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苗族蜡染与融水苗族枫香染的对比研究

2022-03-13 07:30王嘉钰刘红晓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蜡油融水丹寨

王嘉钰,刘红晓

(广西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1 丹寨苗族蜡染和融水苗族枫香染的概况

2020 年7 月23 日,在贵阳晚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有关枫香染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虽然蜡染与枫香染皆属于传统染缬的一种演变工艺,但枫香染的“名气”却远不如蜡染。从数据查询来看,截止到目前,搜查中英文有关蜡染词条的文章,结果为2907 篇,其中外文期刊有1176 篇,而枫香染的搜查结果仅有60 篇,且无外文期刊收入记录。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对于蜡染来说,枫香染稍显小众。

枫香染之所以会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是受染缬材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由于枫香染的原材料只能是由上百年的母枫香树的汁液和牛油或羊油以固定的比例混合制成,并且在采集汁液的时候对季节气候也有要求,这就导致了枫香染从原材料上就被限制了产量;二是枫香染要求制作者具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而且其制作手法极其精细,工序繁琐,既费时又费力,即使已经不再延续“不传两姓之人”的陋俗,也极少有人愿意去静下心来真正学习这项非遗技艺;三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枫香染的制作周期和固色程度还达不到现代人的消费要求。所以,即使枫香染历史悠久,属于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意义,但仍抵挡不了各种因素的冲击,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反观蜡染,蜡染的制作工艺相较于枫香染来说相对简单,且其原材料的收集并没有枫香染那么严苛,这也是蜡染更加广泛地被学者研究、设计和发展的原因。如下,将从丹寨苗族蜡染和融水苗族枫香染的防染剂、工具、脱蜡形式及成品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使人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了解枫香染不如蜡染普及的原因,为日后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基础性参考。

2 丹寨苗族蜡染和融水苗族枫香染的防染剂制作对比

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防染剂的制作材料也不一样。

2.1 丹寨苗族蜡染的防染剂

在制作蜡染作品时,第一步就是制作防染剂。即使各个民族和地区的蜡染纹样与效果所呈现的作品风格各不相同,但其制作工艺都大体一致。丹寨苗族的蜡染技艺非常有名,几乎每个丹寨姑娘都会进行蜡染,所以丹寨也被亲切地称为“蜡染之乡”[1]。通过对丹寨县苗族蜡染进行田野调查,可总结出防染剂的制作工序。丹寨苗族的蜡染大多为蓝靛染,其防染剂多用蜂蜡制成,蜂蜡属于动物性蜡的一种[2],特点是黏性强且耐高温,在点蜡的过程中不容易脱落,且不溶于水。在脱蜡过程中,经过高温加热可融化。被高温去蜡的防染剂在经过冷却后,仍可回收再利用,周而复始,非常环保与节约。

听当地画娘讲述,有关蜡染还有一个民间故事。一位苗族姑娘不满于自己的衣裙颜色单一,希望绘制出各种花纹在衣裙上,但一件件绘制又过于麻烦。有一天,她在林间睡着了,醒来发现有蜂蜡滴在了衣裙上,她认为极其不美观,便用染料将衣裙染色,后在用热水洗去浮色时,发现蜂蜡所滴处并没有被染上颜色,从此,这个技艺便在苗族传开。这便是苗族人代代相传的蜡染传说。

2.2 融水苗族枫香染的防染剂

相传,在宋朝时,枫香染就已经凭借着它独特的技艺名声大振,曾被作为贡品十三次进贡给朝廷,且宋代神宗皇帝曾亲笔题字称枫香染为“天染”。由于其配色纹样类似青花瓷,明净素雅,也有的学者赞美其为“画布上的青花瓷”[3]。枫香染之所以能够染出如此美妙的作品,与其独特的防染剂有很大关系。

