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破圈”的创新路径

2022-03-16 20:37鲁乾辉
新闻潮 2022年1期
关键词:破圈创新路径产业链

鲁乾辉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节日类文化电视节目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是展示中国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河南卫视大胆创新,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保障,破除创作观念、审美趣味、表达形式等方面壁垒,充分利用新媒介传播矩阵效应,拓展衍生节目产业链。其“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创新手法将唐宫IP和中国节日文化搬上荧屏,接连“破圈”,为中华文化的当代性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破除壁垒;创新路径;融合思维;产业链

2021年,河南卫视以“弘扬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以“中国节日”作为创作主线,先后推出春晚、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7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吸引社会大量关注,并获得强烈反响。其中,“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50亿人次、《元宵奇妙夜》全网点击量超30亿人次、《清明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25亿人次、《端午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50亿人次,各媒体及网站纷纷关注、推介。[1]河南卫视坚守弘扬传统文化内容阵地,进行机制、观念、形式、传播渠道等创新,立足“六破六立”、破除创作观念、审美趣味、表达形式等方面壁垒,借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破圈”,焕发生机,走出一条文化立台的创新之路。

一、破观念壁垒,立开放共创思维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媒介传播渠道不断融合改变,河南卫视在坚持做好内容的同时,运用开放共创思维,内外并举,改革创新,精心策划打造特色核心内容,使内容优势发挥最大化。

(一)理顺内部机制,激发创作活力

河南卫视大胆改革,节目制作权采用工作室竞标方式进行分配,面向全台公开招标节目导演(节目负责人)。一旦竞标成功,节目负责人享有人员组建、技术使用、风格设计、思维运用等方面的独立自主权,可充分激活工作室的创造力,使每期节目都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如《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体现出女性柔美浪漫的审美偏好;《七夕奇妙游》则兼具感性和理性,既展现诗情画意的柔和之美,更体现家国情怀的阳刚之美。

(二)汇聚众人智慧,发动网民参与

河南卫视提出“网民制造、网民指导、网民至上”口号,通过征集“好内容、好素材、好创意”等,汇聚网民智慧,打破节目制作人员身份的封闭性,邀请有想法、有活力的优秀人才参与节目创作。同时,设计多样互动玩法黏合用户心理,激发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主体地位,满足用戶自我表达的诉求。如在“端午奇妙游”的创作阶段,河南广播电视台(下文简称河南广电)全媒体中心借助大象新闻客户端投票征集4名虚拟人物的姓名,并面向全省高校进行“素人”演员招募活动,通过网友投稿集思广益进行剧本构思。同时,提出“2022年河南春晚我来造”的口号,面向全国网友征集好创意、好形式、好方案,通过内外开放共创思维的运用,集结优秀创意团队挖掘幕后故事、策划宣传方案、提供舞美指导,打造有态度、有潮范的极富创意和特色的春晚节目,形成国潮文化一道亮丽的新景观。

二、破体制壁垒,立市场竞争思维

河南卫视在其2021年春晚《唐宫夜宴》引发“爆点”后,乘势而为,迅速接连推出《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晚会,均大获成功,得益于河南广电对于生产机制的摸索与改革,以及市场化运作能力的不断提升。面对创新力度不足、产出动力不强、反应速度不快等问题,河南广电采用市场竞争机制,推动转企改制、制播分离,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项目选择方案、完善薪酬激励制度、更新团队,为持续推进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动力保障。

(一)转企改制和制播分离

2014年,河南广电整合旗下传统媒体单位和媒体公司,组建成立大象融媒体集团新型公司。2015年,大象融媒体集团的技术研发中心直接翻牌成立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河南广电体制改革的试点,摸索市场化运作模式。2020年9月,为了进一步推进制播分离进度,河南广电将台内文艺部、纪录片工作室、精品广播剧创作部与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河南广电全媒体中心。

(二)整合资源和优化选择项目

河南广电全媒体中心聚合创意策划、生产制作、技术包装、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优质资源,组建晚会、技术、纪录片或专做执行的多个工作室,举全台优势之力办好河南卫视。同时,完全运用市场化运营模式,实行工作室制度,采用竞聘上岗和内部招标方式进行任务分派和项目制作。竞聘成功的项目组,拥有完全的自主运行权、选人用人权、资金支配权,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实现最优化产值增效。

(三)更新团队,建立新的激励制度

河南广电全媒体中心采用公司化运作的人事管理模式和薪酬分配理念,提高业绩绩效工资占比,倾斜关键岗位绩效奖励,并对优秀团队进行高额奖金激励;实行“优胜劣汰”团队更新措施[2],项目工作室承担节目创作市场营收任务,有业绩考核、任务量考核、传播效果考核要求,完不成考核标准的团队就会被裁撤。

三、破表达壁垒,立审美融合思维

近些年出现的“国潮回春”现象,是由于互联网文化已经度过片面追求娱乐性、碎片化、感官刺激的初始阶段,观众需要优质内容的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回归,这是文化类节目“出圈出彩”的契机。河南卫视抓住时机,“对自身受众群体和文化宗旨定位清晰,在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注重时代精神的输入,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且对其表现形式进行积极创新”[2]。

