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2-03-13 12:26李洪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日语思政日本

李洪英

(山东省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307)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因此,新时代高职二外日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习惯模式,秉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掘和探索开发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元素,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高职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1.1 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大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课程思政成了高校教师应当积极努力探索实践的新目标和指导方向。高职二外日语课程应当迎合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和大方向,积极响应国家课程思政的号召,对二外日语课程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2 高职院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

高职二外日语课程一般授课课时少,但是授课内容较多,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毅力,并且大多数以及格和获取学分为目标。教师也主要以讲授日语语言知识为主,缺少文化内容素养方面的培养,尤其缺乏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没有注重对学生思政方面的培养,随之教学内容也没有思政培养方面的相关设计与融入。另外,即便是有少量相关的思政内容教学融入,也存在着生搬硬套或强制灌输的现象,学生通常不愿意接受此类思政培养方式。针对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高职二外日语教师应当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与二外日课程语的教学规律和特色,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培育效果。

1.3 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互联网鱼龙混杂的信息影响,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存在着哈日、崇洋媚外的现象,不屑于本国文化,急需教师引导和纠正其错误观念和思想价值观,坚定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信仰和自信[2]。另外,一些学生由于中日历史的原因对日本和日本文化极度的排斥和抵触,甚至憎恨,这种走极端的现象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采用正确的爱国方式来报效祖国。高职二外日语应当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坚定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优秀人才。

2 高职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现路径与策略

高职二外日语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应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导向,不仅对学生进行日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完善教材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素充分渗透其中,做到二外日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2.1 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与思政文化素养

高职二外日语教师首先应当强化课程思政理念,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可通过自学、培训讲座、集体研讨等方式,积极学习和认真领会国家关于课程思政的各种政策文件,同时应当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利于在教学中通过中日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教育能力,达到专业课程育人的根本目的。

2.2 明确高职二外日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形势下,高职二外日语课程应当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还应当制定相应的课程思政目标。高职二外日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应当是通过本门课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包容性,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3 改进完善高职二外日语课程的教材

现有的二外日语教材大多是采用的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里面只有少量关于日本文化为主的文化方面内容,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高职二外日语教师除了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出现的思政元素,还应当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融入中国历史名胜古迹、中国的节日习俗、中国特色美食、中国梦、“一带一路”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等的话题题材[3],让学生学会用日语讲中国故事,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4 创新高职二外日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适应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国家教育教学趋势的大方向要求,高职二外日语采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通过举办寿司制作、茶道书道表演,常用寒暄问候语情景表演等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直观感受的文化体验参与活动,以及每次课增设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中日文化对比、日本文化分组展示发表活动并进行交流探讨的环节,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弘扬,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5 合理设计安排高职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2.5.1 在教学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影响的相关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惠及邻邦的宽广胸襟和优秀美德。在高职二外日语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设计和添加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影响的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中日文化对比,不仅能够坚定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信仰,也有助于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日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记忆。例如,日本的文字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分别来源于中国汉字的草书和偏旁部首,日语中至今还保留的1945个常用日本汉字都是来源于中国汉字,日语中很多音读单词的读音都是模仿中国汉语的发音;日本的和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服和唐服;日本京都和奈良两个城市是模仿中国唐代长安城建造;另外,日本的佛教文化、茶道文化、稻耕文化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大影响。

2.5.2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以高职院校二外日语常用的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的内容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资源,帮助学生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学习掌握日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第1单元中学习到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常用的寒暄用语以及礼貌鞠躬等表达方式,这表明日本是一个注重文明礼貌的国家。这方面可追溯日本的良好文明礼仪习惯,最早是从中国古代学习和沿袭来的,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第1单元还有关于用日语购物的表达方式的学习。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学生不要进行物质方面的攀比,不要过度消费和铺张浪费,更要防止被网络上各种个人借贷平台欺骗,应当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注重提升精神素养。

第2单元学习到日语的授受表达方式在表达感谢和感恩时经常会使用。教师介绍,日本人经常会在各种节日赠送小礼品或明信片以表达谢意,还有不少类似《仙鹤报恩》这样的表达报恩主题的民间故事,这是对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感恩家人等感恩思政教育的最好题材。

第3单元的课文内容将会涉及中国的四川料理、万里长城、天安门等内容,教师可以以此对学生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和传播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4单元出现了日语请求表达方式,借此扩展让学生了解日本人在礼貌客气表达方面的各种丰富用法,介绍日本人在上下级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常常会有不同的语句表达方式,了解日本社会具有等级分明、长辈有序的民族特点,并和中国社会文化做对比,扬长避短,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第5单元教材内容中出现了中国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将学习到春节、饺子、狮子舞等中国的迎新春习俗用语的日语说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中日新年习俗的异同之处,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探讨春节对于中国人的特殊含义,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依然要坚持过好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过各种洋节,应当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

第6单元课文内容出现了中国的京剧和日本的歌舞伎相关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中日传统戏剧表演的对比,让学生学会用日语讲中国故事,为把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打好基础,提升学生的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

2.5.3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日本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教材内容学习过程中,以及进行中日文化对比和介绍日本文化时,应当引导学生借鉴日本文化中的精髓和先进的部分,同时让学生也要认识和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糟粕和缺陷,而不是采取盲目崇拜或者回避憎恨的态度。应当引导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日本和日本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和学习日本文化中的精髓,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从而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奠定良好的基础。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国家;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振兴利用做得很好,例如对于茶道文化、和服文化的传承以及古建筑的保护;日本人具有良好的国民素质;日本人有强烈的爱国与敬业精神;日本还是一个追求“和”的国家,所以他们的语言中出现了很多委婉和省略的表达方式。

(2)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糟粕和缺点,这有助于学生提升分辨能力,培养辩证思维,同时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日本的一些动漫中有时会出现黄色和暴力镜头;日本的依附文化和依附外交是缺乏独立性和原创性的,例如日本的文字、茶道、佛教、水稻文化都是从中国引入的;另外,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后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少子化、过劳死,自杀率增高等;日本还是一个论资排辈、具有等级森严制度的社会;日本公司的年功序列制也会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5];日本还存在着民族信仰杂乱的现象。

2.5.4 在课堂中适当加入最新的中日时政新闻和热点事件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最新的中日时政新闻或热点事件融入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同时使学生看到中国当今改革开放的伟大瞩目成绩及在世界地位的提升,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6]。

例如,可播放白岩松采访日本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正视历史,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爱国,而不是单纯的打骂一个日本人或去砸日系车等幼稚行为,而应当是更加努力地学好知识和练就本领,知识强国,科技报国,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做一名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在世界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结语

总之,高职二外日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国家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为引领和契机,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整合思政元素与资源,坚持将日语语言知识学习与对学生的思政观念的引导、价值观念的引领有机融合,使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共进,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培养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日语思政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黄金时代》日本版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