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

2022-03-06 14:12李竞
党员文摘 2022年22期
关键词:花布粮票老母鸡

文/李竞

1

20世纪80年代,父亲调任县法院副院长,分管刑事审判工作。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到一位50多岁的农村大娘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父亲哭诉着。她挎着一个自制的花布兜,脚旁还放着两只绑好的老母鸡。

听母亲说,大娘家里因宅基地和邻居发生纠纷,儿子因此被打伤,对方拒不赔偿。她家将对方诉至法院,却听说对方在城里有熟人,担心会判决不公。大娘打听到父亲是分管刑事案件的副院长,就带着两只老母鸡找到了家里。

父亲耐心细致地解释道:“请相信我们,法律是公正的,不会偏袒任何人。”

经过一番劝解,大娘这才放心,但走时却不肯把老母鸡带走。最后,还是在我父母的坚持下,她才把鸡带走。

后来听说,那起案件判决了,大娘儿子的医疗费得到了赔偿,原被告双方都没有再上诉。

第二年,父亲的工作调动了。调入新单位几个月后的一天,那位大娘又来家里了。

这次,大娘背来了半袋玉米糁:“前几天才听说你调走了,我来看看你,这是我自家种的玉米磨的糁子,煮饭很香,这次你可一定要收下。”

父亲笑着说:“好,既然是自家种的,那我得尝尝。”说罢,趁大娘不注意,偷偷往她的花布兜里塞进一张粮票和两元钱。

在那个年代,两元钱是一家人两天的生活费,粮票更是“宝贝疙瘩”。见父亲同意收下玉米糁,大娘才高兴地离开。

“糁子不是送的吗,为啥还要给钱?”年幼的我有些不解。

父亲笑着对我说:“大娘种地不容易,不能白要人家东西,但糁子那么重,也不能让她再背回家,那咱就买了。”

这时,我才明白父亲的用心,站在一旁的妹妹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

父亲后来所在的单位分管着一些企业和工厂,效益都不错。一个周末的早上,我随母亲外出买菜回来,看到奶奶从老家来了,在跟父亲说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为了二叔的事。二叔比父亲小13岁,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了,奶奶想让父亲把二叔安排到他单位分管的工厂里工作。

父亲说:“妈,现在进工厂都要求有高中文凭或是技校毕业,老二初中没毕业,如果硬把他安排进去,我违反了规定,他自己干着也会很吃力,其他人要是都照我这么做,单位不就乱套了!”奶奶一听就不乐意了,眼见反复劝说父亲无果,只得悻悻地回了老家。

父亲当了“一把手”后,单位为他配备了一辆公车,但他很少用。平时上下班,他都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每天下班回来,他都要把自行车细细擦一遍,隔段时间还要给车轴、螺丝等部位上机油。

我和妹妹有时会说:“爸,自行车都这么旧了,你还拿它当宝贝。”

父亲边擦车边回答说:“车子如人,要想保持明净,就得时常保养,及时擦去灰尘,除去锈垢。”

那时,我不太理解他的话,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会时常回响在耳边,也愈发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2013年,父亲被确诊为肝癌,从确诊到去世,只有短短半年时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反复交代:葬礼从简,按规定火葬……后来,我们按照父亲的嘱托,为他办了一个简单肃穆的葬礼。

如今,我时常会想起父亲的叮嘱:要清清白白做人,踏实认真工作!虽然父亲没有留给我们丰厚的资产,但他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待人真诚的品格却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花布粮票老母鸡
老母鸡
一块花布
一块花布
一块花布
粮票
神奇的花布
在粮票堆里遨游
观察母鸡下蛋
倒霉的老母鸡
粮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