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场景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2022-03-03 01:01蒋春艳吴晓艳
对外经贸 2022年2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蒋春艳 张 锦 吴晓艳

(石家庄铁道大学 经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

作为经济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宏观经济学以20世纪30 年代以来的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为核心内容,教学目的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很多高校借助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 等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项目教学法、数据可视化等被引入专业课教学改革,打磨精品课、金课等改革切实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课时不足、授课效果差的问题,延伸了课堂教学的链条。但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无论是学校调整教学计划还是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都是以供给侧—课程的输出方为导向,站在学生—课程的需求方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探讨。以需求为导向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应被提上日程,明确学生的课程诉求,据此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模式,以进一步提升授课效果。

一、基于需求侧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反思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生产决策要充分尊重市场需求,同样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也要自下而上,在充分调研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反思在学习

目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向上存在的问题。

(一)为什么学习宏观经济学

关于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洋为中用、批判接受等是被反复强调的,但是如何利用宏观经济理论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是大部分课程改革没有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借助课堂讲授、线下视频学习和测试,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知识的应用体系建设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1)学生不了解我国宏观经济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缺乏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对照,缺乏对中国经济政策与战略的了解。(2)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3)宏观经济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经济问题层出不穷,而经济理论模型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往往设置诸多前提假设,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这些前提假设,导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很容易得出正好相反的结论。(4)经济学思维能力培养滞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目标不应只停留在应用层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毕业后的工作决策和生活抉择都会受到宏观经济理论的支配和影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能力,对经济新闻、经济问题有一定的敏感度,利用经济原理指导生活决策,这才是学习宏观经济学应达到的境界。

(二)怎么才能学好宏观经济学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平台与课堂讲授相叠加的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重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借助主动觉醒型学习,使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和思维培养事半功倍。但在目前的教改活动中,教师依然是授课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不突出,表现在(1)学习模式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程内容以理论为主,传统课堂填鸭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研究型学习、合作式学习、竞赛式学习等占比较低。(2)宏观经济分析基础薄弱,知识应用能力受限。宏观经济理论的应用研究需要搜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和模型,需要熟练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spss 等,但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多数都没有接触过,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来积累。(3)所学内容条块分割,不利于培养系统思维。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章节知识被打散为多个知识点,学生难以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如GDP 与失业、通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GDP 与国民收入决定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影响系统性思维的培养。(4)激励机制不健全,考核对于学习的正向激励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教改虽一直强调过程考核,但平时成绩考核标准不明确,过程考核无据可考,主观考核标准不明确,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为谁培养人才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用人单位招聘时不仅要求应聘者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强调计算机熟练操作、文案写作能力、产品营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学生考研读博深造则要求一定的科研基础,教书育人本是一体。目前专业课教学上不应忽视的问题(1)囿于课时所限,传统授课以知识传授为主,但市场不需要知识机器,小组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授课过程。(2)如果课程思政建设滞后,将容易造成学生意识形态偏差,也不利于职业素养提升。宏观经济学理论源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实践,所述理论模型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价值观导向,如果只是照搬理论模型学生接受比较困难且容易出现意识形态偏差,影响价值观。虽一直强调对西经理论要批判式接受,但是授课过程中,宏观经济理论观点和模型推导占据主要课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对宏观理论进行批判评价以及中特经济学的理论传输所占课时较少,思想道德提升生硬接入课程等问题使学生接受度不高,价值观引领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需求导向型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探索

基于需求侧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探讨基于应用场景打造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伟大成就,打造理论应用场景,丰富宏观经济学授课内容,明确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向,助推学生能力提升和专业素养;同时,借助应用场景分析,导入课程思政,激发爱国情怀,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加强价值观引领。

(一)重塑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仅强调知识和应用的一维教学目标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课题组根据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从知识、素质和思政三个维度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如图1 所示)。

图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相较于传统目标,(1)增加应用场景和交叉知识要求:知识维度增加了应用场景设计,以用促学,要求学生能够概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成就,熟悉我国宏观政策发展实践,同时叠加了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知识,拓展学生知识模块;(2)强化经济学核心素养要求:素质维度强化了经世济民+理性思辨的宏观经济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增设了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批判认知要求;(3)增设思政维度目标:为避免意识形态偏差,增设了思政维度,激发爱国情怀,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合理分解梯度教学目标体系,具化到每一教学环节,为章节知识点合理设置分层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

(二)再造教学内容

打造应用场景,梳理教学内容,将思政引领植入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全过程,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客观评判,实现取精华去糟粕,洋为中用,运用西方经济理论,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1.打造应用场景: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为依托,将所学理论纳入对热点前沿问题的剖析,依托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打造应用场景,知识盘活,以用促学,激发学生们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热忱。

2.教学内容分层:系统梳理宏观经济指标、短期和长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划分教学内容为四个层次:预习、重点讲授、研究提升和复习,简单易懂内容划归预习环节,通过在线平台课程视频、在线测试、课上PPT 展示掌握学习效果;课上针对重点、难点和理论应用场景、价值观引领部分答疑解惑,结合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筛选课后分组研究主题;复习侧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既涉及基础理论,又涵盖实践应用分析和价值观引导。

3.挖掘思政主题:以马工程课本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应用场景比如GDP、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扶贫攻坚战、重启内需、双循环、中美贸易战、疫情阻击战等,以经济学方法+中国发展现实数据+中外对比分析,引领学生在理性和感性叠加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提升爱国情怀。

