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想画面会诗意
——二上《敕勒歌》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2-03-02 07:20执教虞微彦点评倪宗红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7期

执教|虞微彦 点评|倪宗红

板块一:情境导入,吟诵中感知古诗大意

(课前板贴跟黑板一样大的一幅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夜宿山寺》,学会了读古诗想象画面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谁来读读诗题?看!这就是《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请生在草原处贴词卡“草原”)

生:我看到了高山。(请生在高山处贴词卡“山”)

生:我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它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奔跑,还有的在散步。

生:我看到了草原上白色的蒙古包。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蒙古包也叫“穹庐”,是草原人民生活的家。“穹”“庐”这两个字都没学过,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师在蒙古包边上贴词卡“穹庐”)《敕勒歌》描写的是哪一片草原、哪一座山脉呢?快去读一读诗吧。注意读正确,然后圈画出它们的名字。

师:读正确了吗?接下来我们跟同桌合作读,互相听听是否每个字都读对了。(同桌展示朗读)

师:除了这几组同学,其他同学也能读正确吗?试试吧!(大组间对比朗读、男女生对比朗读)

师:给你们点赞!读到这儿,你们知道这片草原和这座山脉叫什么吗?

生:我知道这座山脉叫阴山。

师:你仔细看看,阴山是一座怎样的山脉呢?(换词卡“山”为“阴山”)

生:阴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

生:阴山非常高。

师:是啊,阴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它连绵起伏,最高的地方海拔有2000 米,真的是高耸入云。那这片草原叫什么呢?

生:这片草原叫敕勒川。

师:(换词卡“草原”为“敕勒川”,引导看图)这片大草原叫敕勒川。“川”在这里的意思是草原。在阴山脚下,有一片敕勒川。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叫“敕勒歌”吗?

生:因为写的是敕勒川的美丽景象。

生:因为诗歌是在歌唱敕勒川。

师:你们说得真棒!“敕勒”是一个民族,“敕勒歌”是指敕勒族人民在歌颂大草原,歌颂他们的生活,所以这首诗就叫“敕勒歌”。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敕勒川大草原的画面。这次要注意诗歌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

板块二:读诗入境,想象中描 绘古诗画面

师:敕勒民族生活在连绵起伏的阴山脚下,快看看,他们生活在一片怎样的大草原。

生:一片辽阔的大草原。

生:大草原上牛羊可以尽情地奔跑。

生:这里草木繁茂。

师:诗中是怎样写这片辽阔、繁茂的大草原的?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诗,可以用横线画一画你找到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草很高,风吹过,草儿低下脑袋,牛羊都出现了。

师:是啊,真的是草木繁茂。这里“见”就是出现的意思。(师在牛羊处贴词卡“见”)还画了哪句话?

生:我找了“天苍苍,野茫茫”。是说草原上的天很蓝,很广阔,草原也无边无际。

师:是的,“苍”和“茫”都有无边无际的意思,当它们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新词“苍茫”,意思是辽阔遥远,望不到边际。

生:我还找到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一句,也是说天很大,草原很大。

师:(出示词卡“似”)它是平舌音,意思是“像”。天无边无际,就像圆圆的穹庐,包住了整个大草原。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穹庐是牧民们的家,蓝蓝的天空下美丽的大草原更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家园。我们加上动作再来读读。(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牛羊在奔跑,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视频)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原上的草长得可高了。

生: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生:我还看到了牛羊,它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悠闲地吃草,有的还围在一起开大会呢。

……

师:还有很多小手也举着,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学着诗人的样子来创编一首新诗吧。一位同学当古代诗人吟诵,一位同学当现代诗人,一边想象,一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画面。哪位同学愿意跟我一起,先来做个示范?我来当现代诗人,你当古代诗人,好不好?

生:天苍苍。

师:啊,天空是那么蓝,那么辽阔!看,朵朵白云悠闲地飘在蓝天上,真美啊!(带上动作)小评委们,我们俩谁更像诗人啊?

生:我觉得是古代诗人,因为他用简短的话说出了要表达的意思。

师:你已经悟到了古诗用词凝练的真谛。

生:我认为现代诗人更像诗人,因为你加上了动作和语气词,特别有感情。

师:看来加上动作和语气词是现代诗人的两大法宝。

生:还有表情呢,现代诗人的表情也很丰富。

师:是呀,加上表情让我们更有诗人的感觉了。谢谢你们的评价。接下来,同桌一起来创编新诗。注意哦,古代诗人吟诵要有感情;现代诗人呢,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情和语气词来表达情感。期待你们变身小诗人,开始吧。

(同桌创编)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别的同学先来做评委,看看他们谁更像诗人。

生:天苍苍。

生:天蓝蓝的,无边无际,天上还飘着朵朵白云。

生:野茫茫。

生:大草原如此辽阔,一眼望不到尽头。

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一阵风吹来,小草低下了脑袋,牛羊都露出来了,原来它们都在吃草呢!

