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问政平台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2022-03-16 22:36刘晓彤
新闻潮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政办实事治理

刘晓彤

【摘 要】当下,互联网平台成为网民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和话语平台。文章以获2020年度广西新闻奖新闻网站专栏一等奖《问政广西》为例,从建设初衷、品牌效应、报道目标、技术形态方面,就媒体建设的网络问政平台如何更好搭建沟通桥梁,促进网民与政府职能部门良性互动对话进行探讨,进而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问政;乡村振兴;治理;办实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在乡村治理有效方面,基层群众的建言、意见、咨询、投诉等需求,需要权威、效率高、成效大的平台进行反映和有效办理。基于此,广西新闻网依托子频道红豆社区精心创作的《问政广西》应运而生。《问政广西》专栏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效构建网民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桥梁,促进双方良性互动对话,传播正能量。助力八桂大地乡村振兴,《问政广西》网络问政模式值得借鉴。

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构筑党群同心圆

“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情、为民办事,做好网络问政工作,成为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问政广西》专栏是目前广西唯一自治区级网络问政平台,有线上问政新闻报道、线下问政活动等形式。线上问政新闻报道,每周发布一期,就网友反映的诉求转办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并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线上回应情况排行,对及时参与网络问政实现高效回应的案例进行展示。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方面,《问政广西》专栏立足提升网络理政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践行群众路线。

(一)提高站位服务民生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是当下的选择。《问政广西》专栏通过网络收集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疑问,转办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协助其积极回应网友诉求,是完善党的网络宣传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旗帜鲜明传播正能量,减少网络戾气,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是《问政广西》一直坚守的政治站位。《问政广西》立足广西、整合广西全域的优质问政信息资源,给网民提供资讯、互动等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精准施策。该平台在政民互动中,不断推进民生服务工作建设,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引导舆论清朗网络空间

《问政广西》专栏便于网友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是网友反映诉求,发表意见的平台。然而,该平台基于红豆社区互动论坛征集的诉求,也存在一定的网络舆情杂音,继而引起讨论区一些人不明就里的关注。涉及民生领域的不实信息,网络谣言极容易消费网络关注力,甚至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

《问政广西》专栏搭建政民沟通桥梁,借助广西云、广西新闻网、红豆社区的平台影响力及媒体传播力,成功协助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处置多起网络不实信息,止谣辟谣,正确引导舆论。例如,澄清迁江镇交警以权谋私事件:2020年5月5日,来宾网友在红豆社区发了题为《某镇交警以权谋私》的帖子,称其2019年12月30日被来宾交警支队某交警中队扣押一辆八轮泥头车,之后该车被交警以3.5万元的价格私自变卖。帖文标题“以权谋私”字眼加上内文的委屈自述,立马成为论坛关注热点,阅读量和讨论量飙升。对此,《问政广西》专栏第一时间将网友诉求转达来宾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该支队于翌日及时澄清,还原事件原委,有效阻断谣言的传播,之后还公布了对发帖污蔑者处以行拘5日的处罚消息。广西新闻网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帮助网民了解到事件真相,积极引导舆论,也对网民起到了警示提醒作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夯实大平台基底 做强品牌效应

(一)用户基数大、黏性强

建好做强网络问政平台,离不开良好的问政氛围,离不开广大网友的参与。《问政广西》专栏依托红豆社区而建,影响力和关注度早已有一定基础。一是用户基数大。广西新闻网是由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管、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日均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基于该平台的影响力,其子频道红豆社区经过近20年打造,已成为广西较具影响力的老牌网络论坛之一。截至2021年10月,红豆社区注册用户超320万人次,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官方认证账号1700多家。网友每天在此发布海量帖文,并有大量帖文经过平台转办,得到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回应。因此,红豆社区一直以来都是广西社情民意的集散地。

二是用户黏性强。这主要是由于网友建言、意见、咨询、投诉等社情民意,得到其他网友互动解答,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时的回应,因此,网民认准《问政广西》“好办事”,论坛用户的黏性不断增强,为《问政广西》专栏的建设营造良好的问政基础。该平台创建以来,近万篇诉求帖文得到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回复,且线上问政新闻报道总点击量超过150万次,并被中国网、东方网、《潇湘晨报》、澎湃新闻、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络媒体广泛转载。

部门支持、网友好评、媒体关注,《问政广西》专栏在红豆社区的基础上持续打造网络问政平台,品牌效应凸显,良性交互关注力提升。

(二)平台推广深入基层

《问政广西》专栏经过多年打造,已成为网友了解广西线上民生问政情况的重要参考。网友的许多“报料”,涉及举报投诉、市政民生、道路交通、环保、教育等各类问题,往往成为权威媒体新闻报道基层治理情况的线索。广西的权威媒体如《南国早报》《南国今报》等多次采用网友“报料”的线索开展新闻调查报道,受全网关注,由此进一步增强网友对平台有效解决问题的信任度。通过《问政广西》专栏,媒体认准《问政广西》“有料报”,以此互相借力,波浪式推动扩大彼此的影响力,达到多赢的效果。