(一)坚守传统文化内核,融合现代审美思维

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表达方式,只有走心的表达才能打动观众。河南卫视立足文化大省的厚实土壤,坚守“寻找优质文化、继承多样文化、推广中国文化”宗旨,努力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品味之间的平衡点,结合当下受众年轻化、时尚化、趣味化需求的语境特点,致力于表达创新的思维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把握核心美学精神,赋予传统文化年轻化、幽默化、现代性的审美特征,将本土人情风貌、当代情感结构、主流审美意识等元素融入媒介影像之中,力求体现东方美学的高品质追求,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故事化演绎,打动观众心扉,传递正能量和人文情怀,激发起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结合当下传播语境,创新表达方式

从《唐宫夜宴》开始到《重阳奇妙游》等节目先后“破圈”,河南卫视逐渐熟练掌握和运用符合当下传播规律的视觉表达方式演绎传统文化。《唐宫夜宴》中舞蹈演员丰腴的体态和月牙妆容,在尊重和还原唐代历史文化的同时,创新了审美风格;太极拳表演节目《天地之中》中太极拳冠军身穿宇航服,与浑天仪、航天器并置,将古人对于宇宙奥秘的猜想与现代科技融合;《龙门金刚》中龙门金刚大力士遇见飞天仙女,科技赋能呈现龙门石窟色彩之美。这些节目贴近新时代的文化审美偏好,是传统文化与当下审美趣味的完美结合,深受年轻受众喜爱和追捧。

破除审美鸿沟,创新表达形式,将当代的审美趣味深植传统文化之中,不一味地迎合观众,更不对文化内涵肆意更改;既萃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符合年轻受众的口味,这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破圈”背后的内在逻辑。

四、破形式壁垒,立艺术创新思维

形式在视觉美学层面关注构图、对称、平衡、对比、透视、重复与色彩表现等问题。[3]对于形式破壁是融合先进技术手段服务于艺术内涵,使传统文化以新颖视觉方式“破圈”,焕发生机。河南卫视立足“依托文化、构思精巧、技术赋能、制作精良”,以视觉形式和表达形式两条路径为创新方向,技术赋能,用全新手段呈现中华传统文化节目内容。

(一)多技术手段运用,打造全新节目样态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利用抠像、3D、5G、VR、AR等多元组合数字技术手段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跳出演播室录制的常规方式,用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配合晚会现场舞蹈演绎,将文化瑰宝《簪花仕女图》《侍马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融入舞台转换、串场特效、背景效果中,呈现唐风之美,营造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场景;《元宵奇妙夜》首次在博物院实拍综艺晚会,打造虚拟现实融合的全新节目样态;《清明奇妙游》首次推出动漫虚拟人物——唐小妹,融合现实拍摄和动画制作技术手段,真实人物穿插虚拟场景之中,虚拟人物畅游现实空间,形成實景空间和虚拟空间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新景观。

(二)多艺术形态结合,创新表达形式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借用网络综艺、网络剧、短视频等视听节目艺术形态,丰富文化类节目的表现形式,融合多种艺术形态,打造视觉盛宴。《端午奇妙游》借助“网络综艺+网络剧”视听样式,融合“网综+漫画+追剧+水下舞+皮影”多种艺术形式,涉及绘画、医学、古琴、美食等文化门类;《七夕奇妙游》以剧情叙事方式呈现晚会内容,使观众感受到唐朝时期神都洛阳的七夕盛景,领略乐器、戏曲元素之美。

五、破媒介壁垒,立传播矩阵思维

随着智能技术、网络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性媒体平台及移动化、碎片化阅读均成为常态。[4]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火爆,缘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更是民众的认同和媒介力量的加持。

2021年2月10日,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播放后,经微博、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后,《唐宫夜宴》瞬间火爆。这得益于河南卫视新媒体矩阵的持续性建设,以春晚和元宵节目作为核心主题,通过广电全媒体矩阵传播,节目延长互动链条、维持较高话题度,有效发挥吸引流量的作用。[5]

(一)建设新媒体平台矩阵,打造立体宣发格局

媒介平台壁垒的破除表面上看是传播渠道的拓宽,实则是传播思维、传播模式、传播理念的革新。河南广电用不同的方式主动拥抱互联网,把内部所有频率、频道、大V账号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新媒体矩阵;对外建立宣传团队,布局外部新媒体平台矩阵,形成“融媒体统筹、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宣发格局,实现“新媒体、跨媒体、全媒体”阵营持续交互传播。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传播更加碎片化,受众的欣赏习惯也由原先的追求过程完整,转向即时进入、迅即离开。[6]在节目播出阶段,河南卫视对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采用“台网同步,大小屏联动”的全平台分发模式,倡导移动优先的宣传策略,在大象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B站、抖音、快手、QQ直播、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先于卫视终端播出,手机、平板、电脑与电视机屏幕互通互联,提供更多接收方式、打造更多传播场景,形成“播放在电视,火爆在小屏”的传播现象。

