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现状研究

2022-03-09 13:29毛方然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家校合作实践

毛方然

[摘要]对比国内外家校合作现状,从两者的家校合作的政策与家校关系中发现,国内的家校合作相对发展较慢,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我国教育界还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呈现可喜的成果。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认清己方,找出不足之处并浅谈优化对策,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状;实践;优化对策

一、国外家校合作现状

国外家校合作受家庭、社会、政府多方面支持,大多数国家由政府出台相关制度、规章保证家校合作,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作为一个辅助、支援的角色帮助孩子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因此国外家校合作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发展较为成熟。

以美国为例,家校合作的雏形早在19世纪90年代形成,经过社会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很多影响家庭与学校关系的重要的法律、法规和项目(如《开端教育计划》《公法93-380》《残疾儿童教育法公法》等),将家校合作成为全社会共同承担的义务。[1]

国外家校合作中包括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层面会开设多种有关家庭教育的培训项目,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国家层面支持鼓励各种培训机构,甚至大部分培训项目都是免费。

有了多方支持下的家校合作,国外家长往往具有较大的主動性,会以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管理和教学三方面进行积极的家校合作。[2]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主要以家长会形式举行,定时定向让家长了解学校最新情况;参与学校教学:成立“家长志愿者委员会”,主要是服务教学所需,通过委员会集思广益,为教师学校分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其次还会设立部分课程,交由家长教授知识;参与学校管理:国外校园设置许多项目和计划号召家长加入学校管理中,以多种形式参与决策、建议,学校部分的一般事务交由家长负责管理。

二、国内家校合作现状

我国家校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相对国外而言我国起步晚,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大量经验,使探索家校合作少走弯道。但基于我国的社会制度与绝大部分外国的社会制度不一致,因此家校合作的道路仍需披荆斩棘。

国家层面在1991年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教育。[3]

在政策鼓励下,家校合作中国内学校占据主动的一方,侧重于“联系”,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形式有:创建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和家访、家长接待日,这些活动都能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和孩子的在校情况。

家长学校: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不同程度地掌握该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个性发展,把握育儿和教育孩子的知识等,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座谈分享会等,提高家校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从家长中来,担任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家长委员上任前,一般会经过学校一定的培训,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成为有效的决策人员,合理运用决策权、监督权、建议权等权利,共同建设家校。

家长会和家访:家长会是常见的家校合作形式,以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主,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在校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家访是重要的家校合作渠道,也是最常见的家校联系,借用传统家访、电访、到校面谈等形式,实现教师对家长的双向交流,有效反馈学生情况以及提供针对性帮助。

家长接待日:学校利用家长接待日,展现教师课堂风采、教学水平,感受学校文化的建设。家长与孩子共同深入课堂,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更新学校的教育实践方法,尽可能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一致。

三、国内家校合作的不足之处和优化对策

我国家校合作正处于实践和反思阶段,各地方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不同,注定我国家校合作面临严峻的形势。

(一)家校合作内容比较狭窄

目前绝大部分的家校合作主要围绕学业和成长,极少针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部分内陆地区根据家长实际情况,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只能利用“宝贵”的家长会,要求家长实施与学校同步的智力教育,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国内许多地区都以智力教育为首要任务作为家校合作的主题,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这种局面下的家庭教育本身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

为此,学校可以把握住学生特点、发展特长,且利用家长会时间,普及德、体、美、劳的重要性,使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拓展家校合作的内容。笔者曾经到访贵州山区学校,校领导曾坦言,成绩相对城中心学校有落差,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但因学校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学校将家校合作方向转向让学生复兴自家文化——苗族文化,学校将文化发展成校园特色文化和编制成歌舞表演等,成为当地一段佳话,最终靠苗族文化获得贵州多个奖项。苗族文化衔接着学校、学生和家长,无论贡献的是语言、物品还是故事,许多背井离乡的家长都能为家校的教育献上一份力量,让家校合作有了共同探讨的话题。

(二)家校合作的意识较弱

在家校合作关系中,家长属于被动配合方,对学校和教师的安排也是听从为主,这样的长期合作方式导致家长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行动和反应都非自主,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家长在合作关系中的参与感较弱。

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可主动提高双方的合育意识,尽可能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来。[3]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传递正确的知识和理解,可利用网络、微信、QQ等方式,发放家庭教育资料,让家长自主选择业余时间,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也便于探讨家校的管理,让家长有分享见解之地,真正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水平。

(三)家校合作的方式比较单一

现今学校以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以及日常家长群作为家校合作主要形式。多数情况下,教师利用这些途径,向家长反馈学校和班级情况,传递要求和信息,无法全方面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学校方可开设网络平台作为合作的重要途径,如建立学校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将学校动态以及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推送到网络平台中,提高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微信公众号更容易实现家长、教师之间的互动,便于采纳意见和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也可以得到解答,从而促进家校合作的开展。条件允许的学校还会设立家长学校,除了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家长之外,还可以请优秀的家长到校成为临时讲师,分享家庭教育的细节,让家长成为学生的同时也有机会当讲师。

四、结论

家校合作是全世界教育中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地域文化多样,使家校合作困难重重,但从未一味模仿和照搬国外的方法,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实践中找到适合本地域乃至本校的合作方式。然而获得这样可喜成果的学校并不多,虽然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要注重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儿童教育期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避免三者相脱节的现象,更需解决家校合作实践中的问题,结合自身文化特点设计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新英才教育研究中心.国外家校合作概览(美国)[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21dad01012i9r.html.2012-04-28.

[2]邹强.国外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0):86-88.

[3]阳廷信.小学家校合作现状与优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4):33.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家校合作实践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