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综述

2022-03-13 12:26史冬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政治指标思想

党 莹,史冬梅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强化教育引领、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摆上重要议程”,随后,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1]。

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基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学界从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等不同角度,围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富于启发的成果,为该论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1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质量评价的内容,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重心,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落地和实施效果。可以说,没有具体内容的质量评价就是一种形式,难以从抽象理念、要求转变为现实的具体操作。质量评价也就因此淡化或失去了实际意义。正是出于这种重要性,所以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中,给予了质量评价内容以高度重视,绝大多数研究都以此作为主体或重要组成部分。可简要归纳为评价史、理论研究、具体领域、比较研究等方面。

(1)质量评价史方面。有研究从中国历代德育出发,结合中国历代德育评估方面的思想表达,如儒家的知行统一,墨家的辩论查实法等,提出了一定的评估路径[2];从评价判断出发,提炼出不同主张中德育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3];也有学者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整个发展脉络,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缘起进行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提出了当前背景下对于质量评价的要求[4]。从教育评估出发,系统梳理教育评估史,提出教育评估领域的发展趋势等[5]。

(2)理论研究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因而,有学者通过系统地梳理马克思理论中关于道德与教育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上为研究相关评估奠定了基础[6];也有学者从历史维度,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与中国的时代走向相结合,立足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总结了党和政府对德育方面的观点和政策变化[7];同时,个别学者从矛盾出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测评需把握的主要矛盾,以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8]。

(3)其他领域方面。有学者立足大学生群体角度,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进行研究,发现产学结合,协同育人应是学生评价的关键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是重点难点问题[9];也有学者针对教师群体进行研究评价内容,如教师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考核以及课程思政、师德师风等;此外,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有学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价,并初步探索大数据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所存在的利弊[10];也有从实证出发,通过典型范例的实证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优化建议[11]。

(4)比较研究方面。学者多集中在西方德育方面的研究,从德育评估标准的多元化、评估形式的自主性、评估方法的定量化到评估本质的个体化研究;从评价实践出发,关涉诸多要素,强调不同维度下质量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差异性,通过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行为研究,进而改善评价结果和质量[12];也有从发挥第三方作用出发,强调第三方评价的存在的必要性,从准入机制、评估程序、权责划分、评价要求等角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作提出参考意见。

2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原则研究

评价原则是具体评价的前提,优化质量评价需首先优化其评价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则带有总体性规定的意蕴,能够为具体的评价设计提供宏观思路与总体出发点,有助于确保其全面性、导向性。同时,作为一种前提性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原则的研究也是学界在开展这一论题研究时的必要内容,尤其是在较为前提的阶段,构成了本领域的重要方面。概括地说,学界目前对评价原则方面的优化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原则和实践原则两方面。

(1)理论原则方面。有学者立足党性原则,认为要坚持政治评价与业务评价统一,因为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13];也有学者从关系对照出发,分析了评价的十组对照关系[14],既要处理好定量与定性研究[15]、整体与要素、主观与客观、精准与模糊又要把握静态与动态、即时与长效[8]。

(2)实践原则方面。有学者从评价方向、内容、方法、过程、效果和创新六个维度出发,以此来探索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构建[16],也有学者从实事求是角度出发,结合评价的整体性与局部性、过程性与结果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要综合考量,兼顾实际,放眼长远[17],注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发展的内在和外在要求[5]。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可比较的指标体系能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所以这一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当前偏于实证方向与对策研究方向的相关成果的主体内容。同时在相关的政策解读类研究中也同样占据了较大篇幅。可以说,评价指标研究成果日趋丰富,代表着我国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已经走向了细化实施的层面,实践性与现实性意味更加突出。学界目前对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指标构成要素、指标内容设计和指标效果评定等方面。

(1)指标构成要素方面。有学者注重指标效果研究,认为指标受困于抽象化、量化以及静态化等原因,提出指标建设应注重认知度、内化度、意向性、一贯性四个层次的构成[18];还有学者结合实证研究设计指标体系,认为构建指标体系及其要素选取,要从实践经验出发,结合以往理论成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升华,在实际工作与现实需求中凝练具体指标要素[10]。

