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2022-03-17 03:58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平面笔者思政

郭 群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方面,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数学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这两方面入手,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笔者从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深入探究、拓展提升、评价总结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思政渗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情境导入新课,渗透课程思政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鲜活的案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既可以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讲授“角的概念的推广”这节课时,笔者播放了我国跳水冠军在比赛时向内、向外转体1080º 的视频,然后对学生说:虽然跳水只有几秒钟,但这些冠军背后要通过怎样的训练、付出多少的汗水,才能完成这完美而又精彩的一跳?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荣耀背后的艰辛,巧妙地向学生传递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又如,在讲授“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知识时,笔者没有直接讲题,而是这样导入:“同学们,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读书方法——‘厚薄法’有谁了解吗?由薄到厚就是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了解清楚;由厚到薄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会分析、归纳,抓住本质,做到融会贯通。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老师带着同学们回顾初中与高中所学知识,思考广度是否变大了,如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到高中所学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不管是哪些知识,如果我们都能做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那同学们就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通过数学家的例子,使学生养成脚踏实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再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知识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日晷》视频,由“盘面与赤道平行,指针和地轴同向”导入,介绍线面垂直在我国古代的重要应用。紧接着笔者继续提问:“同学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去严格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呢?”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坚定了为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在师生间的互动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深入探究新知,渗透课程思政

在课堂教学的深入探究环节,笔者善于挖掘素材,以问题为载体,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能力。

如在讲授“平面与平面垂直”知识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互动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观察视频,现在有一位工人师傅在用铅垂线砌墙,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思考:(1)工人师傅这样做可靠吗?(2)观察墙所在平面与地面是什么关系?(3)如果你是小小建筑师,请你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这是什么原理?学生很兴奋,用书代替平面,笔代替铅垂线,两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在数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培养了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的成就感。

又如,在“指数函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亲自操作GGB数学软件,通过底数a的变化,画出成百上千条曲线,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冲击,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比,得出指数函数的共同性质。这比传统的“一条曲线打天下”的教学方式要直观得多。

总之,这样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专注、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尤其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探究新知。

三、拓展提升新知,渗透课程思政

在拓展提升环节,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努力选取与学生专业、生活相关的案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平面与平面平行”知识时,在拓展提升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同学们,假设你们接到了一个装修任务,在装修厨房时,怎样才能保证厨房柜台台面与地面平行呢?如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呢?有同学说利用水准器来进行检测。水准器内的玻璃管内有水,管内的水柱相当于一条直线,水准器内的水泡在中央,表示水准器所在的直线与地平面平行。

通过这种实际问题的设计,让建筑装潢专业的学生把装修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未来的职场中,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让学生“长见识、悟道理、提素养”,训练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四、评价总结新课,渗透课程思政

在评价总结环节,教师也可以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函数的单调性”这节课结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首诗:“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将诗歌融入数学课中,一方面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加强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再次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又如,在“圆的方程”这部分教学内容结尾时,笔者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圆,圆心是目标,圆弧是行为轨迹,只有围绕着圆心,双脚不停的打转儿,才能把我们的生活过圆满……数学也可以是诗,如果我们能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就能体会到数学的真正奥秘。”通过这段话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不仅有简洁流畅的美、数形结合的美、逻辑思维的美,融入诗歌文化还会让数学课堂更加完美,鼓励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不一定都要顾及,教师只要从以上四方面入手,适时而又巧妙地渗透思政元素,通过几个学期的努力,必然会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平面笔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思政课“需求侧”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