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艺体课程促进少年儿童品德修养提高的实践研究*

2022-03-03 08:52
关键词:艺体品德教育品德

陈 琼

(崇信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甘肃平凉 744200)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各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职责,中小学艺体课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身体素质,而且对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农村学校对艺体课程教育教学不够重视,也忽视利用艺体课程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农村学校要加强艺体课程教学和利用艺体课程促进少年儿童品德修养的提高[1]。

一、农村学校艺体课程渗透品德教育现状

在目前的农村学校艺体课程教学和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影响了学校德智体美劳育人成效全面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二是在艺体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效不高。多数艺体教师在渗透品德教育时,不善于挖掘课程教学中的品德教育素材,使得教育内容不丰富,渗透品德教育途径与教育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三是在艺体课程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在艺体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积极性,忽视学生在德育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造成艺体课程渗透品德教育效果不佳。

四是艺体学科教师自身渗透德育教育能力不足。要利用艺体课程促进农村少年儿童品德修养提高,教师德育渗透教育能力是关键因素,但是在当前农村艺体教学中,教师德育渗透教育能力普遍不足,制约了利用艺体课程提升品德教育的成效[3]。

二、艺体课程渗透品德教育的意义与可行性

1.艺体课程渗透品德教育的意义

艺术与体育课程在中小学品德修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发挥多方面的育人价值。

一是能够提高农村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成效。艺体课程是中小学重要的课程,广泛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品德修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品德渗透教育,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身心教育特点,能够提高农村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成效。

二是能够全面发挥艺体课程的育人价值。艺体课程包含的品德修养方面的内容丰富,渗透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且趣味性强,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良好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能更好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4]。

三是能够促进农村学生的品德修养发展。注重中小学艺体课程教育教学,并积极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既能促进学生艺体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又能从多方面对学生渗透品德修养、审美与健康心理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学生品德修养全面发展。

现如今,依旧还没有标准化的开标操作流程来进行正常工作的指导,完全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来开展工作,这样也就导致评审环节中出现多种违法或者是违规操作,还有可能导致工作顺序混乱等问题的出现,受到操作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等相关因素的极大影响[1]。

2.艺体课程渗透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艺体课程在品德修养教育中具有良好可行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成效。

一是艺体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了品德教育要求。音、体、美等课程是中小学重要学科,在每个学科的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艺休课程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是全面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需要。

二是艺体课程中包含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在中小学音、体、美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这些素材内容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品德修养、培养健康心理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教师挖掘丰富的品德修养教育内容。

三是艺体课程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品德教育成效。艺体教育课程趣味性强,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会深受中小学生喜爱,能激发学生参与品德教育的学习与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课程渗透品德教育的成效。

三、艺体课程促进学生品德修养提高的策略

1.树立德育渗透意识,提高教师德育能力

要利用艺体课程促进农村学校少年儿童品德修养的提高,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艺体课教育教学,真正树立德育渗透意识,不断提高艺体教师的德育能力。

一是真正树立德育渗透意识。在艺体课程教学中进行品德修养教育,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艺体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既要注重艺体知识与技能传授,也要注重在艺体课程教学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而且要真正树立“全过程、全方位”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的意识。不但要从艺体课程内容上渗透品德修养教育,还要注重从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渗透,要根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到寓德于教、寓德于乐、润德无声。要以艺体课程各学科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为指导来实施课程教学,才能促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自觉主动渗透品德修养教育。

二是提高艺体教师德育能力。艺体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是培养少年儿童品德修养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艺体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对学校而言,要采取多样化的途径与方式对艺体教师德育教育能力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德育渗透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式,加强对艺体教师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的监督检查与评价,以此激励教师的德育教育教学动力;对教师个人而言,要注重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德育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能力,从而实现艺体课程德育目标[5]。

2.深挖德育教育素材,明确品德教育目标

虽然艺体课程中包含丰富的品德修养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隐含在艺体课程的知识中,需要教师注重挖掘课程中的品德修养教育素材,才能为艺体课程开展品德修养教育奠定基础。

