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探索

2022-03-13 12:26张雄飞尹晓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规划

张雄飞,宫 磊,尹晓红,罗 钦

(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广东 深圳 518118)

0 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行业,是保障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当前我国交通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客货运输量还是在交通运输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位于世界前列。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将交通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2]。

建设“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需求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使得交通人才需求空前旺盛,同时对交通行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作为工科专业,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同时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3-4]。交通规划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将思政教育目标有机地融汇、贯穿在交通规划课程理论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训练的整个过程及各项要素之中,是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1 思政课程融入交通规划的必要性

交通规划是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骨干课程,课程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讲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方法。交通规划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学科交叉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前景,在学生对交通运输系统以及未来岗位的认知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必要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职业认同度,坚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力求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意识,提升服务社会的责任;增强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塑造学生成长为有时代担当的技术型人才。

交通规划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居民个人出行的客观规律、现状条件以及未来需求,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未来交通网络提出愿景和实现路径,对现存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管控措施[5]。交通规划关乎土地使用、社会经济,对绿色交通、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道路运输行业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已经有目共睹,能源和环境是关乎全球全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交通规划是解决这些城市问题的重要一环,有必要给即将步入交通行业的学子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树立维护人类命运共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此可见,交通规划既具有国家层面、精神层面的价值引领,又具有个人素养、科学观和方法论等层面的德育元素。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交通规划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交通发展规划目标,讲好“交通强国”的故事,促进交通人才培养。

2 交通规划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不少学者对交通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如孙智源等探讨了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提出了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考[6];季彦婕等提出了“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架构和思政元素融入路径设计,并给出了两个典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林赐云等提出了交通规划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以及课程实施方法方面的思考[5]。虽然这些研究对于交通规划中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但是具体到课程教学层面,如何在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针对具体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与融入,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使得课程思政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文从交通规划的全过程对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对思政课程具体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从而对交通规划思政教学起到更直接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3 交通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我校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概述、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基础、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设计及其评价方法、交通规划软件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的应用[7]。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基本流程,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常用方法、模型及其应用,学会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的实际问题,为满足学生未来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就业以及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建立模型、比较决策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为响应国家对于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要求,支持交通强国中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目标实现,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要将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良好品格等加入教学目标,提升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和价值导向。通过理论和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推动我国未来的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及社会进步。

4 交通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交通规划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在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全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以具体的理论知识点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4.1 概述

在课程概述中,从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出发,引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城市本身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并介绍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展示我国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的成就。通过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交通运输对于社会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初步树立正确的交通规划理念,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同时通过学习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当前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交通发展而奋斗的意识。

4.2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基础

以深圳市至今已经开展的五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为导入,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基础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的关系,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理念,初步了解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的工作流程。

在分析讲解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机理和影响关系过程中,通过讲解土地利用对交通需求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反作用,剖析交通规划理念从需求追随型向规划引导型的发展演变,结合哥本哈根手指形规划的形成及其成功的关键措施,帮助学生认识新的规划理念中公共交通导向作用的重要性,从而优化配置有限的时空资源,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以此培养学生在交通规划设计中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3 交通规划调查

交通规划调查部分主要介绍交通调查作用及内容,并详细介绍交通运输资料相关调查的方法,包括OD调查、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公交客流调查、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停车调查。交通调查是进行交通规划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从而准确分析规划区域的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社会经济、运输状况、交通需求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同时制定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

通过讲解交通调查对于交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将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引入教学。实事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等问题作出深刻论述。同样,在交通规划过程中,作为最基础的交通调查工作,交通调查的数据是我们发现交通系统客观规律、发现交通系统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是进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决策的基本依据。在交通调查的过程中也应该树立实事求是、踏实严谨的做事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力求为交通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在交通调查方法的介绍中,结合前沿交通调查技术,将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引入教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1世纪以来,科技技术快速发展,时代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行,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培养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在科学技术方面努力创新创造。因此在介绍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方法、总结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调查方法如基于OD反推、道路监控数据、卡口数据、刷卡数据、GPS数据、手机数据等进行出行数据挖掘的方法,强调交通规划调查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调查手段、分析方法上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展开交通调查与分析。

4.4 四阶段模型

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模型主要介绍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方式划分预测和交通分配预测的原理和模型。在方式划分预测部分,融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交通强国”战略、国务院“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强调在城市交通发展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城市出行结构的转变、交通的可持续性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与现代经济体系相匹配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激发学生立志在提升城市竞争力、环境宜居的城市发展建设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在交通分配预测部分,介绍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特性,分析不同的路径选择行为对交通系统出行成本的影响,深入理解用户均衡状态和系统最优状态的现实意义,充分认识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与交通拥堵的关系,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提高学生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设计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意义、线网规划的内容以及线网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线网的规模和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的用地控制、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建设、换乘站设计等,同时对城市结构形态与功能也有着重要影响,关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目标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内容涉及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构架研究、实施规划研究。线网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线网构架方案构思的过程要通过现场勘探、广泛搜集资料,要反复推敲、全面听取各种思路和观点,并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线网规划要注重整体性、协同性、动态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通过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设计理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过程的不易,培养学生应具有过硬的综合协调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4.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

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是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以确定规划方案的交通合理性、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实施效果与可行性等,从而为决策者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依据。线网方案评价部分主要介绍方案评价的工作流程、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案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标准和方法,明确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方案设计要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目标导向,体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公益性,体现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其社会效益的考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增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为国家、为家乡的规划建设贡献力量、奉献青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 总结与展望

交通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瞄准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教育并重。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遵循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系统讲授交通规划概论、交通需求分析基础、交通需求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等理论,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技术的知识内涵。同时在交通规划理论的全过程,充分挖掘交通规划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目标,进行思想教育、价值观引导。通过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有机融合,做到注重启发,润物细无声,增加学生的认同感,最终实现自发学习和德育全面发展。后续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中还需进一步细化思政元素落地的有效途径,研究如何运用丰富的案例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