师:你们觉得他们像诗人吗?

生:他们有动作,感情很饱满,如果现代诗人加上语气词会更好。

(再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吟诵、描述得更加入情入境。)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一个个都是小诗人了!通过合作,我们对这片草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爱这片美丽的草原了,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吧。

[引导学生在逐渐减少背诵支架(即《敕勒歌》的关键词句)中反复吟诵,达到背诵积累。]

板块三:指导书写,歌唱中表达快乐心情

师:哪两个生字宝宝不见了?

生:“苍”和“茫”。

师:一起读新词“苍茫”。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有草字头,扁扁的。(师分别在两个字的下方出示:草头扁扁。)

生:它们都是上下结构。

师:现在老师给加了帮助观察的色块和辅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茫”上下两部分是齐平的,“苍”的撇捺很舒展。(在“茫”字下方出示:上下结构、上下齐平;“苍”字下方出示:撇捺舒展。)

生:我发现“苍”“茫”两个字都是上小下大。

生:我发现“苍”的左右是相对对称的。(在“苍”字下方出示:左右对称。)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就是写好这两个字的要点,接下来看谁写得好,看谁能得三星。开始写字吧,“苍”和“茫”各写一个。

(师根据三星标准评价学生写的字。)

师:这是一首北朝民歌,想不想听听当时的牧民们是怎样歌唱敕勒川,表达自己快乐、幸福的心情的?(播放歌曲)

结课:小朋友们可以一边欣赏这首民歌,一边离开教室,喜欢的小朋友还可以跟着吟唱。

【点评】

这里,以虞微彦老师执教的《敕勒歌》为例,与大家一起探讨第一学段的古诗词怎么学、怎么教。

首先,是有进阶地吟诵。古诗词教学应该通过朗读串起课堂的学习主线,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诗意。统编教材第一学段,一共安排了7 次古诗教学。每次均明确提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学习要求。2022 年版课标“学业质量描述”更为具体地提出第一学段学生朗读时要“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而诗歌语言跳跃、含蓄,诵读是表现诗歌节奏、韵律、基调的最佳路径。需强调的是读的目标要有进阶,第一步要读正确、读通顺;进而读好节奏、读出意趣;读着读着渐入诗境,与诗人共情共振。当然,读讲究方式方法,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虞老师这节课的朗读目标就是渐进的,形式也很丰富。先是个体自由读,读给同桌听,数遍朗读,字音读准了,生字也识了;然后分大组读,男女对读,通过不同色块的暗示,男女声韵的对比,诗歌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在教室漾开……就这样根据吟诵目标不断地变换朗读方式与读伴,营造你追我赶的朗读氛围,引领学生边听边评价,一遍又一遍趣味盎然地吟诵古诗。

其次,要有画面地想象。古诗词胜在意境。《敕勒歌》这首诗由平川、大山、天空、四野、牧草、牛羊……勾画了一幅阔大恢宏、殷实富足的北国草原风光。如何让学生感悟到这般意境呢?“想象画面”是进入古诗意境的必由之路,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策略。2022 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要求“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细研统编教材,老师们会发现自二年级始,古诗词的课后习题增设了“读诗句,想画面”的学习任务。故而,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建构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领悟诗境。这节课,在师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扣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点睛之笔,将学习重点稳稳地落在“读诗句,想画面”上,继而把画面转换为描述性言语。

想象也有方式方法,或联结,或比较,或言语描述,或行为表现……古诗不同,意境不同,学段不同,方式也就不同。2022 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部分指出,要“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虞老师巧妙设计了“同桌合作创编新诗”这个既切合课后习题要求,又富有趣味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一个做古代诗人,一个做现代诗人;古代诗人说“天苍苍”,现代诗人说“天蓝蓝的,无边无际,天上还飘着朵朵白云”。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达成再造想象、言语描述的学习目标。这个设计“亮”在让儿童用儿童的方式学习古诗。教师将枯燥的诗句解释,转化为轻松愉快的合作创编,引导学生加入个性化的体验,融朗读、想象、言语描述、肢体表现于一体,每个学生都投入地想象美、描述美、表现美、再造美。这时候,学生脑中有画,心中有情,自然也就有言语表达的欲望。从课堂呈现效果看,学生不仅解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画面,朗读增量也非常明显。

最后,以背诵积累为落点。古诗词教学不应在进入意境后戛然而止,还是要再回到诵读积累上。积累的方式很多,花式地抄写、背诵、默写、语境运用……到了中高年级还需要适度拓展。而《敕勒歌》是二年级的课文,虞老师采用逐渐删减关键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背诵。课末,预留的写字练习时间,体现了第一学段的特点。这样的课是实实在在的,是真正落地的古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