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2022-03-17 10:3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立体化语境媒介

林 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多样化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感、创新性的提升提供了动力。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成果与受众群体地互动,也给受众群体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视觉传达设计者引导受众群体从视觉传达设计的欣赏者转型为参与者,体现出了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双向迭代与连续发展[1]。

一 、新媒体对视觉传达的影响

(一)突出大众情感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就是与受众群体进行的情感互动,互动的媒介就是设计的作品。新媒体时代,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展示媒介发生变动,受众群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接触更加直观、便捷以及接触的频率更高,这就造成受众群体与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情感互动更加频繁。同时,新媒体的发展让传播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这使受众群体在观看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情感互动与寄托的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视觉传达作品对受众的情感满足的要求[2]。在此情况下,多数视觉传达设计者在对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受众群体的情感把握与调查,通过共性情感的融入,为受众群体情感互动提供保障。

(二)重视多感官的传达

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传播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连接点,一是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呈现的媒介,如计算机、广告牌、手机等。二是受众群体的眼睛。其中,后者直接通过媒介映射到受众群体的大脑中,以此来调动受众群体的审美和情感[3]。新媒体时代,同类信息的综合传递构成了信息流。受众群体在信息流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对单一的信息产生抵触情绪,单一信息的传播效果呈现弱化的趋势。这对视觉传达设计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信息的多元综合和多元表达吸引受众群体,从而形成受众群体与视觉传达作品的情感与审美互动,进而保证视觉的传达效果。

(三)影响了信息接收的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到受众群体的信息接收模式。从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传播模式来看,主要是以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媒介为载体,设计者与受众群体之间缺乏沟通[4]。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模式也有了改变,从原有的静态化、平面化传播,转型为立体化、交互式的传播,有效连接了设计者与受众群体。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受众群体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缺乏选择性,即作品的选择与传播过程以设计者和媒介为核心。但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受众群体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受众群体能够根据自身的偏好自主选择设计作品,从而改变了传播过程。

(四)丰富了信息传达的形式

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信息传达形式,形成了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元与多向传播,体现了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的同向丰富[5]。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提供了多元的传播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并通过这些渠道与受众群体进行互动,形成以传播、多次转发的传播模式,扩大传播信息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也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提供了多元的手段,把原有文字、声音、图像等独立媒介重新整合,形成多元融合的姿态。进一步推动视觉传达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传播内容的多元化。

二、 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一)发散性

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使原有的平面设计与三维设计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与市场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散性发展[6]。

第一,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散性体现在设计创意思想的融合与创新。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在以受众群体为主体的时代,受众群体需求的变动必然通过更多的设计创意来引流,以此来保证视觉传达的效果。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营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视觉传达设计要突破自身的行业束缚,就需要通过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地融合来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艺术性。

第二,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散性体现在设计本身的发散性上。原有的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基于平面设计,采用的设计思维也主要是平面设计思维。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VR立体化媒介,这就为视觉传达设计的立体化提供了基础。新媒体引导视觉传达设计结合多种媒介工具进行立体化转型,从而凸显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散性特点。

(二)迭代性

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了迭代性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设计过程中的持续性和作品传播过程中的持续迭代两个方面,设计作品呈现出动态化发展与多样化设计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受众群体、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群体三者之间的交互性[6]。一方面,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在作品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次序与计划逐层开展设计。这种设计流程与传统的设计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在各层设计同时开展在线交互,这就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效率与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设计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群体能够基于自身的理解与对艺术的看法对设计作品进行再次修改和传播。包括对设计作品进行简单的标注和对设计作品进行艺术性的修改,如通过PhotoShop等工具对原有的sheji 作品进行调整,从而使设计作品的传播周期得到有效地持续与迭代。

三、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

(一)从二维平面向多维立体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技术不断发展,受众群体对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多维化立体化发展。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呈现的媒介主要是二维平面,导致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设计与编辑方式的主要是二维平面。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VR等立体技术的发展为多维化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多维立体化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承载的信息量不断丰富、形式更加新颖,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得以充分展现。

(二)由静态设计趋向动态设计

静态设计主要是平面化的设计方式。如,以广告牌、画布等为媒介进行视觉传达作品设计。动态设计则是兼具了视频、人机智能互动、虚拟现实技术等多元技术手段,赋予设计内容动态性特点。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发展,既为受众群体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同时也最大化地发挥了视觉空间的作用。

