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学校建设跟踪评估和分析

2022-03-04 07:05马继侠虞佳颖张舒羽
中华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节水型用水节水

马继侠 虞佳颖 张舒羽

节水型学校建设涵盖全国大中小学各类院校,相比于中小学校,高等学校有三个突出特点:(1)人员集中、在校生规模大、公共场所用水,具有典型性;(2)在节水管理、节水技术应用方面,高校处于引领示范地位,具有代表性;(3)高校学生的节水理念和用水习惯不仅直接影响节水效果,而且辐射周边人群乃至整个社会,具有一定社会性。因此,在本文的调查研究中,将高校作为学校节水建设工作调研主要对象。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在校生规模达到3500余万人。由于在节约用水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手段落后、宣传力度较弱、节水意识不强、技改投入不多等因素,高校普遍存在用水量大、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生均用水量40~60吨/年,大大超过家庭人均20~30吨/年的用水量标准,节水潜力巨大。

为对我国节水型学校建设的现状进行摸底,本文在查询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制度之后,分区域对我国华东、华北、西南、东北、华中、华南、西北等高校节水建设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发现(1)高校节水建设水平与相关政策引导、激励力度以及教育、经济水平成一定正相关关系。(2)各地区节水型高校建设水平发展严重不平衡,且与各地区节水工作亟需程度存在明显矛盾。(3)节水型高校工作突出省市对邻近地区辐射作用明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然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对全面建设节水型学校有较强参考价值。

一、政策方针引导

1.全国铺开节水政策施行

2019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提到,将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高校纳为方案的重点行动之一,将高校节水建设上升为国家行为,并从组织、立法、税收政策、资本融资模式、宣传教育、国际合作全方位保障国家节水行动的有效开展实施。

2019年,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颁布制定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通过合同节水引入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尽快建设节水型高校。6月,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等单位提出了《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高校合同节水项目实施导则》两项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旨在有力指导各地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和高校合同节水工作,落实对节约用水工作要求。

2.各省市响应节水政策落地

从2006年开始,全国各省(区、市)便对于节水型高校建设先后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政策研究与探索,有的省(区、市)正在积极推进,但有的省(区、市) 还在研究筹划。调研组通过从31个省(区、市)水利厅、教育厅、节水办等职能部门官网收集对高校节水建设工作的相关制度、条例、政策、机构设置以及宣传教育信息,并根据其节水高校政策及工作开展程度划为三类,详见下表1。

表1 节水高校政策及工作开展程度分类表

二、节水型高校现状摸底

1.全国节水型高校基本情况

通过对全国各省(区、市)节水型高校建设、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实施现状梳理分析可得到以下几个特点:

(1)高校节水建设水平与相关政策引导、激励力度以及教育、经济水平成一定正相关关系,如节水型高校工作最为突出的江苏、上海、北京节水型高校所占比例均超过5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三省市均属于节水高校政策及工作开展程度一类地区,政府对水资源管控力度大,制定并严格执行节水条例与用水定额,并有一定的激励引导政策,此外,教育经济水平也对节水型高校建设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2)各地区节水型高校建设水平发展严重不平衡(见下图1),且与各地区节水工作亟需程度存在明显矛盾。在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江苏、浙江等我国华东地区节水型高校工作成果显著,节水型高校占比(35%)总体明显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而在水资源匮乏、节水形势更为严峻的西北地区节水型高校建设成果捉襟见肘,节水型高校占比仅为 7%,如甘肃、山西、重庆、青海等部分省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图1 按区域划分节水型高校建设情况统计图

(3)节水型高校工作突出省市对邻近地区辐射作用明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北上苏三地周边地区(如内蒙古、山东、安徽、江西等)相关部门通过跨地区调研、交流,学习并吸收节水型高校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4)高校节水管理合同推进缓慢。从2014 年底河北工程大学实施首例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至 2018年底间,仅不到百分之一的全国高校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其进展明显滞后于节水型高校建设水平。

2.高校节水工作问题总结

通过总结高校节水建设工作调研情况,并结合其他地区高校节水工作相关情况。目前,节水型高校建设过程中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高校节水工作考核有待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执行不到位、监测计量设施总体薄弱、非常规水利用率不高、学生实际节水行为不足、合同节水模式有待完善,市场尚不成熟、节水工作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学生自主节水意识有待提高。

三、完善节水型高校建设意见

1.大力投入计量设施建设

计量设施建设是确保完成水计量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用水管理、科学合理用水的水平衡测试的前提与基础。计量设施安装建设包括一级表(用水单位)、二级表(次级用水单位)、三级表(用水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应该在完善给排水管网图和水表计量网络图、检测各用水单元设施的运行情况基础上,制定测试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测试方法、测试项目、测点布置等。通过水平衡测试工作,绘制水量平衡图,找出用水不合理的环节, 进而提出管网整治建议与方案。

2.全面推广节水器使用

用水设备和器具是提高用水效率的关键环节,校园节水器具的重点在于水龙头、便器、淋浴、绿化灌溉等环节。水龙头是使用数量最多,厕所和浴室是用水量最大,在这些用水环节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可以实现低成本投入,高效率节水。

3.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

节水型校园创建工作涉及学校许多部门和工作环节,围绕校园节水工作建立一整套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是节水型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建立节水型校园的专项工作小组,各部门作为节水型校园建设的责任人,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节水型校园建设目标和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做好节水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水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约束与激励机制,使得学生自主养成节水习惯。

4.加大节水意识宣传力度

在各个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节水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学校用水的主体,提高学生节水意识是节水型校园创建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有关部门应重视大学生节水知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将节约资源的理念纳入学生手册中。在学生选修课的计划中,安排节水减污、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宣传牌、发放节水倡议书等宣传活动,提高学生节水意识,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利用“校园文化”特点,采用广播、板报等形式,在学生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全方位宣传报道节水的重要性。

5.提高雨水回收利用效率

雨水利用是校园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具有面积广、建筑面积大、硬化下垫面数量多等特点,因此可收集的雨水量较多。如果校园内合理布局一定数量的蓄水空间和容积,采用雨污分流设计,将雨水引入校园内的人工湖或蓄水空间, 对于校园绿化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是有效补充,甚至可以基本满足这些环节的用水需求。

四、节水型高校建设预计目标

1.实现高效科学节水,促进学校自身发展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有研究表明,高校给水管网的平均漏失率超过15%,对于部分历史悠久、管网老化较为严重的大学,其给水漏失率甚至超过30%,而传统的人工巡查检漏方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如何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已经对广大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建设区域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定期抄表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精细化管理需求。需要高校建立一种能够对给水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的节水监管系统,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单位用水现状,测定供水管网状态,确认是否存在漏水点,用水是否合理等,进而为用水单位加强科学用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据了解,建设节水型高校确实能够提高用水水平,减少资源浪费。

2.推广节水技术,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高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培养新时代的各方面技能人才。而它在传播知识和文明的同时,应当成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先锋。在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中,高校的节水创建活动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特殊群体和重要载体,一大批高校在节水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亮点纷呈。以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开展较好的江苏省为例,各高校在节水器具推广、科技应用、组织管理、经验总结等方面都给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等载体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猜你喜欢
节水型用水节水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