此外,自2014年以来,《问政广西》专栏平台从线上走到线下:由红豆社区线下联系当地网民,约定时间,带上问题与当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面对面,围绕乡村道路、电力改造、教育设施、三轮车治理等乡村振兴民生问题进行沟通。多年来,该问政平台先后走进梧州、防城港、柳州、崇左、钦州、来宾、贺州等地的多个县(区)开展网络问政现场活动。这种方式为网民与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又消解了基层治理的负能量,有效疏導负面舆情,让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对话关系,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受到各地欢迎。

三、坚定办实事目标 办成事办好事

《问政广西》专栏旨在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加强网民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让网民诉求得到更快、更有效的答复,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此,该专栏建设紧紧围绕办实事目标,直达办事成效。

(一)聚焦乡村治理,调动自治积极性

《问政广西》每期线上问政新闻报道,通过整理一周广西全区各地网友发布的问政帖文,以帖文类型、帖文热度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竖状图进行数据反映道路交通、市政民生、城市管理、投诉举报、住房、环保、教育、医保、建议等方面的诉求。所有网友报料均有具体的标题和网页跳链展示。同时专栏以网页专栏形式展现,分为“问政焦点”“问政周刊”“优秀问政”“问政地图”四个版块。其中,“问政地图”动态更新,“问政焦点”“问政周刊”“优秀问政”每周更新1次。此外,网友可以通过专栏页面“问政通道”登录发布问政帖文。

网友的“急难愁盼”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平台直观、清晰展示,而且有新闻稿件传播,达到“我的事情被全网关注”的心理诉求,进一步增强网友自治意愿。截至2021年9月,《问政广西》专栏线上问政新闻作品已经出炉121期,收到网友反映的民生问题3万多篇,其中大多为乡村治理的民生诉求。1700多个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实名认证,回应网友近万条。

(二)敢于展示“短板”,直面个别部门的不作为

基于网络问政平台“能表达”“被听见”“办成事”的特点,实用性是网友参与网络问政最大的动力。然而,纵观国内部分网络问政平台,因舆论引导、地方实情、各平台的建设管理模式等的情况不一,各平台对展示乡村治理的不足与短板的把握尺度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问政广西》线上问政新闻作品敢于“亮短”。该平台就网友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如“乡村取快递被二次收费”“乡镇班车乱收费”“乡村街道路太烂”“大热天停水”“家门口就业难”“村民饮水难”“河道垃圾无人清理”,每期均整理出热点排行、未回复清单,且每条诉求清单均可跳链原帖文查看具体诉求、其他網友的跟帖讨论。专栏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不轻易删主帖、回帖,最大化将网友的原始声音、诉求转达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态度、回应情况、处置行动,也在原帖文上通过标记“已回复”等标签,方便网友监督。政府职能部门的作为一目了然。在网络监督下,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积极改观,有力促进了乡村治理。

(三)建红黑榜台账,督促与表扬并行

《问政广西》专栏建立“优秀问政”“问政地图”版块。“优秀问政”版块节选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回复的优秀案例进行展示,从建设的技术层面对相关单位积极引导舆情进行表扬。“道路修好了”“乱停车现象改善了”“乡村终于安静了”“医院服务态度好了”……这些关系乡村振兴,关系基层群众切身感受的治理成效,通过前后治理成效对比图清晰明了。“问政地图”版块展示14个设区市的问政地图,是14个设区市问政帖文归集入口,点击可进入相应设区市问政情况总库。问政情况总库又分为“所有问题”“已回复”“未回复”等帖文分类清单列表库,也可按照民生、建议、投诉、举报、咨询、求助、其他等分类进行查阅。所有帖文以建红黑榜台账的形式长期展示,督促与表扬并行。

四、创新产品新形态 提高数据利用价值

当下,越来越多的网友养成移动阅读习惯,坚持“移动优先”的理念理应成为网络问政平台创新发展首选。这也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必然之路。例如,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的重庆上游新闻《帮帮》专栏,也是政民互动平台,但其只在上游新闻客户端开辟入口专区,不在PC端设置入口和展示,完全走移动化道路。《问政广西》专栏不仅有PC端专栏展示,也早已在广西新闻网·壮观客户端开辟专区,便于网友移动化反映诉求和互动阅读。其产品形态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一)移动化互动化

《问政广西》专栏的新闻采集,以红豆社区网友发帖反映诉求为基础,因此,在产品收集形态上,已能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网友可随时随地在广西新闻网·红豆社区和壮观客户端移动化发帖反映诉求,并且可不分时间在跟帖讨论区的“楼层”持续发布诉求,展示处置进展。这既能让事件进展动态展示,又能让网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全天候互动参与。

