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路径研究

2022-03-07 12:35朱淑玲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质健康

朱淑玲

【摘要】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研究是一个跨界性和跨域性的问题,从创新以全民健身中心为平台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的理论,构建以全民健身中心为平台的“体医融合”路径、“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的路径和“体医融合”健康产业链路径,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政策提供参考,为学术界研究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路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医融合  城市随迁老人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1.013

我国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截至2021年5月11日,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1]因此,创新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路径,提升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水平,不仅是子女担心的问题,更成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路径的研究,对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目标,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随迁老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建立以全民健身中心为平台的“体医融合”路径

一种随迁老人是指年龄超过60岁,跟随通过升学、工作、婚姻等途径进入城市并与城市定居的子女一起生活,但户籍依然留在农村的老人。另一种随迁老人是指原在城市工作,但随着子女在新的城市工作与学习,其老年人迁移到新的城市的群体。[2]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的居住条件的改变,城市随迁老人的数量也会逐年增多。“体医融合”是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运动与公共健康等专业,[3]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背景下,“体医融合”促进健康教育产业、健康管理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健康顾问产业、健康干预产业推进的快速发展。

以增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为目标,构建出以政府主导,社会、市场、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中心为平台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的路径,不断丰富老年人体质健康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为城市随迁老人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绿色的、低碳的、循环的健身环境,打造多元化“体医融合”品牌,推广覆盖城市随迁老人生命周期的“体医融合”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和健身意识的提升。如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在辖区内率先开设的全民健身中心为平台的“体医融合”中心建设的模式,以全民健身中心为平台的“体医融合”中心覆盖了周边社区1千米范围内的5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第三方企业尚体健康科技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为城市随迁老人提供了健康检测、科学指导、器械锻炼、运动方案制定等专业服务,满足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的需求,为增强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提供了“体医融合”新模式。

创新“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路径

当前,城市随迁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体医融合”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突出。为此,通过广泛接触随迁老人并对谈话结果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如下问题:随迁老人的精神状况与生存状况普遍处于不适应状态,随迁老人公共服务政策衔接不顺畅,政策出台现状与随迁老人的接受度存在矛盾。随迁老人公共服务现状的改善,需要从供需两侧着手,具体包括加强公共服务的制度衔接、加大公共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社区支持系统的建立等。城市随迁老人与当地居民交往较浅,与子女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交流不够充分,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偏少,社区体育生活比较单调乏味,加之社区体育活动参与不够积极,造成在社区体育参与适应度和体育活动交流方面存在障碍。

志愿者服务需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4]构建“体医养”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为满足“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需求,搭建和谐的“体医融合”的发展环境,呈现健康关口前移的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奉献精神,提高体育和医疗服务质量。一是建立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表彰激励机制。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宣传志愿者服务理念,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发扬“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积极投身到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公共服务建设中。为了提升城市隨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的有效性,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表彰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氛围,是推动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迸发活力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网站。现阶段,网站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志愿者网络包括服务内容(志愿者实名注册、查询参加志愿团体、项目)、志愿团体(志愿团体注册、审核招募志愿者、管理项目)、志愿项目(发布项目、招募志愿者、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志愿地图(附近的志愿团体、附近的志愿项目)、志愿服务证明(记录证明下载、记录证明查询)、管理部门(民政部门等)元素。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网站的建立,可以开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的效率,营造良好的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市场环境,以更充分发挥好“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精神、弘扬社会时代新风,培养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建立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信息数据库。志愿者服务信息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有效技术,是由一批信息构成的有序集合,这些信息被存放在结构化的信息表里。为进一步规范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促进“体医融合”志愿者服务工作,确保志愿服务行动有序开展,使得志愿服务向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志愿者服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

创新“体医融合”健康产业链路径

健康产业是以体育和医疗融合服务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为基础、[5]以健身健康环境作为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目标、以健身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为重要支撑、以健身健康生态共同体为保障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满足“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的全产业链活动。创新“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的健康产业链路径,是实现体医融合促进老年人体质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健康产业发展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如山东省体育产业联合会的成立是政府有效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山东省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6]在疫情防控新常态背景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产业的服务范围逐渐延伸,改变了我国传统城市随迁老人的体育消费需求,健身健康消费市场也逐渐向“娱乐化”“休闲化”“旅游化”过度,新的健身健康消费需求对“体医融合”健康产业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健康产业共生理论、价值链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思维,运用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直接消耗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等指标对“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产业链定量测度,研究“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的创新驱动、产业价值链分解重构、转型升级等实现路径,提出“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健康产业(包括基础保障层、中间支撑层和融合扩展层三个层次)体系的创新,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区域性大健康产业体系,丰富健康产业链内涵外延。

“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保障人民体质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保障体系构建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国城市人口结构转变和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随迁老人数量的持续增加,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保障体系构建,是实现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以及建设体育强国,增强人民体质健康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此,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从健康关口前移的视角,探索“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发展保障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驱動战略研究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保障体系构建的应用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健康关口前移的“体医融合”促进城市随迁老人体质健康保障体系。

(本文系202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医融合’促进河南城市随迁老年人体质健康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保障机制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020BTY011、19BTY082)

注释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2021年5月13日,https://www.sohu.com/a/466007132_121094725。

[2]李立、张兆年、张春兰:《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1期。

[3]郭建军:《体医融合给体育和医疗带来的机遇与展望》,《慢性病学杂志》,2017年第10期。

[4]杨智伟:《党建工作引领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海南志愿者旅游发展中的政策创新研究为例》,《长江丛刊》,2020年第23期。

[5]王龙飞、殷小翠:《健康中国战略下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路径研究》,《体育学研究》,2020年第3期。

[6]《山东省体育产业联合会在济成立 卞志良当选会长》,2020年9月17日,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9171639245895.html。

责 编∕肖晗题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体质健康
2型糖尿病中医体医融合技术纲要
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