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2022-03-04 23:25戈弋李庆丰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合肥市中等职业县域

戈弋 李庆丰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县域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广阔天地,力争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县域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产教融合适应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这是乡村战略对与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新机遇和突破口,同时也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

一、合肥市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不仅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大国”建设,更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技术赋能,让农村孩子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合肥市县域中等职业学校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业教育让一大批贫困学子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技能,通过职业教育,广大农村孩子打开了成功成才大门,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有力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成为见效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扶贫方式。

(二)技术传承,为农村地区培养了多样化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为乡村人才培养和输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长丰县以草莓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肥东县农村电商构建“电商+基地+村民”利益联结机制,电商扶贫带动更多贫困村民增收致富。庐江县2021年围绕“乡村旅游到庐江”品牌建设,全县17个镇培育建设了32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了许多乡村致富带头人、农民大学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技术人员,改变了乡村生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合肥市县域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6月,合肥市县域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8所,在校生44744人,“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县域职业教育取得较快发展。

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一)党政领导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发展理念,对县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运行保障和政策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

(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有效整合,职业学校近三年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都有一定增加,中职招生数、在校生數连续增长。2021年合肥市四县一市中职学校在校学生数较2015年增加了10770人。

(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联系当地实际开设适用专业,培养急需人才,提高服务能力。目前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粮油储运与检验、物流管理与服务、旅游管理与服务、景点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等50多个(类)专业。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逐年提升,成为地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三、合肥市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弱。“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合肥市县域职普比大体相当差距较大,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其中庐江县、巢湖市生均拨款较全省要求的生均5000元差距较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动作迟缓,地方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二)中职学校规模小,与省内同类中职学校差距大。合肥市四县一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平均占地面积229亩(巢湖市仅为126亩)、在校生规模1528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0%)、建筑面积43389平方米、仪器设备值2130万元、实习实训工位数1247个。办学规模小、硬件条件差、服务能力弱,与省内同类中职学校差距越来越大。

(三)人才适应性不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产业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一是“三农”人才培养的匮乏。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当下由于普遍存在的不善农、不安农、不爱农,“离农”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生存限辛,数量逐年递减,传统涉农专业几近为零,县域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三农”技能技术培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2020年合肥市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95人、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培训1742人、扶贫脱贫培训327人。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的新路向上热情不高、迟滞不前。

(四)机制体制创新不够,传统三产要素壁垒制约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农村传统三产的土地、资金、劳动力、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跨界流转不畅。农工融合科技创新乏力,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农产品贸易主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农商融合要求从业者熟练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掌握过硬的经营管理技能,然而,农村对外界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吸引力,阻碍农商融合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旅游民宿、特色小镇以及各种花海千篇一律,同质化趋势明显;三产融合管理部门分散,缺乏及时沟通协作,跨界合作有待加强。

四、合肥市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高度重视,促进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互融共生。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对党政干部考核指标,成立由政府主导、政校行企共同参与的乡村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政府主导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打破各职能部门间的行政和政策壁垒,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资金、项目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和相互提振。

(二)加大经费投入,发挥职业教育乡村人才振兴主力军作用。建立乡村职业教育多元经费投入机制,设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地方政府要对标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A类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一流的县域职业教育中心,优先解决占地面积、师资力量、信息化建设等学校发展的短板,实现“一县一校,一校一品”,纠正职业教育办学“先城后乡”的理念偏差,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同时探索乡村组织与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办学模式,推动县职教中心与乡村组织在信息、技术、理念共享,让乡村真正融入职业教育。

(三)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农业+”专业集群建设。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伴随乡村电商、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在乡村的蓬勃发展,乡村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全新诉求。县职业教育中心要主动对接乡村的现实产业状态,厘清核心产业和衍生产业,构建“农业+”专业集群。优化专业设置,围绕地方乡村振兴规划和聚焦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镇特点,县职教中心积极开设农业产业、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科技、农业装备、农业信息化和区域工业、特色产业及休闲观光等相关专业,打造“职业学校+行业企业+乡村农舍”联动育人主体,助力农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智力支撑。

(四)聚焦平台效应,打造农村经济上下游产业链融合网络。县职业教育中心要主动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在种子或原材料供给、产品生产加工、产品经营贸易、产品科技服务和智慧管理等农村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上加强深度合作,做深做精做实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智慧支持,县域职教中心要把触角深入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个领域、每个环节,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五)打造特色中心镇,实现职业教育乡村生态振兴加速器作用。县职业教育中心与村镇两委加强深度合作,参与村镇空间布局、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科技示范园等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商贸号”“休闲号”“体验号”特色小镇。

(六)实施分类培训,创新乡村振兴三农人才结构培养体系。地方政府要统筹培训资源,打破教育培训部门界限,发挥县职业教育中心、社区培训中心主体作用,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对村镇干部、企业骨干、科技人员、回乡创业人员、农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电商、农村旅游专业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培育工程,分类举办“订单式”培训班,对农村人才实行“保姆式”服务,着力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基层队伍,培育造就一批懂技术、能生产、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企业家队伍。

参考文献:

\[1\]杨勇,康欢.五维合一: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坐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5460.

\[2\]吳勇强,谢承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向度与现实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0):4047.

\[3\]许兴.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助力农村人才培养的困境及解决对策——以重庆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8):88.

\[4\]合肥市教育局.2020年合肥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B/OL\].http://jyj.hefei.gov.cn/jydt/tzgg/18032527.html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合肥市中等职业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