融水苗族枫香染的防染剂是用枫香树树脂和牛油或羊油以1∶1 的比例混合制成的。之所以加入动物油,一是因为牛油或羊油可以增加枫香树脂的韧性和柔软度,使其不会轻易破碎和被染剂渗透;二是加速蜡油的凝固,通常在制作枫香染的防染剂时,可根据蜡油的粘稠度来配对树脂和油的比例,若蜡油的粘稠度过大,则需加入适量的牛油或羊油进行调配。加热枫香油在温度方面也有极精确的要求,一般温度在50~60℃,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染出的枫香染布面发黄;若温度过低,枫香油容易凝固,不利于绘画防染剂[4]。

在田野调查中,与枫香染传承人贾霞老师谈话得知,枫香树有公母之分,只有母枫香树的汁液才可以用作防染剂,而区分枫香树的公母关键在于:母枫香树的枝干偏红,到秋季叶子会变成红色。由于枫香树自身的生长习性原因,在雨季时其汁液分泌得更加旺盛,所以在采集枫香树脂时,最好是雨水季节。在收集汁液时,先在树干上割开一个倾斜的口子,方便内部枫香树脂流出,由于其带有粘稠性,流动速度较慢,需要等汁液蓄积到一定程度再用容器存放。采集好的枫香树脂不能直接与牛油或羊油混合,需要将其内部水分蒸发出去,并用丝状棕皮过滤掉内部残渣,直至提取出纯净的枫香油后将其冷却固化即可,再与牛油或羊油按照固定比例加工融合,冷却为固态,一份完整的枫香染防染剂便制作成功了。如图1~3 所示。由此可见,由于枫香染制作防染剂的原材料——母枫香树的稀缺和采集枫香树脂所需要的环境和温度的独特性,增加了其采集难度,产量较低是枫香染不如蜡染普及的原因之一。

图1 在枫树上取树脂

图2 枫香树树脂(左)和牛油(右)

图3 熬煮好的枫香染液

3 丹寨苗族蜡染和融水苗族枫香染的制作工具对比

丹寨苗族蜡染和融水苗族枫香染存在的差异除了防染剂之外,还有工具。由于防染剂的不同,所需使用的工具也存在着差别,比如常见的蜡刀、竹签、毛笔、铜笔以及印戳等工具:丹寨苗族蜡染常用工具为蜡刀,大多呈梯形、斧形和三角形,由三层或四层铜片构成刀刃。铜片的导热性好,三层或四层刀片可以储存蜡液,木质或竹制的刀柄,起隔温作用;融水苗族枫香染所用工具相对简单,由于广西融水竹子生长旺盛,当地人就地取材,将竹子制成竹片或竹签来绘制枫香染。

3.1 丹寨苗族蜡染的制作工具

蜡染的制作工具多为蜡刀,但仔细区分,不同地区蜡刀的大小和形状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三都地区采用的蜡刀金属片呈扇形,黄平地区采用的金属刀头底部呈弧形且刀头的一角有缺口,榕江地区采用的金属刀片呈斧形,荔波瑶族采用的金属刀片呈方形等,但大多数地区的金属刀片都呈等腰三角形[5]。在对丹寨县苗族蜡染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他们使用的蜡刀多为扇形,金属刀片为多片,每片金属刀片薄且紧密,便于储存蜡油,属于传统蜡刀的一种。如图4 所示。

图4 丹寨苗族蜡染金属蜡刀

这种刀片所绘制出来的图案线条大多偏粗,但点蜡速度却相对较快。在金属刀头部位有一头偏大,一头偏小。大的一头多用于绘制粗线条或外轮廓,小的一头多用于绘制精细部位。蜡刀的刀柄大多是用木杆或竹杆制作,防止蜡刀放入高温的蜡油中时将热传给绘画者。蜡刀细致分还可以分为大、中、小3 种型号:大号蜡刀由于与布料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且存储的蜡油也相对较多,所以大多用于绘制大面积图案或粗长的线条;反之,中号蜡刀和小号蜡刀由于金属刀头与布面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多被用于绘制精细的图案。

在画蜡的过程中,蜡刀要在加热的蜡锅中浸泡几秒时间,方便金属刀头的加热,从而增强蜡油的流动性。由于多片蜡刀具备储存蜡油的特点,因此在绘制线条时,需要将蜡刀内多余的蜡油去掉一部分,这样绘制出来的线条会更加流畅细致,画出的线条粗细均匀。

