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实施策略

2022-03-17 11:01马嘉宝
戏剧之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音乐作品舞蹈

马嘉宝,倪 洨

(伊犁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新疆 伊犁 835000)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 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艺术表现”则顺应了秦序先生所呼吁的“音乐学,请把目光也投向表演”,因此广大音乐教师也在积极地探索“艺术表现”。艺术表现作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通过歌唱、舞蹈等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的目的。音乐鉴赏课作为选课最多的课程,教学中除了以聆听、体验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培育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的感悟以及了解各地民族文化知识之外,还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所授内容,有所选择地整合相关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艺术表现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艺术实践”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示范性不高

高中音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演唱、演奏、舞蹈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技能掌握能力也高低不一,因此缺乏对课堂实践的示范。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总是墨守成规,直接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不注重音乐鉴赏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学习音乐大部分为传统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是强行被灌输的,对知识不理解,一堂本应理想的音乐课,效果被大打折扣,学生就会丧失对音乐的探求欲望,泯灭了学生的天性与音乐特点。教师一味地“讲”音乐,缺乏实践表演引导,学生是无法体会到音乐当中的情感与共识的。音乐教学内容形式上缺乏创新性,枯燥的知识学习加上单调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往往提不起兴趣,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不到维护与提高,只是照本宣科地普及理论知识,无法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难以激发其对音乐鉴赏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学生实践水平不一、积极性不高

高中音乐鉴赏课旨在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魅力时,能够在审美感知以及文化理解方面得到整体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但是高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学校,他们对音乐的喜好以及接受音乐的能力不同。尤其是学校以及各自家庭背景的原因,部分学生没有音乐知识基础,对音乐的不了解,造成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音乐基础不统一就会出现教学效果问题,对于班级甚至整个学校的音乐教学开展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多数高中学校把教学重心放到语数外等重要科目上,对于音乐课的投入少之又少,例如在学习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时,除了欣赏作品的情感,教师会要求学生左手打节拍,右手打节奏来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有过音乐基础的学生很容易完成,但音乐基础较差或者无任何基础的学生对于此类艺术实践活动就会不知所措。当学生这方面能力不足时,就会使这一部分同学有兴趣学习音乐,但却有心无力。“一锅端”这种教育模式过于单一且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同时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进展。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来展开教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融入“艺术表现”的重要性

(一)加强“艺术表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人才则是学校艰巨的重要任务。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对创造力的灵感,将其进行探索呢?唯有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实践中才能出效果,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则是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艺术表现”的优势,不仅能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也能够可以更好地发挥大脑的作用,使其运转起来,以此在课堂中“动”起来,激发创造力。例如,在学习《王大娘顶缸》时,分析《好汉歌》的歌词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歌曲创作与民歌的关系,最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手法。由于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的,使用旋律、节奏、和弦等要素,将学生带到一个无拘无束的情感世界中,使音乐课堂具有跳跃感,这样,学生感到愉悦,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有了想象力,就会产生创造力,每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创造力的结晶,这种音乐的创新带给我们全新的感觉。任何音乐活动都需要相应的实践活动作为基础与前提,在唱歌、跳舞、弹琴活动中我们可以获得想象,由此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新时代音乐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参与、体验、感悟音乐作品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表达音乐,带着学生从感知音乐走向创造音乐,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音乐艺术表现的核心素养。

(二)加强“艺术表现”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音乐鉴赏课堂良好地展开,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因此,针对此现象进行教育改革,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灌输型教学变为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明显突出核心素养中“艺术表现”的优势,“艺术表现”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表演活动,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欣赏肖邦的作品《幻想即兴曲》时,传统的上课模式为师讲生听的灌输型模式,而新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则完全相反,教师是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一上来就把答案透露给学生,这首曲子的旋律线是怎样的?节奏如何?风格是什么样子的?你还能想到哪些曲子跟这首曲子是相同的风格?谁能哼唱出来这首曲子的主要旋律?谁能上台给大家演奏一小段等等。这种引导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去探索、研究乐曲,抛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去欣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之间也能够通过互相沟通、交流、竞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提升“艺术表现”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的示范、引导教学

