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2-03-17 07:27张迎春
英语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思政英语

张迎春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结合专业推进课程思政方面,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取得“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020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也关注到英语专业课程中教材内容侧重英语文化,忽视中国文化和主题的特点,倡导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并将其作为课堂思政的重要抓手。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英语学科的课程思政研究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包括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框架与路径、教材设计、教学实践等各领域。文秋芳(2021)提出了对外语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和实施外语课程思政的框架,为外语课程思政在实践层面提供了具体操作建议。蔡基刚(2021)呼吁实现四个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转型:从外向型跨文化教育转向结合内省的立德树人教育,从单一的人文教育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举,从去语境通识教育到专业通识教育,从文化素质培养到批判性思辨和沟通能力培养的范式转移。黄国文、肖琼(2021)提出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六要素,指出对“是什么”和“怎样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在具体的外语课程思政探索实践研究方面,国内很多学者从课程设计、思政理念实施路径、教材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王欣、陈凡等(2021)通过建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群,组成了学习共同体,通过语义学习、文本细读、话语分析、理论批评和历史语境再现等,全方位围绕文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尹晶(2021)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英国文学经典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其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不少学者聚焦教学任务设计的理念、原则与实施,探讨如何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育人结合起来,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路径(如张敬源、王娜 2021;丁凤、王蕴峰,等 2021;刘建达 2020)。在教材研究方面,徐锦芬(2021)阐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的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总体原则;孙有中(2020)认为外语教材的编写可以通过跨文化比较、价值观思辨、用外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式语言学习等方式实现课程思政。在研究外语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的同时,陈雪贞(2019)、李志英(2020)、成矫林(2020)等研究者尝试把最优化理论、情感学习理论、深度教学理论等和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进一步促进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内在契合。

总体来说,英语课程思政研究集中在理论探索和框架模式建立阶段,探索实践研究的主题分布以大学英语、高职英语课程为主,呈现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少,教学设计类研究少,具体专业课程如听、说、读、写、译的课程思政实施研究少的特点。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探索师生协同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方案设计与实施

“综合英语”课程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语言基础课程,既涵盖“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又注重语言学习的价值理性、人文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性质和特征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高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等,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所在的应用型高校的英语系自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在英语专业二年级的“综合英语”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用何兆熊主编的英语专业本科教程《综合教程》。在第三册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集体研讨了具体单元的课程思政内容和学生小组活动的主题和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思政环节,对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和小组互评等方式都非常熟悉,协同教师创建了几大主题的课程思政素材库,部分学生对写反思日志也有了尝试,表示收获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春季学期,在同样的学生群体中进行第四册教程的教学。教师继续在师生协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加入了学生反思日志活动,目的是检测课程思政活动的有效性,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

下面,以《综合教程》第四册为例,简单介绍在英语课堂进行课程思政的方案和实施情况。

(一)从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导入,挖掘教材的思政内涵

在阅读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和讲解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这一环节非常有必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展现理论逻辑,引领学生从内容拓展向方法论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不久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的,要“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

《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的主课文都是战争题材,分别是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篇演讲和讲述核武器对长崎的破坏的一篇文章,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知识、思考战争与和平,教师有必要在导入段落讲解历史知识,抛砖引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充知识体系,了解历史上的战役,开阔国际化视野。在第一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稿,让他们在演讲稿的学习中培养时代精神,体会民族复兴大任,进一步了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入,在第四单元结束之前设计了一项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小组讨论活动,使其通过活动的准备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班级里各小组的分享展示也让学生了解了战争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在核武器话题方面,教师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并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我国核武器的研究,学习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建设奋斗的远大理想。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我国对核武器使用的态度出发,了解我国的外交立场,学习外交措辞中的一些常用话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在词汇教学中挖掘词汇的深层次含义,指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综合教程》的第二单元是由题为Space Invaders和Space and Distance的两篇课文组成的,涉及的主题是“空间关系”。在词汇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当前的新冠疫情,结合新闻报道中各国的防疫措施,引导学生思考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在不同的文化中的含义,回顾我国的疫情防护工作,培养家国情怀。

第六单元的主课文是有关在海外的美国人抒发爱国情怀的一篇文章,在单元的词汇教学阶段,教师紧扣globalization,从词源的角度讲解该词的发展,从词汇在本族语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讲解国际形势对词汇发展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很有意义,学生从文化、经济等多方面举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课堂讨论之余,学生继续在课程QQ群里各抒己见,可以看出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师趁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他们一起思考如何翻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演讲的部分语句,再次从翻译的角度学习语言,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使命的担当。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

课程思政应贯穿“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融入某个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应将思政元素落实于教案编写、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与时俱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程思政的参与主体。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对话、小组合作读写、小组合作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后在反思日志中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第十单元的主课文是关于美国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比较的一篇文章,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展开热烈的辩论,阐述自己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利弊的各种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目光转移到我国的城乡发展问题上,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课后的小组活动以中国农村为主线,各小组选择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等话题进行了小组研究性学习,课后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国的农村问题,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史。各组在经过一至两周的准备后进行了课堂分享,通过口头汇报和讨论的方式,全班一起学习了农村题材相关的英语表达形式,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宣传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同时全体学生对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表达了强烈的自豪感,坚定了理想信念并强化了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对教师的启发

从两学期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体验和学生的日志反馈来看,这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是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点:注重语篇的思政素材,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依托教材但不依赖教材;注重语言学习的价值理性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做到古今并蓄、中外兼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其学会在新时代背景下创造性地使用能够传播“中国声音”的语言;注重教学法的综合使用,合理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以期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注重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把学生的“欢迎度”和教师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利用好教学日志和学生反思日志,打通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结束语

课程思政已成为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素材丰富,涉及战争与和平、科技与伦理、竞争与合作、人类与自然、爱情与友谊等主题,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阶段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指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以课程为桥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发挥了良好的育人作用。但是本研究中课程的思政育人的评价机制目前还是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为主,这种评价较间接,完整、系统的思政评价体系尚待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思政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