(二)多次推送多轮传播,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中心全力推进网络平台联动,借助平台的大数据和影响力,构建一个高效、稳定、深入和可持续的合作机制,以及成熟的营销策略和宣发体系,保证节目内容的长久活力,实现节目的持续“破圈”,最终达到节目和各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合作共赢。[7]节目在电视端播出后,河南卫视将节日内容拆条推送,借助新媒体平台触达不同圈层受众,进行多轮传播,让内容持续发酵,充分发挥长尾效应的传播效果。

河南广电全媒体中心利用几十个微博账号组成的官微集群一起发力,迅速扩散形成量级传播,引发大量网友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这一大规模文化传播现象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权威媒体的肯定和支持,纷纷进行报道和原文案转发,触达上亿用户,引发更大规模的讨论和传播。此外,河南广电全媒体中心将短视频单条内容分发至大象新闻、今日头条、直播、微信、新浪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应用终端;以优质内容获得受众认可形成“热”传播现象之后,以短带长,再播放长视频内容,持续发挥长尾效应的余热,覆盖更多受众群体,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六、破商业壁垒,立产业发展思维

如何在商业运作上实现内容IP价值的持久性变现,是绝大多数IP主体困惑的问题。自“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获得成功后,河南广电积极开发《唐宫夜宴》系列IP的文创产品,借助河南卫视“新国潮”品牌优势打造“中国节日”品牌项目和原创国潮文综项目集群,成立河南唐宫文创传媒有限公司,并进行多边跨平台合作,摸索电视媒体对于IP运营的合适路径。

(一)持续创新中国传统节日衍生内容产业链价值

在“中国节日”品牌项目和原创国潮文综项目集群上,以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礼仪、文化渊源为主线,延续春晚、元宵、清明、端午节日节目风格,河南卫视继续推出七夕、中秋、重阳等系列节日节目,并在2022年春晚,选拔虚拟人物“唐小妹天团”,结合唐小妹的奇妙经历和妙趣横生的节目内容,做好文化串联的集中体现——《唐宫夜宴正传》。此外,以观众对于节目的良好认知印象为契机,对河南卫视进行深度改版,制作推出诗词展演节目《跟着总书记学诗词——天地诗心》、杂技竞艺节目《国技无双》、武术竞技节目《武林笼中对——功夫嘉年华》等新文综节目集群,并布局制作唐宫IP系列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等产业,致力将河南卫视打造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输出平台。

(二)多边合作推进IP创意产业研发

河南广电申请注册“唐小妹”和“唐宫夜宴”的全门类商标,联合自创的河南唐宫文创传媒有限公司,对故事IP、形象IP、品牌IP、产品IP进行全方位开发,打造文化IP产业项目集群,尽可能拓展IP的周边产品,实现文创产品实体化、生活化、动漫化、影视化。另外,河南广电以互联网思维与用户深度交互,相互赋能,扩展多边合作平台。2021年2月20日,在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上海)推介会上,河南广播电视台和全媒体中心先后对外签订系列协议,挖掘城市文化、节庆文化IP价值,打造线下文化体验项目,把IP变为带动旅游文化产品、塑造持续性收入的模式。唐宫文创已设计推出多款产品,分别与洛阳旅发、名创优品、达哉文化、金山游戏签约,布局旅游、日用品、服装、游戏、生活家居、潮流玩具等衍生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推进文创产业发展。

七、结语

河南卫视系列节目的“破圈”,是抓住时机、主动作为发挥优势的结果。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创作应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以文化传承为脉络,努力创新中国传统文化青春化表达、世界性传播,打造多元化节目平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广电时评.河南台:根植文化沃土,绽放创新活力[EB/OL].〔2021-07-17〕.〔2021-08-05〕.https://mp.weixin.qq.com/s/2caINDbhR4TL1UgljTe3pQ.

[2] 张国涛,欧阳沛妮.解锁河南春晚成功“出圈”的密钥及其启示[J].中国电视,2021(5):26-29.

[3] 潘可武.论电视剧的视觉形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2):76-80.

[4] 苗婷.融媒體时代电视节目如何守正创新服务受众[J].新闻爱好者,2019(12):83-85.

[5] 李婷.5G时代电视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8):110-112.

[6] 刘志峰.情感节目的仪式化表达[J].新闻爱好者,2017(10):65-67.

[7] 影视产业观察.河南卫视出圈背后,一个二线卫视的突围之路[EB/OL].〔2021-07-07〕.〔2021-08-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587176327

842692&wfr=spider&for=pc.

(编辑:杨艳)

猜你喜欢
破圈创新路径产业链
敢于奔跑,勇于破圈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广播创新“破圈”中打造“爆款”
长城“破圈”,直播卖车可否打破净利下滑魔咒
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破圈”进步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