一是深入挖掘课程德育素材。虽然艺体课程教学内容不同,但都包含着丰富的品德修养教育内容,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注重挖掘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德育教育素材。可从教材内容、教材中的作品或插图、教学内容涉及的历史文化等途径来挖掘品德教育素材。例如,在音乐课教学《国歌》《黄河大合唱》等经典红歌时,可挖掘其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在欣赏《开国大典》《愚公移山》《狼牙山五壮士》等美术作品时,可挖掘其包含的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田径训练、球类比赛时,可挖掘其包含的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素材[6]。

二是明确德育教育目标。要促进农村学生品德修养全面提高,需要艺体各学科教师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明确的品德修养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根据各学科特点确定本学科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目标与重点内容。通过艺体各学科合理分工,能避免教育内容的重复,又能突出各学科渗透品德教育教学的优势,能形成全面系统的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有利于学生品德修养综合发展。例如,在音乐、美术教学中,应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等作为教育重点。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质、健康心理等作为教育重点。

3.创新品德教育方法,抓好教育的着力点

渗透教育方法是提高艺体课程品德修养教育成效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艺体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进创新品德渗透教育方法,抓好教育的着力点才能提高教育成效。

一是创新品德渗透教育方法。在艺体课程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时,教师可运用言传身教法、游戏竞赛法、榜样激励法、情境感染法、多媒体教育等方法,激发中小学生对品德修养学习与活动的参与兴趣,能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体育偶像或非常敬佩的体育明星,可运用榜样激励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让学生学习他们为国争光、刻苦训练的精神,能激励学生的体育训练动力,又能起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7]。

二是抓好教育的着力点。利用艺体课程促进学生品德修养提高,需要抓好着力点,从而取得良好教育成效。首先教育要着眼于实效,需要在制定教育目标、实施方案、教育效果考评、教育内容选择等方面切合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要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其次教育要着眼于细微,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操作等,都要注重从细微处着手,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入手,把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相联系,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艺体活动

学生是品德修养教育的主体,要在艺体课程教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体会和感受教育内容,增强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目标。

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艺体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艺体课程知识与品德修养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完善和改进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对艺体课程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效果,教师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学生参与艺体课程和品德养成的主动性。

二是积极开展艺体活动。要激发学生对艺体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艺体各学科教师应注重开展丰富的艺术与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例如,可开展红歌学唱或比赛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美术创作活动、舞蹈、书法、剪纸、体育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艺体活动中感受与体验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家庭教育、集体教育、社会教育多个层面,相互影响,彼此作用,共同制约,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少年儿童品格的形成与培育尤为重要,因而加强家庭教育在儿童品德培养中的作用,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家庭教育的观念已愈来愈难以驾驭此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而继承发展优秀民族儿童教育思想,并吸收借鉴外来先进儿童道德培育理论,于今而言大有裨益[8]。本文以社会转型的中国家庭为背景,以少年儿童品德培育为轴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并吸收借鉴皮亚杰的儿童道德批判理论与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剖析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品德培养方面存在的精神教育匮乏、品德教育缺失、骄纵溺爱成风、自主权被剥夺、培养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并追根溯源,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环境的欠缺、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弊端四个维度探求其产生的根源。最后从育人观念、培养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本身能力提升四个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对策及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倡导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即遵循儿童品德发展规律、提高对家庭品德教育的认识、提倡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及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其二,完善品德培养内容,即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与素质教育;其三,优化家庭品德教育的方法,即沟通、奖惩、形象感召与自我教育;其四,提升家长自身素养,即父母自身能力素养、家庭人文环境的创造[9]。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学校中利用艺体课程教学促进少年儿童品德修养提升,需要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艺体课程教学,提高对艺体课程渗透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品德教育意识,提高艺体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的品德教育素材,丰富品德教育内容,创新渗透品德教育途径与方法,注重利用多种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才能在艺体课程教学中不断促进农村少年儿童品德修养提高,从而有效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艺体品德教育品德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微博时代下小学品德教育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