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2-03-16 09:34高桂玲张清慧吕锡宏孙中兴陶骏捷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松江区登革热病例

高桂玲,张清慧,吕锡宏,孙中兴,陶骏捷

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620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登革热在世界范围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WHO报告全球约129个国家和地区正遭受登革热引起的严重公共卫生危害[1]。1978年,登革热在我国广东佛山暴发,之后国内疫情逐年上升,形成区域流行和局部暴发流行的特征[2-3]。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累计报告本地病例1000 余例[4-5]。上海市登革热疫情以输入性为主,报告病例逐年增加,2017年上海市出现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给登革热的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6-8]。松江区位于上海西南部,接临浙江,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贸易活动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松江区自2014年出现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后,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加,同时辖区内有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且密度较高,存在较大的本地病例发生和流行风险,给松江区登革热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本研究旨在分析松江区2014—202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掌握本区登革热疫情的分布规律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收集2014年1 月1 日至2020年12 月31 日现住址为松江区的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方法

1.2.1 病例定义 病例诊断依据登革热诊断标准(WS 216—2008,WS 216—2018)。输入性病例包括境外输入性病例和境内输入性病例。境外输入性病例是指发病前一个最长潜伏期(15 d)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登革热确诊病例。境内输入性病例指发病前一个最长潜伏期内离开现住地,到过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登革热确诊病例。

1.2.2 数据整理与分析 借助Excel 软件分析处理登革热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病例的发病季节、人群、地区等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4—2020年松江区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06/10万,其中境外输入性病例19 例(95.0%),境内输入性病例1 例(5.0%),无本地感染病例。临床诊断病例6 例(30.0%),实验室诊断病例14 例(70.0%),所有病例均为轻型,无危重症死亡病例。

2.2 时间分布 2016年和2020年松江区无登革热病例报告,其他年份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全年散发。2014年松江区报告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015年(4 例)、2017年(3 例)、2018年(4 例)辖区报告病例数基本持平,2019年辖区报告病例最多,共8例,占所有报告病例数的40.0%。病例的月份分布中,4 月、5 月、11 月和12 月无病例报告,其他8 个月均有病例报告,7—8月为报告高峰,见图1。

图1 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登革热病例月份分布

2.3 人群分布 20 例病例中,男性16 例(80.0%),女性4例(20.0%),男女性别比4∶1。发病年龄中位数37 岁,最大年龄55 岁,最小年龄12 岁;20 岁以下1 例(5.0%),20~39 岁13 例(65.0%),40 岁及以上6例(30.0%)。中国籍19 例(95.0%),外籍1 例(5.0%)。不同职业中公司职员7例(35.0%),商业服务人员5 例(20.0%),工人5 例(20.0%),家务及待业、学生、自由职业各1例(均为5.0%)。见表1。

表1 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登革热流行特征(n=20)

2.4 地区分布 2014—2020年松江区15个街(镇)中7 个街(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其中九亭镇最多(6 例),其次是方松街道(5 例),泖港镇、新桥镇、永丰街道、中山街道分别报告2 例,岳阳街道报告1例。境外输入性病例均来自东南亚(19例),其中柬埔寨7 例、马来西亚3 例、泰国3 例、新加坡2 例,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缅甸各1例。1例境内输入性病例来自广东省。

2.5 发病到确诊时间 全部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最短1 d,最长18 d,平均数7.57 d,中位数6 d。20例病例均24 h内网络报告。

2.6 病原学检测 14 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10 例检出DENV-2型病毒,占71.4%,4例检出DENV-1型病毒,占28.6%,DENV-3型和DENV-4型未检出。

3 讨 论

2014—2020 年松江区登革热疫情监测数据提示松江区登革热报告病例呈散发,2019年报告病例数达到高峰,2020年无登革热疫情发生。2020年登革热病例零报告可能由于是新冠大流行期间居民外出旅游、务工受限,人员流动减少,同时所有入境人员均由上海市统一集中隔离管控,东南亚入境人员在松江区隔离点实施集中管控的人员较少。除4月、5月、11月、12月外,其他月份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呈单峰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与上海的其他区域研究相同[7-8]。有文献报道,在登革热流行季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布雷图指数(BI)和诱蚊诱卵指数(MOI)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9],结合疫情监测和蚊媒监测结果,提示登革热在松江区呈散发状态,无流行和暴发趋势,但仍然存在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病例的风险。

与周晓敏等[7-8,10-11]研究结果一致,松江区登革热病例以男性居多,占全部病例的80.0%。职业以商业服务、公司职员以及工人为主,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分析可能原因是松江区近年经济发展速度快,对外贸易活动频繁,外出交流机会多,公司选派员工多为男性青壮年。家务及待业人员感染原因是出境游。东南亚近年来成为国内投资和居民观光旅游热门区域,提示今后登革热疫情防控重点为针对东南亚务工、旅游等归国人员,做好蚊媒传染病的健康宣教及健康筛查工作。

地区分布显示九亭镇、方松街道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较多。九亭镇、方松街道是松江区人口较多的街(镇),经济相对发达,外出旅行机会多,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大,提示这些区域输入性登革热发生的可能性相对偏高。同时蚊媒监测结果表明九亭镇、方松街道白纹伊蚊密度BI 值和MOI 值均在5 以上[9],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病例的风险也相对高。今后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以及人口流动频繁地区居民的登革热防病知识宣传。2014—2020年疫情数据提示松江区输入性病例的来源地区相对集中,这与福建、广东、浙江的研究相同[10-14],境外输入性病例目前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境内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广东。提示今后登革热疫情防控应重点关注东南亚、广东的登革热疫情,尤其在登革热高发季节,对有东南亚和广东地区外出史的疑似发热病例应做好登革热的排查工作。

监测数据显示登革热从发病到确诊日期的间隔最短为1 d,最长为18 d,平均为7.57 d,这与上海浦东、广东深圳的研究结果相似[8,14]。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间隔时间长短与登革热监测系统敏感性有关[15]。登革热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普通居民对此认知不足,导致个别病例症状出现早,但确诊日期较晚,不利于登革热疫情的早期发现与控制。卫生部门应健全登革热监测系统,加强防控知识培训,为医疗机构配备登革热快诊试剂,提高医疗机构的早发现、早诊断能力,有效控制输入性疫情,避免本地疫情的发生与流行。

综上所述,目前松江区登革热疫情主要为输入性病例,尚无本地疫情,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贸易活动频繁,居民外出机会增多,仍存在发生输入性病例继发本地病例的风险。因此建议今后的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综合防控策略,首先做好辖区居民登革热防病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其次在夏秋季广泛开展防蚊-灭蚊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再次在松江区开展媒介伊蚊监测和控制工作,发现蚊密度异常及时开展灭蚊工作;最后是完善辖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登革热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实现严防输入,降低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病例发生与流行的风险。

猜你喜欢
松江区登革热病例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四史”主题活动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登革热是什么
郊外の学生街・松江区で暮らす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