(三)物质设计向非物质设计发展

物质设计与非物质设计的主要区别是设计作品的呈现载体,即物质设计以画布、电视等物质性媒介为载体,非物质设计则是能够在空气等环境中进行立体化地展示。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媒介变得更为多元化,设计作品既能够在物质性的媒介上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在非物质媒介中进行信息的呈现,体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同时也成了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语境下主要的创新趋势之一。

(四)单向传递向交互式传递发展

单向式传递是指受众群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之间的信息传递,交互式信息传递主要是在受众群体与作品内容互动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受众群体与受众群体、受众群体与作品设计师之间的多元互动,进而为受众群体对设计内容的深化理解提供基础。新媒体语境下,由于信息传播媒介的智能化,提升了受众群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获取过程中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交互式发展,能够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互动体系,搭建多元化交互矩阵。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者快速把握受众群体对视觉传达设计内容的偏好与反馈,及时捕获受众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变化。视觉传达设计交互式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后续调整与优化提供参照,同时也为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发挥提供实时信息。

(五)视觉传递向多感官传递发展

视觉传递的多感官化是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传播的关键路径。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调动的是受众群体的视觉,体现出了信息传达感官的单一性。在新媒体语境下,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多维立体化和动态化的发展,能够综合调动受众群体的听觉、视觉与触觉,形成多感官的信息传达,为多元互动的形成、受众群体的情绪与行为的调动提供了多维化的刺激。

四、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方式

(一)结合新媒体手段,突出设计作品的互动性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基于受众群体理解的视觉语言,同时也是设计者与受众群体之间的艺术交流、共鸣,从设计创意到设计的传播,无不彰显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性。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途径与表现载体更加多元化。设计作品能够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拓展自身的传播空间与影响范围。在此背景下,设计师应当以传统设计经验为基础,以提升作品互动性为导向,结合新媒体手段,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探索,推动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科技的有效融合。

第一,新媒体语境下,设计师要对设计理念进行调整,将创新设计思维贯彻设计全程,从多种设计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同时,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也要形成受众群体思维,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对设计进行思考,以此为后续的作品互动提供交接点。适合的设计理念可促进设计师与受众群体形成设计作品的共鸣效果,使受众群体充分体验到设计作品本身的艺术感,从而使传播效果得到提升。

第二,设计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做好视觉传达中的互动设计。一方面,设计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众群体的主体作用,通过采用互动性较强的传播渠道,为受众群体提供一个碎片化“集成”的渠道,引导受众群体进行自主选择。另一方面,设计作品的展示要做好即时互动与反馈信息采集的工作,通过在展示区设置留言板等方式,为受众群体意见的反馈提供保障。

(二)创新应用科学技术,丰富传播效果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媒介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产物,使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媒介的应用与融合,而媒介技术的创新也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以此来激发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生命力[7]。

第一,视觉传达设计逐渐从静态平面趋向动态与立体化的发展,以此来确保设计作品的具体成效。如,在视觉的投影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激光传达技术保证传达的质量,提高特效的传达效果。同时,设计师也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视觉设计作品的立体化展示,捕捉设计作品各个细节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来杜绝设计作品中的细节性错误与瑕疵,为传播效果的优化提供高质量产品的保障。

第二,视觉传达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动融入科学技术化的视觉传达过程,积极与科研机构联合,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如,通过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协会与科学技术研究所、高校之间的合作,结合行业发展的需求探索先进技术的融合及研发。

(三)引入新媒体元素,打破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思维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推动自身的创新探索,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进行整合,形成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形态与新应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第一,在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开展的过程中,以新媒体需求为基础,将新媒体中呈现出的视觉要素综合应用到版面设计过程中,打破要素与传统版面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束缚,进一步释放视觉传达设计的活力。此外,视觉传达设计要依托新的理念与思维,在与新媒体交融的过程中,主动拓宽新的空间。

第二,在视觉传达设计长期的实践与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经验与理念。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融合创新的过程中,要以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理念为基础,确保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意义与形态得到有效的传承,这也是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探索的基础与前提。

五、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既要能够主动融入新媒体环境中,更要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渠道的优势,提升自身的时代适应性,以此来满足受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促使设计者打破专业的束缚,对设计创意进行创新与调整,对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立体化语境媒介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书,最优雅的媒介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跟踪导练(三)2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