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以老师们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为前提,针对目前教师们能力水平不一的现状,学校可以组织校内校外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来提高教师们的音乐实践水平。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把音乐鉴赏的实践性体现出来,通过实践让学生在鉴赏音乐时体验到作品的意义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这其中,老师的示范、引导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歌曲《长江之歌》气势磅礴、旋律激昂,是一首赞扬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不仅要体会其对祖国的热爱,也要用实践去展示。第一遍先由老师示范演唱,学生仔细体会。第二遍老师弹钢琴伴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腔调以及情感演唱。因此,作为学生艺术上的领路人,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应带领好学生对实践艺术的表现,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之上,可以选取其中的乐曲片段,通过对演唱、演奏的示范加深对情感的理解。由此,就显得教师的个人能力尤为重要,通过示范、引导教学,可以与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相互沟通、交流,从而增强学生敢于用音乐实践活动去表现自己的信心。

(二)分组、合作式的教学

由于高中生音乐基础水平不一,演奏、歌唱、舞蹈等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加强分组合作式学习在音乐鉴赏艺术实践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应该合理分组,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对音乐实践课态度不积极或者基础薄弱的同学,另外同学们之间可以优势互补,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演唱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舞蹈水平较高,那么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实现艺术能力水平的最大化互补。这样不仅能够带动无音乐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本就基础稳固的学生更扎实。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中学习《爱我中华》时,这首乐曲要求展现出歌唱、舞蹈等表演,为了便于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在歌曲和表演中要学会用旋律、节奏、强拍、弱拍等音乐练习,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舞蹈,充分显示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主题,舞蹈能力稍弱的同学可以寻求小组内水平较好的同学的帮助,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选,活跃班级气氛。由于每个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法不同,在小组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认知,共同商讨决定,更加体现了小组内的团结与协作。教师也能通过对分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应用和掌握,而得到更全新的认识。

(三)器乐合作法

高中生与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擅长做律动,因此音乐教师也不要强行要求他们动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感受到音乐和获得信息。器乐合作法能够在实际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当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而是利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品。这就对音乐教师提高了要求,需要他们不仅仅掌握节奏、音调等技术,还需要提高教学方法和能力,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陶冶情操,学会享受音乐的美感。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有节奏性的乐曲把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例如《我相信》,这首歌曲比较符合高中生青春活力的形象。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发一些纸杯,再利用好课桌,将这两件物品作为伴奏的乐器,同学们可以一边唱,一边操作好“乐器”。另外我们也可以制作乐器,选择一些玻璃杯子,在里面分别倒入不同高度的水,把它调整成一个完整的音阶,然后再选择一首简单的曲子,例如《送别》,女生敲击主旋律,男生为其伴奏,男女生合作用筷子将这首曲子敲击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弹奏乐曲,也能让学生学会制作乐器,以此开发大脑。利用身边最常用到的物品作为乐器,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通过这种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意义的理解,音乐鉴赏课堂通过乐器的拓展比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四)加入舞蹈教学模式

运用舞蹈教学也是推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在“动”中欣赏的舞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们对待音乐鉴赏课的态度,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缓解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尴尬处境。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结合音乐课程的改革精神,将舞蹈作为媒介,结合音乐作品实际来设计合理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不单单只是欣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身临其境地用舞蹈去感受音乐。例如,在学习有关于民族风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自己先提前学习一些朝鲜族、维吾尔族、佤族等民族舞的基本动作,然后再教给学生们,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一些民族舞蹈,在舞蹈表演中感受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更能加深对少数民族歌曲的理解。爵士乐是一种急促又富有动感的节奏型音乐,因此在欣赏时,让学生不仅能够边听边唱,也能够模仿舞蹈动作,以此来了解爵士乐活泼、自由的风格特点。在这些丰富的舞蹈实践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是提高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因素。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通过“艺术表现”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创造音乐的思维能力,以实现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方式等等。针对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的种种现状,音乐教师要在改变自身理念和提升自身素养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艺术表现活动,并通过分组合作式学习,开展乐器、舞蹈教学法的实践来体会音乐鉴赏课堂中作品的精神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音乐鉴赏课堂不仅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体验、了解文化知识,而且要对艺术实践能力作更高规划的要求,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总体质量。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音乐作品舞蹈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冰上舞蹈搭档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我和舞蹈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