4.补充理论批判:在现有马工程教材基础上,系统梳理理论模型出现的背景、前提假设,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增加对理论模型批判部分的讲解,培养理性思辨能力,灌输中特经济学理论和观点。

5.夯实科研基础:结合学生现有知识体系和宏观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利用百度、中国大学MOOC 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等渠道灌输经济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挖掘难度适中的研究主题,培养科研思维和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

课题组从2017 年开始在线课程建设,经过三轮在线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理论知识—应用场景—理论前沿探究—思政升华的全新教学模式,解决了探索性学习课上时间不够、学生主体性地位被弱化和意识形态偏差的问题。

1.打造全新教学过程:根据需求侧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相关知识点教学设计(如图2 所示),优化教学模式。对每一教学单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资源,自主学习录播课、PPT 和相关教材内容,利用章节自测题检测自学效果,在线提交教师布置的课程讨论题。预习环节所需时间控制在20 分钟之内。具备一定知识储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中国建设成就视频、思政引领视频,了解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和政策实践,结合理论进行应用场景分析,自主探究解决应用场景问题必备的知识,培养经济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探究理论研究前沿,熟悉经济研究方法和结论,奠定学生的科研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引领批判认知,进行思政升华,激发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2 GDP 内涵与核算知识点教学设计图

2.打磨新课例:立足打造精品课程和金课的发展目标,系统梳理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将其拆分为32 或48课时,揣摩每个课时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应用场景和思政切入点,利用思维导图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研发宏观经济学新课例进行推广和应用。

(四)推动多元化学习方式

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教学模式的创新,更需要辅之以学习方式的变革,项目小组式学习、竞赛式学习、研究型学习、导图式学习、沉浸式学习助推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能力提升。

1.项目小组学习模式助推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在全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借助课程群分阶段发布项目小组学习目标和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对于浅显易懂知识点,学生分组完成PPT 课堂展示,形成搜集资料、知识点总结、PPT 制作和课堂讲授、现场答疑的合理分工,助推团队协作沟通、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场景分析环节,学生需要分组自行探索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关的新知。在宏观经济主题科研方面,各项目小组集体协商选题、明确分工、分析数据、打造模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助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2.竞赛式学习延伸理论应用链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双创项目,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促进自身能力提升,又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学科竞赛中的经济热点分析、股票基本面分析和创业项目计划书的撰写都离不开宏观经济分析,是助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绝佳机会。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则是锻炼科研能力的好途径,学生通过参与申报项目、搜集数据资料、分析项目数据、选择理论模型、总结研究结论等科学研究过程,最终将出色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3.导图式学习助推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被打散为知识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条块分割。将思维导图引入宏观经济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明了不同知识点、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在关联,搞懂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实践之间的逻辑联系,亦可用于勾勒课上展示的内容框架,厘清研究报告的思路和章节逻辑关系。

4.沉浸式学习助推经济思维能力培养:类似于学习英语,如果学生置身于英国、美国,不出半年就能突破口语难关。而经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让学生沉浸其中,不仅熟悉我国经济建设的过往,也要与时俱进,了解经济发展的当下。每日经济新闻播报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动态,沉浸其中,助推经济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细化多元考核

聚焦教学目标体系,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科学量化考核标准,综合运用自评、生生互评、研究报告等多元化考核方法,实施贯穿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研究+复习的全过程考核。

1.考核贯穿学习过程:全过程考核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线上与线下考核相结合,课前测+随堂测+课后作业+展示评价+学生互评+期末考试的考核体系,切实反应教学过程与效果。

2.跨学科拓展考核内容:跨学科拓展考核内容,宏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拓展性研究报告和小组展示PPT,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跨学科应用能力,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奠定基础。

3.增加分生分组考核资料库:在平台考核和期末考核资料基础上,增加小组课程档案袋、个人课程记录单,完整记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表现和评分。

4.细化主观性考核评分标准:针对小组主题展示和研究报告等主观性考核,从选题科学性、工作量、研究方法科学性、结论合理性等多角度细化评分标准,准确传递到学生,学生有据可循,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参与的主动性和展示、报告制作的规范性。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课程教学创新直击痛点和难题,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相长,促进了教研改革的深入和推广。

(一)课程建设成果丰硕,教研相长

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成就了课程建设领域的丰硕成果。西方经济学获得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立项,在线教学平台教学微视频、课程案例、章节测试题库和期末测试题库资源丰富,目前已运行四轮,累计学习达10000 人次,在疫情期间被超星泛雅平台作为优质课程包在全国高校推广。课题组成员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三人次,校讲课比赛一等奖三人次,三等奖一人次,河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一人次,成功申报立项校级教研成果两项,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 项。

(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地位得以强化

从超星学情数据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课堂签到率能达到100%,课堂讨论参与率最低66.8%,课前自测和课堂随测参与率能达到95.3%~99%,从章节测试成绩分布来看,满分学生的占比能达到52.3%,不及格的学生占比最多为6%。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带动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西方经济学平均成绩提升了8 分,通过率提升了23.5%。

(三)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为考研深造奠定基础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比赛,累计立项国家级项目5 项,省级项目12 项,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省级竞赛一等奖4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4 项,指导学生利用经济理论和方法发表省级以上论文7 篇,为进一步考研深造奠定了基础。

(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量经济发展成就和政策案例被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价值观引领和对相关经济理论的批判,学生感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感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了“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宏观与政策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经济学
宏观
宏观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