经系统疾病。

1.2 研究方法 收集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和特征指标,根据《中医儿科学》和《中医诊断学》体质标准[6-7],记录体质类型。特征指标包括家庭状况、遗尿家族史、白天排尿间隔情况、尿量、便秘及膀胱功能情况。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遗尿中医证候分型包括下元虚寒型、肺脾气虚型、心肾失交型、肝经湿热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特征指标及中医体质分型,总结MNE患儿的中医证候分型,分析患儿发生MNE的独立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分型比较 对照组儿童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观察组患儿以阳虚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为主,两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分型比较 [例(%)]

2.2 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分型统计 通过对入组的128例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舌苔脉象、个人史、既往史等进行综合分析辨证,其中医证型分布如下:下元虚寒型83例,占64.84%、肺脾气虚型27例,占21.09%,肝经湿热型13例,占10.16%,心肾失交型5例,占3.91%。

2.3 两组研究对象特征指标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家庭情况、遗尿家族史、白天排尿间隔情况、尿量、便秘及膀胱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特征指标比较 [例(%)]

2.4 MNE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对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赋值后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MNE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医体质、单亲家庭、遗尿家族史、便秘及膀胱功能障碍是MN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排尿间隔时间与尿量并非MN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MNE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MNE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膀胱功能、遗传及神经发育等。近年来有关MNE的中医诊疗也日益引起临床重视。中医认为,先天肾阳不足、膀胱虚冷是小儿遗尿的重要病理基础。体质是指在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基础上由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及心理因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机体特征[8]。本研究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结果显示遗尿患儿大多存在着体质偏颇,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另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及湿热质。遗尿患儿中医证型最多的为下元虚寒型,接着依次为肺脾气虚型、肝经湿热型,心肾不交型最少。辨证为下元虚寒的遗尿患儿中,最多的体质为阳虚质,其次为气虚质;肺脾气虚型的遗尿患儿中以气虚质为主,常兼夹其他类型的体质,如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等;肝经湿热型的遗尿患儿以湿热质为主,常兼夹阴虚质[9]。小儿遗尿症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遗传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中医体质的形成由先天禀赋决定,而后天因素又影响了体质的发展和变化,因此二者就这一特点来说不谋而合。

中医有关小儿体质特点的论述早有记载,最早见于《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10],而后世医家就小儿体质也有不同的论述及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钱乙在《小儿药证直决·变蒸》提出的小儿“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万全提出了小儿“三不足、两有余”的观点;吴鞠通提出了小儿“稚阴稚阳”的学说。近代王琦教授在《中医体质学》中,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即一种平和体质和八种偏颇体质[11]。中医体质是中医证型形成的重要基础,同时证候则可随体质的强弱而变化、转移,但二者又不能完全的一一对应,同一个证型可出现在不同体质的患儿中。比如辨证为下元虚寒的遗尿患儿最易出现在阳虚质与气虚质的患儿中,肺脾气虚型的遗尿患儿中以气虚质为主,但也可常兼夹其他类型的体质[12]。关注体质,可及识别出患儿偏颇体质,从而对于偏颇体质的患儿进行日常体质调理和纠正可减少遗尿症的发病率,做到未病先防。所以辨证分析与体质辨识相结合对于小儿遗尿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也说明中医体质分类是儿童发生MNE的独立影响因素,佐证体质分类在MNE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基于对MNE和健康儿童中医体质分类的对比,同时纳入其他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MNE的相关因素,进一步综合分析MNE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病因病机,结果显示MNE的发生受单亲家庭、遗尿家族史、便秘及膀胱功能等情况影响。单亲家庭儿童更易发生MNE,这可能是因单亲家庭儿童缺乏沟通,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管教方式是重要的神经心理刺激应激因素,干扰儿童神经功能发育,而成为MNE诱因[13]。另外,儿童膀胱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膀胱容量小或逼尿肌不稳定,相关研究还提示儿童深夜逼尿肌活跃[14],也是患儿遗尿的重要原因。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便秘也是儿童MNE的重要诱因,便秘儿童因粪便长期滞留肠道,进而机械性压迫膀胱和后尿道,刺激膀胱壁神经,使大脑对膀胱的充盈感知降低,导致MNE的发生。有学者还提出,直肠-膀胱间神经反射可引起遗尿和便秘的交替发生,互为因果[15]。因而,对于MNE或有MNE潜在风险的儿童,应注意观察便秘情况,并及时处理,以降低MNE发生率。

综上,MNE的发生与患儿体质、遗尿家族史、家庭环境、便秘及膀胱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遗尿证型分型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穴位贴敷配合食疗治疗对小儿遗尿症的影响
小儿遗尿用鸡肠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小儿遗尿用鸡肠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