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研究

2022-03-16 16:17戴志勇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办学院校

戴志勇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沟通”,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已从制度方面倡导在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高职本科教育主要途径有:普本举办“高职”实施本科教育;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升格为本科层次;部分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实施高职本科教育;高职院校与普本联合开展高职本科教育。笔者认为,当前高职本科教育可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取高职院校与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联合办学,分段培养的方案。

1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

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培养方案是院校联合办学的基础,可确保学生在院校专业设置衔接连贯,为系统培养高职本科层次人才提供保障。不同的专业类型、名称会有不同的招生要求,会影响到该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课程的安排及实训考核的要求等。因此,学生获得高职本科教育的前提是要确定专业衔接的问题。

1.1 对应专业具有差异性

目前根据专升本衔接试点情况可以推断,高职本科教育的专业衔接最突出问题是对应专业单一。两院校教育的最大差异在于专业的职业属性不同。高职院校专业主要依据产业、行业或职业岗位进行划分;而本科院校主要依据学科体系进行专业设置。其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大类名称完全不同。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都冠以“学”字,高职专业则以岗位或行业为主。部分大类具有对应性,如高职医药卫生大类对应本科医学。

第二,专业类名称相似度较高。高职和本科院校专业类名称完全相同的有11个,分别占高职和本科专业的14%和12%,这些相似专业类主要集中在工学、医学和管理学上。

第三,专业名称相同或相似的较多。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专业设置范围较窄,但是较细。其中专业名称完全相同的有60个,如高职和本科都有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名称相同或相似的专业有120个,如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与本科应用化学专业相似。这些完全相同或相似的专业之间有较好的衔接对应关系,可以为高职与本科教育的衔接提供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体系两层分立

高职本科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即使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制定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也会出现培养阶段的割裂。这是由于两个院校的执行力度不同造成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重点是以技能培训为主,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本科教育课程设计重点是以专业基础理论为主,培养知识型人才,因此两个院校的课程体系难以达到完全统一。如果高职阶段执行本科院校以理论知识为考核标准的培养模式,就会削弱学生在高职阶段的职业培训时间,势必使学生的职业技能退步;相反,本科阶段应用高职阶段的培养方案,也会造成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不足。但如果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只按照自己的教学标准实施,在教学衔接过程中会出现基础课程重复教学的现象,使知识体系连贯性受到影响,达不到高职本科教育的质量要求[2]。

另外,若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不与时俱进,那么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无法满足与本科对接的要求;如果高职院校按照以往专升本的模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在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的训练会大打折扣,而且那些没能进入本科的学生,甚至连专科的毕业证书也拿不到,这是两院校衔接时最突出的问题。另外,一些高职与本科试点的学校专业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善,学生在读期间,虽然专业理论性和文化成绩得到加强,但是缺少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的训练,学生技能水平有退步的趋势,偏离了高职本科教育的初衷。

1.3 课程实施质量难以监控

目前试点院校课程普遍采用的都是“2+2”或“3+2”的模式。“2+2”试点项目既能满足高职院校招生需求,也能满足学生未来升学的实质要求,因而目前最受高职院校欢迎,而“3+2”试点项目类似于传统的专升本模式,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上没有很好的衔接,使学生升本后无法完全适应课业要求而存在诟病。但是实际上两种试点项目都存在共同的问题,即课程质量难以监控。其突出表现是培养方案形成过程不科学不合理,课程安排较杂乱。本科院校的课程更倾向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相关实践硬件要求也不高,尤其是专本衔接的要求对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具有抑制效果,课程职业性要求减弱,难以满足人才质量标准。

1.4 “高职本科”办学观念存在分歧

“2+2”和“3+2”衔接教育方式对比来看,“2+2”衔接模式更科学合理。这是因为4年的学习都在高职院校完成,不仅可以采取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和高考招生的方式,还能够增加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办学内涵。高职院校参照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内涵,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满足未来本科办学的师资需求做好准备。“3+2”衔接试点采用分段培养,即3年高职学习和2年本科学习。但“3+2”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高职院校不能再按照原有的培养方案来开展教学工作,本科院校也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在高职本科中教授课程,因为这样就无法完成真正意义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更大的问题是,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本科院校来解决。另外,与高职院校衔接的本科院校通常热情不足,参与初衷积极性不强,必然造成试点项目进行不畅。

2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的途径

2.1 明确衔接目标,调整“高职层次提升”发展思路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大中小企业培养了许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其本身具有高职本科的雏形,但存在招生难的问题,通过与高职试点衔接项目,可为其成功转型并开辟新的发展路线提供新的思路。本科院校要沉下心、放低姿态向高职院校学习,转变办学思想,与高职院校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制定科学的办学方案,这才是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3]。

另外,高职本科办学不应该仅局限在本科院校转型这一形式。高职院校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到需提升内涵的重要阶段。本科院校的扩招和高职院校的缺陷设计已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阻碍,高职院校对学校升格愿望迫切,但升格在当前形势下不可行,因为这将使高职教育处在很尴尬的状态,而且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本科教育发展势在必行。国家示范或骨干院校可以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采用“2+2”联合办学;若当地没有本科院校,还可以通过与办学实力强或专业能力强的高职院校整合升格或专业升格。不管是“2+2”还是“3+2”的衔接模式,都是为未来高职本科办学提供了方向。实践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衔接项目,首先解决的是高职本科层次设计的缺陷问题,为高职教育提升做好铺垫。不管是哪种高职本科的办学形式,都应同学习共发展,借鉴彼此的办学经验,切忌盲目发展,最终偏离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

2.2 一体化衔接,彰显高职本科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属性。高职本科办学不仅保留了“职业性”还提升了“高等性”,即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更得到增强。高职本科不能丢掉其本质属性和类型特征,这才是高职本科教育层次提升的属性。因为未来的职业教育、专业硕士或者专业博士的教育,理应按照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特点进行考量,高职本科教育应成为人才成长的桥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职本科教育不偏离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高职教育应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制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双证书”制度,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行业的话语权,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4-5]。

高职院校和对口衔接的本科院校要齐心协力,肩负起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责任,从大局出发,放弃陈旧观念,放弃本位利益,共同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监管机制。高职本科教育要有明确的定位,不断提高高职本科教育水平,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猜你喜欢
技能型办学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