(2)指标内容设计方面。有学者从指标内容所涉及的关系入手将评价指标分为两类:本质属性和相关属性,本质属性是搞清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把现象性外观表现确定为指标,相关属性是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把相关的因素及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效应确定为指标[6];也有学者从模式构建入手,认为指标的构建涉及过程模式、绩效模式、项目模式和诊断模式,通过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模式,来建构指标体系[19];还有学者以现有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1997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校德育工作评估参照指标及参照评估标准(试行)》进行细化,将指标分为一二三级,分别进行研究[20],也有按照大思政工作的理念,对照十大育人体系,来细化评价指标[3]。

(3)指标效果评定方面。有学者认为指标效果的评定需要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作用[21];也有学者考虑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限度,清楚自己做的内容,知道自己所做的具体工作的限度和不足,运用适度原则,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作,进而得到合理的结果[14]。

4 总结思考

总体来看,目前学界的研究已经初步确定了本论题的基本论域和研究范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论题基本明确,主要包括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三方面,而且对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较为统一的认识。(2)研究范式逐渐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对于核心范畴的有机统一方面,如评价内容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顶层设计与具体执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此外,学界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也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思想教育质量评价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动态的、长期性的过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思想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应不断深化,不断回应新时代要求,反映新的突出问题。

从未来深化方向看,笔者认为需要深入做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4.1 需进一步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

内涵界定是一项研究得以有序展开、科学发展的逻辑基点。虽然当前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在内涵的界定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必要。结合当前的现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内涵研究的下一步方向,是要充分结合时代特点、研究立场、评价标准以及研究对象,由此使之更趋丰富完善、亦更为精准。(1)时代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跟随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其质量评价工作也需同步跟进,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体现出时代特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高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把握。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一定是结合时代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其内容而言,要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结合时代需求尤其是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教学的时代现状设置评价指标,其中需突出对新时代教育理念、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情况。(2)研究立场。习近平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立场,应自觉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项要求,坚持和主动突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作为首要目标,仅仅抓住理想信念这一核心问题。(3)评价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为此必须注意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结合起来,尤其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准与核心要求,切实紧扣于“立德树人”这一焦点论题[16]。(4)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对象,可以将其分为供给侧评价、需求侧评价和管理层评价。就供给侧而言,应主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预期效能等保障条件等,如内容、目标、路径、队伍等;就需求侧而言,应主要关注党和国家、社会与民众以及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的现实需求;就管理侧评价而言,应主要关注高校管理维度的体系机制等[17]。

4.2 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现实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既要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也要深入把握事物的特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

一方面,从共性中把握关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明确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必须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实质上体现的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态度、方式、程度、质量与最终效果的评价,这是共性问题,只有明确了出发点和根本任务,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整改和质量提升,达到评价的效果和意义。另一方面,结合个性,因地制宜。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地域导致了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侧重点,比如高职院校侧重的是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综合性大学更多是针对理论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同的人才培养出发点,导致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上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来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地区本校的实施方案。此外,地域的差异也会导致高校本身建设的差异。以陕西为例,无论是政治经济生态民生等现实因素还是传统风俗习惯与思想观念等历史因素都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这就导致了陕西高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陕西高校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时,应结合陕西本土的特殊性,从陕西高校生源地、民族构成和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个性,因地制宜。

4.3 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视角决定着高度与深度。不同论题在不同视角下会显现出不同的意蕴与价值。所以,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还要拔高其层次、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视角来看待两者之间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一方面,要基于系统思维和全局认识构建整体评价,注重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要素的综合有机评价,如高校评价内容的设置,评价原则的遵循,以及评价对象的构成,这些都需要从整体去把握,由此确保最终评价结果的系统全面,如对象的统筹性、内容的丰富性、指标的齐备性,质量评价的方向性和全局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中,局部评价主要涉及个别对象或者要素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多地体现在聚焦性和针对性上,比如针对评价对象,可以分为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管理层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途径、形式和方法等,必要时还可围绕教师群体本身开展专项评价、独立评价。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要有效地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立足全局,把握整体,使其具备方向指引,又要优化局部,切中难点关键点,使其支撑起整体。

猜你喜欢
政治指标思想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最新引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