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构建地域特色美术课程
——以惠安特色乡土资源的利用为例

2022-03-16 16:14
幼儿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惠安女惠安服饰

黄 琼

福建省惠安县教育局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关注乡土文化,挖掘本地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资源,运用独具特色的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儿园美术课程。

那么,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呢?不少幼儿园教师对此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笔者与惠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一起开展了利用惠安特色乡土资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开发乡土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美

艺术源于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都应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能启发幼儿的想象,幼儿通过感受和认知多种多样的乡土资源,不仅能避免美术活动乏味无趣,而且能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进行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与利用生活中的乡土资源,开发乡土文化中能为幼儿园美术活动使用的优秀资源,为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保障。

(一)收集可移动的乡土资源

惠安乡土资源丰富多彩,赋予了幼儿园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利用幼儿园公众号和班级微信群等,发动家长和幼儿全面收集可以为美术活动所用的乡土资源。家长和幼儿纷纷行动起来,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乡土材料:一顶顶金灿灿的斗笠,一套套花色各异的惠安女服饰,一个个做工精致的珠花,一条条熠熠生辉的银腰链,一件件出神入化的石雕、木雕、影雕等特色工艺品,一本本装满惠安故事老照片的图书,还有数不清的小贝壳、小海螺……

我们将家长和幼儿收集到的乡土资源布置在班级展示区,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或自由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在欣赏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穿戴、触摸等各种形式,感受到了惠安女服饰之华美,体验到了惠安特色工艺品雕刻之精致,领悟到了惠安老故事历史之悠久,了解到了惠安独具特色的乡土魅力和人文之美,获得了关于惠安乡土文化的感性经验。

(二)参观不可移动的乡土资源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也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因为漆线雕不便移动,所以我们组织幼儿和家长一同到社区漆线雕艺人工作室现场参观学习。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漆线雕作品,运用或粗或细的金线恰到好处地勾绘出古厝、花瓶、圆盘、龙袍、惠安女等形象,做工精致,生动逼真,完美展现了闽南人的审美情趣。参观活动中,幼儿欣赏了漆线雕作品,观察了漆线雕制作流程,体验了漆线雕制作乐趣。幼儿一声声童稚可亲的问话,是一次次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话;匠人们童心大发的回应,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承。

除此之外,我们还请家长周末利用时间带幼儿一起去看看惠安的名胜古迹,比如独具惠安人文特色的崇武古城、净峰寺、青山宫、一片瓦寺、莲花塔等。通过实地考察,幼儿欣赏了这些不可移动的乡土资源。结合家长的讲解,幼儿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有了大致的了解。

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更直观地感受了不可移动的乡土资源的美感。在集体参观和亲子活动之后,为了加深幼儿对乡土资源的了解,我们开展了相应的美术活动“惠安景点‘走透透’”。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名胜古迹以及这些景点最独特的地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在不可移动的乡土资源中,不管是净峰寺壮观的百龙石雕,还是崇武古城蜿蜒的海岸线,都深深吸引着幼儿。

二、体验乡土文化,引导幼儿表现美

艺术感受是一种审美素养,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必然要求幼儿充分亲近乡土文化,感受、发现和欣赏乡土文化中的人文之美,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进而表现乡土文化之美。

在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尝试运用自然环境的熏陶、生活环境的浸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丰富幼儿的经验与感受。惠安是福建省优秀的建筑之乡,惠安传统古厝是南派建筑的代表。基于此,教师设计了大班美术水墨画活动“家乡的古厝”。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沿着古老润滑的青石板路欣赏家乡的古厝。幼儿把青石板路踏得咯咯响,笑声一浪盖过一浪,追逐着、嬉戏着,边玩边发现:各式各样的窗户、形态各异的屋檐、栩栩如生的雕刻彩绘……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倾听音乐、欣赏古厝图片,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幼儿说一说欣赏古厝过程中的发现。在随后的绘画中,弯曲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雕梁画栋、极具惠安特色的古厝都通过幼儿的水墨画表现出来了。参观、欣赏、交流、互动拓展了幼儿的艺术想象,促使幼儿以水墨画的形式生动表现出家乡古厝之美。

乡土文化的体验不仅限于实地参观,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再现乡土文化,让幼儿在形与情的意象融合中感受和表现家乡的地域文化。以大班系列美术活动“惠安女服饰”为例,活动前期,我们通过音乐表演、场景再现等形式,构建有感染力的互动情境,打开幼儿各种感官,让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找来了多套不同款式的惠安女服装让幼儿试穿,缀着朵朵鲜花的黄斗笠、五颜六色的花头巾、叮叮当当的银链子,幼儿在体验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美的表现能力。活动中期,部分幼儿进入表演区(或延伸到户外环境)进行展示、表演,其他幼儿以不同距离和角度进行观察,有助于幼儿以不同视角表现惠安女服饰独特的色彩美、图案美、形状美。活动后期,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总结、交流不同表现方式,如运用裁剪、缝制的形式制作惠安女服饰,运用水油分离的形式表现“惠安女小包”,运用对称、组合、重叠的形式表现花头巾的图案美……

三、挖掘乡土资源,引导幼儿创造美

惠安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我们充分挖掘惠安乡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将其与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机融合,促进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惠安女服饰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希望把惠安女服饰引进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美术欣赏与创造能力。为此,我们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收集与惠安女服饰相关的资源,然后将收集来的材料布置成“惠安女风情园”特色共享区,并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欣赏斗笠、花头巾、塑料腰带、银腰链、短上衣、宽筒裤等。在欣赏惠安女服饰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亲自体验、操作了解惠安女的服饰特点,在幼儿收获了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创造。如用五彩塑料绳编织的腰带是小岞镇、净峰镇等地方惠安女独有的特色腰带,做工精美,相对简单易学。因此,我们在“惠安女风情园”中投放了各色粗细塑料绳,邀请有经验的祖辈家长到幼儿园,手把手地教幼儿编织塑料绳腰带,从简单的三股到复杂的五股,还提供小平纹腰带机,帮助幼儿掌握“穿线”“压线”的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操作兴趣。在掌握编织腰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幼儿自主装饰头巾、衣服、腰带上的花纹,进行初步创作。

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利用和挖掘乡土资源建构美术课程也要注意活动目标和活动计划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以惠安女服饰为主题,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挖掘适合的乡土资源,分别在小、中、大班设计螺旋式上升的系列美术活动:在小班开展“惠安女服饰”系列美术欣赏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欣赏黄斗笠、花头巾、塑料腰带、银腰链、短上衣、宽筒裤等。在中班开展“黄斗笠”系列美术活动,最初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各种魔术贴花饰装扮、点缀黄斗笠;接着引导幼儿尝试用线描画、泥塑等方式创作黄斗笠。在大班开展“花头巾”系列美术活动,最初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摁扣、纽扣样花饰装扮花头巾,让幼儿体验装饰的乐趣,学习变换颜色、有规律地装饰头巾;接着鼓励幼儿尝试用印染、折剪贴、绘画等方式创作花头巾。小、中、大班的一系列活动,从欣赏到装饰,再到创作,不仅体现了教师基于幼儿能力和水平的思考,也充分发挥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支架作用,引导幼儿从感受美到表现美,再到创造美,是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有益尝试。

陶行知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利用天然的材料来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不仅拓展了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的空间,丰富了幼儿园的美术课程,也让优秀的乡土文化在幼儿的生活中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惠安女惠安服饰
美丽的惠安女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要怎样称赞你
骆雪芳:梦飞国际教育的惠安女
惠安武装暴动
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惠安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
奋进中的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