3.2 融水苗族枫香染的制作工具

与丹寨苗族蜡染的制作工具相比,融水苗族枫香染的制作工具相对单一。由于融水县较适合竹子生长,所以当地人就地取材,以竹子为原材料制作竹签或竹片。因竹签和竹片与布料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所以点蜡速度相对蜡染慢了很多。如图5 所示。

图5 枫香染竹签工具

画工也曾尝试过用蜡刀代替竹签来绘制防染图案,但蜡油在工具上极易凝固。造成蜡油凝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与枫香染的凝固温度有关,枫香染的凝固温度要高于蜡染的,相对于蜡染,凝固较慢,如果使用具有储蜡和导热功能的多层蜡刀,会导致枫香染不易凝固,画出来的线条会在布面上晕开,影响成品的美观。而简单的竹制品正好适合枫香染的温度特性;二是与少数民族地域物产有关,无论是枫香树脂还是竹子,都是当地的物产,用其制作防染剂和画蜡工具,都体现出当地人就地取材再创作的智慧。一般来说,竹签笔多用于绘制长线条,而竹片笔的用法则类似于蜡刀,在竹片的中间位置一般留有4~8 个孔,是方便画娘在画圆时将笔或竹签等工具插入孔内,以其为圆心,固定一端转一周,从而得到一个标准的圆形。

与丹寨蜡染一样,在点蜡时,需将竹签或竹片放置在加热的蜡油中加热,防止绘制工具的温度过低而致使蜡油迅速凝固。由于竹子不具备导热性能,所以在点上染液后需要快速在布面上绘制图案线条,这就极为考验蜡娘的绘画功力,蘸取染液过多,会使绘制的线条变粗;蘸取的蜡液过少,会使绘制的线条变细。因此,蘸取染液的多少是考量蜡娘枫香染作品美观与否的关键。绘制速度太快,会使染液晕开;绘制速度太慢,染液又会凝固。因此,相对于蜡染,枫香染的绘制难度较高,这是枫香染不如蜡染普及的原因之二。

4 丹寨苗族蜡染和融水苗族枫香染的脱蜡与成品对比

无论是蜡染还是枫香染,它们的大致工序都是:制作防染剂—点蜡—染色—脱蜡—成型。丹寨苗族蜡染是高温脱蜡,即将染好的面料放进高温加热过的沸水里浸泡,使蜡迹完全脱落;融水苗族的枫香染脱蜡与丹寨蜡染不同,枫香染脱蜡时不需要沸水,在常温水中加入草木灰就能将染液脱干净。由于蜂蜡具有高温融化,低温凝固的特性,因此丹寨苗族的蜡染高温脱蜡会使蜡油融化在水里,冷却过滤后,重新凝结的蜡油还能够重复使用。而融水枫香染使用的草木灰与染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被完全分解了,因此不具备重复使用的条件,这是枫香染不如蜡染普及的原因之三。

枫香染所制作出的成品与蜡染所制作出的成品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由于蜡的渗透性较枫香染的弱,蜡冷却凝固后,脆性大,容易产生裂纹,因此丹寨蜡染成品会出现独特的冰裂纹,使蜡染成品独具风格。而枫香染液内含动、植物油脂,其渗透力较蜂蜡强,染液凝固后韧性较强,不易断裂,因此染色后的成品图案工整,蓝白界限分明,图案较蜡染的更细腻,因此又被称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5 结语

枫香染与蜡染一样,都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本研究从防染剂、工具、脱蜡及成品4 个方面对比分析丹寨苗族蜡染和融水苗族枫香染的异同。无论是丹寨蜡染还是融水枫香染,其蜡缬工艺都是在长期的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都表现出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凝聚着民族的心血和智慧。

猜你喜欢
蜡油融水丹寨
高干点原料加氢裂化工艺研究
春耕大典
融水糯米柚种植栽培管理与技术探究
贵州苗族蜡染文化在平面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轮值镇长
——丹寨万达小镇的独特IP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吹不灭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