网络问政始于互动论坛,如天涯论坛、猫扑社区等互动论坛因问政帖文曾红极一时。然而当下,各地的新闻网站建设的网络问政平台,多以一问一答形式展示问政过程,在技术设置上摒弃问答后继续互动交流功能,如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荆楚网“荆楚问政”、四川在线“问政四川”、长城网“问政河北”等网络问政平台。部分被点名的职能部门在这些平台回应网友诉求时,或以“管辖范围不在本部门”的推辞,或以“已将诉求转办相关部门”的回应办结了事。看似积极回应了网友,然而并没有实质性解决诉求。由于技术上的设置,网友不能再继续追问督办,办事实效被架空。

红豆社区在设置上延续互动论坛全天候在线互动功能。即使政府职能部门回应了发帖网友的诉求,网友还可在原帖文上继续行使监督权,进一步表达对治理时效、成效的态度,直到诉求得到完全解决。

移动化反映、多元化表达、互动化跟进,有利于疏导网民情绪,化解基层矛盾,为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环境。

(二)归类问政数据便于参考

《问政广西》专栏问政信息涉及面宽,信息量大。当下,各企事业单位在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时,往往是通过自家政务新媒体平台征集,各自为政,且有征集时间段,不利于形成融合造势的传播形态及长期集纳民意。此外,部分设区市媒体纷纷建立网络问政平台。这些平台多以广西新闻网开设的网络问政平台为蓝本进行本地化创建,但在数据处置方面缺乏全域视野及各单位横向、纵向对比和智能化分析,难以全面满足民众知情权,同时,问政数据利用也不充分。而《问政广西》专栏,作为广西唯一自治区级问政平台,长期纳谏,易于对全区问政诉求形成虹吸效应。此外,广西新闻网早已开办广西云舆情大数据服务,依托广西云强大的数据挖掘功能,具备专业的数据归类整理分析能力,全面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及时给予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舆情参考与指导,最大化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三)多平台推广办理成效

《问政广西》专栏每期的线上问政新闻报道,不仅在广西新闻网门户网站、壮观客户端展示,而且在广西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等平台推广,展示广西网络问政办理成效。网友在互动平台上不仅可了解每周全区网络问政话题热点,而且可以互动交流,激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政府职能部门“有为”与“不为”,均在网友和媒体监督下。通过多平台推广办理成效,部分政府职能部门也在点赞激励和问责鞭策中,不断积极作为,进而形成正向螺旋效应。这既为网络舆情提供数据参考,又将更多网络关注延伸到边远的乡村治理中,进而扩大治理成效。

五、结语

民生无小事,点滴暖人心。《问政广西》专栏已成为广西本地群众寻求帮助、反映诉求的重要渠道和政府职能部门了解民情、解疑释惑的新型平台。今后,该平台将在智媒转型道路上不断探索,如打造自治区级问政数据中心,实现全区问政数据集中。同时,借力AI、大数据技术,对问政数据进行管理和智能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参考,当好党心民意连心桥。

当然,网络问政平臺在助力乡村振兴,达到治理有效的要求上,还应继续探索,以《问政广西》为代表的一批广西区内的问政平台,需不断发挥集纳民意、聚焦民生热点、发挥舆论监督、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继续以优质服务赢得政民信任,以融合赢得更大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问政广西》专栏http://sub.gxnews.com.cn/subject/2019/2019wzgx/index.html.

[2]【问政广西】交警滥权私自变卖被扣车辆?官方澄清[E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00511/newgx5eb91ca1-19522701.shtml.

[3]线下网络问政:“网络问政”走进贺州,倡议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EB/OL].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15328361.html.

[4]线下网络问政:【现场实录】2014年钦州论坛网友座谈会暨“网络问政”走进灵山[EB/OL].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9536130.html.

[5]《南国今报》在红豆社区挖掘采访线索发布报道:《法院离婚诉讼传票被制造“拒收”?快递公司回应》[E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1125/newgx5bf9e650-17836318.shtml.

[6]《十堰晚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红豆社区收集报道线索:十堰网友发帖《“三合汤”感谢“螺蛳粉”》 广西网友:感动![EB/OL].http://www.gxne

ws.com.cn/staticpages/20200217/newgx5e49e2f5-19271626.shtml.

[7]重庆上游新闻“帮帮”专栏《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参评作品推荐表》[EB/OL].http://www.zgjx.cn/2021-10/26/c_1310267361.htm.

(编辑:沈桂才)

1142500520261

猜你喜欢
问政办实事治理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我为群众办实事
企业工会应在多为员工办实事上见成效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媒体问政”如何走得长远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岂止“问干部”,更是“问民意”
长海县工会服务职工办实事系列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