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2022-03-13 12:2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王 莹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新阶段对小学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它有助于使相关教师在构建教学活动时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开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利用学习互动的渠道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小组合作的互动中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提高科学知识层面的不足,有助于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的态度转变。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及时发现科学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教学规划,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1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性价值

1.1 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

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它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进一步提升。在学生培养方面,要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提升学习参与度,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真正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利用科学教学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占比,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的环节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多元化路径来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利用技能的认识和提升,有助于为学生构建出适合其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1]。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多方面的优势性作用,不仅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实施,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其综合素养,实现新课改对于实践应用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科学教学课堂的积极性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并未完全形成,学生的自制力和专注力还比较缺失。因此科学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进一步顺应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有助于利用小学生集体参与的意识,调动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性作用。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强调科学教学的理论性灌输,学生只需要被动接收和配合即可。因此当学生面临某些学习困境时,往往默默承受或置之不理,这进一步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将学习实践的难题带到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共同解决,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互帮互助。小组和小组之间也能够共同形成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良好氛围,还可以进一步形成良性竞争的关系。最终将每一位学生都吸引到大范围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1.3 有助于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整体效率

在小学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教师教学规划的重要内容。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开展形式,教师可以进一步创新原有较为单调、枯燥的科学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从小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说,许多学生并未具备保持长期学习专注力的能力,同时也缺少学习参与的耐心。尤其对于科学知识教学来说,存在许多抽象性内容,这进一步影响了课程教学开展的高效性[2]。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小组互动,进一步打破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更加轻松自由的教学参与感,有效化解学生参与教学的压抑感和枯燥感,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使师生之间形成更好地互动配合,共同打造出更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

1.4 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学生培养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如此,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应用和调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学科发展的综合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能力锻炼的良好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习小组成员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共同推动小组探究任务的实现,也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锻炼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科学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教学课程,学生在完成小组探究任务时,不仅可以实现科学教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还可以充分调动自身其他课程内容的知识储备,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多方面素养,更好地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2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够重视

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效果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还不够充分,科学教学的具体过程还存在形式单一、有效性较低等问题。许多小学科学教师并未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也无法将小组合作的运用原则和基本理念融入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时间成本以及耗费的精力较多,教学培养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采取消极性态度。学生只能在课堂教学开展中被动的参与教学,教师也并未根据科学的划分标准来构建任务型学习小组[3]。还有的教师尽管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但并未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分组合作流于形式。这非但无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进而损害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2.2 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较低

小学生在课堂教学参与中并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因此还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引导,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但是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实施来看,许多学生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够理想。究其原因,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保守,无法进一步对学生学习参与兴趣进行培养和激发。科学教学课堂开展的整体节奏也比较缓慢和单调,容易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疲劳感。有的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授课效率,过分依赖枯燥而严肃的理论教学形式,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教学枯燥无聊的主观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普遍较低,无法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互动模式,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优化科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2.3 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形式不够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的教材编订是结合小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知识水平提升、道德教育等实际需求所构建的科学性内容。但许多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够科学,导致教材与教学相脱离。比如许多教师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充分引入信息化教学的形式。这些形式尽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多媒体教学泛滥。许多教师更习惯通过网络渠道收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学内容与文本教材相脱离。还有的教师缺少对科学教学的准确把握,引入了许多音乐、影视、游戏教学内容,最终导致科学教学课程成为漫无目的的影视鉴赏课,无法真正发挥出科学教育的有效性[4]。另外,许多教师所构建的小组合作教学也缺乏科学性,只是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缺少对教材核心内容的把握,不利于充分实现科学教学培养的目标。

3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 创设分组讨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构建时,要运用更多具有创意、创新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按照四人或六人为一组,构建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并向每个小组发放针对性的问题探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学生要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自身看法,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实现互相启发。在分组阶段,教师要遵循差异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分组原则,使同组内的学生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避免小组划分的同质化。在问题设置环节,要注意科学知识探究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相关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营造出更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科学问题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要点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比如,让学生想象当吃下食物时,它会经过哪些位置?以及在每个位置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满足学生分工协作的需求。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还可充分利用图形绘制、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分享有关食物消化的知识。

3.2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驱动疑问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于创设针对性的问题探究活动,以发挥出每个学生的长处,提高其交流互助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使学生形成问题探索的意识,树立探究质疑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构建学生小组合作的教学情境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面对新课程内容时,往往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疑问进行及时记录,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和自主探究的意识[5]。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能够用更加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科学知识要点。所列举的问题也要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要能够利用问题答疑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进行生命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探究某个动物或植物有哪些外部特征?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要能够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解决的证据,从而加深对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生命的伟大,明确科学知识课程学习的要点。

3.3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传播学习乐趣

在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教学时,往往会涉及许多实验探究的教学项目,因此教师在构建实践探究活动时也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扮演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扮演着学习兴趣的传播者。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操作实践的学习乐趣,从而优化学生学习体验,转变对科学教学枯燥、乏味的固有认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使学生体验学习快乐,才有助于学生感受科学知识深刻内涵,树立学习自信心,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性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地球与宇宙”相关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行模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构建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运动等探究项目。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间,使其了解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同时感受其中科学内涵和大自然的奥秘。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构建小学科学教学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优化教学环境,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自主性和自由度,提供更多实践探究机会,使学生思考和发现科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科学性,为学生埋下科学探究的思维种子。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互动,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理论。另外,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要以科学教学的学生培养目标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要使学生将科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联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感受学生间协作的学习乐趣,有效减轻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