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学思之窗”板块教学探究

2022-03-17 13:13杨雪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思史料栏目

杨雪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历史教材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同时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所在,因此,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课程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是十分关键的。由于“学思之窗”栏目与其他辅助文板块相比,在结构、特点等功能上有其独特之处,值得历史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学思之窗”栏目作为研究对象。这一板块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因此,对于如何深入挖掘“学思之窗”板块,并在教学之中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思之窗”栏目的内容与特点

“学思之窗”栏目的设置问题,是由于在有限的正文篇幅中,无法详尽说明,解释呈现的知识内容,通过一些思考题的设置则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通过横向拓展这一知识点延伸涉及的内容或者纵向发掘教材正文中不曾深入的知识点。这样的设置方式,既能培养学生通过思考而获得信息,并构建教材知识结构,又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并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要点的记忆与认知。“学思之窗”栏目的设置有以下特点:

其一,“学思之窗”栏目中对于思考题的设置有创新之处,部编版教材中,每一个“学思之窗”栏目都是由材料与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构成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浏览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学思之窗”栏目设置简洁明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文字史料或图片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史料分析能力。

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的辅助文系统包括:学习聚焦、历史纵横、史料阅读、思考点、学思之窗、探究与拓展。“学习聚焦”栏目以简短的文字将某一子目的重难点问题做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快速接收这一知识点;“史料阅读”栏目则是通过史料佐证这一时期的措施、事件、人物事迹等等;“思考点”栏目则是针对正文中的某一名词或某一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挖掘,究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纵横”栏目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例如第9 课“历史纵横”的内容——北宋的募兵政策、第22课的“济南惨案”等,通过这一扩展延伸,有助于学生理解正文部分的内在逻辑;每课课后的“探究与拓展”的呈现内容十分贴近高考题的设置,同样以“材料+问题”的形式出现,与“学思之窗”栏目虽然呈现的结构相同,但是在内容、深度等方面大不相同。与其他辅助文相比,“学思之窗”是以史料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构成的,以达到“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的方法,自己得出结论,这才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的目的。

二、“学思之窗”栏目功能分析

“学思之窗”栏目对于学生吸收历史学科知识,培养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下面将从学生学习功能以及教材编写新意两个方面介绍。

1.学习功能

首先,“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学思之窗”栏目肩负着这一重任,它既是对未掌握的新知识的学习,又是对已有的旧知识的重塑,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检验知识,巩固知识。可以说,“学思之窗”栏目精巧地落实了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知识体系、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 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本课在“学思之窗”栏目中呈现的材料是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图片,通过这一材料解释说明正文中作为“影响”总结的“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一句。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式与学习历史学科的独特习惯。

其次,“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中学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的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一段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分析和判断。同时,“在历史学科的诸多能力中,历史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以历史情境导入知识,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将史料与问题建立直观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历史辩证能力。

最后,“学思之窗”栏目准确的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2 课中,利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原因为媒介向学生介绍唯物史观中强调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外历史纲要》第13 课的“学思之窗”栏目则是依据史料内容,通过理解、分析,探寻历史真相,提升鉴别水平,从而落实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2.教材编写新意

《中外历史纲要》中“学思之窗”栏目更加贴近历史学科高考的需要。虽然部编版教材2020 年才开始在各省市陆续使用,新教材使用后的高考还未到来,但是部编版教材能加贴近、契合我们目前已知的历史学科高考模式。例如第15 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思之窗”栏目与2020 年全国II 卷第47 题均是以材料理解题呈现,根据已有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某一事件原因,部编版教材在呈现形式上越来越贴近高考题,这样的设置帮助学生在课堂之上就能积累大量的做题经验,培养其应试能力。

部编版教材相较于其他版本教材来说多了一些新鲜的、贴近时事的材料。由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依据心理认知产生变化,因此,为保持学生对学习的高度热情,在教科书的编写中适当使用与时俱进的、生动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材料至关重要的。在第九、十单元,部编版教材“学思之窗”栏目就大量使用了习近平会议讲话内容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新材料,由于材料的时代较近,学生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易于形成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学思之窗”栏目运用反思

1.“学思之窗”栏目运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层面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极容易忽视“学思之窗”等辅助文系统。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教师更加注重史料教学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众多教师忽视了课本中提供的史料内容,例如“学思之窗”“探究与学习”等栏目提供的新型史料,这也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教师运用“学思之窗”栏目的方法较为单一。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较多历史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偶尔会提及“学思之窗”栏目,对于该栏目的处理方式也多为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教师进行简要讲解,并没有将这一栏目作为课堂讲授的亮点,因此,对于该栏目没有预留太多时间。

(2)学生学习层面

学生对于“学思之窗”栏目的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生认为,教科书中设置“学思之窗”栏目是为了产生历史学习兴趣,补充历史课外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该栏目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学生未能认识到“学思之窗”栏目对于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此外,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在问卷数据分析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对于“学思之窗”栏目的兴趣不大,并且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材料理解起来有难度,没有兴趣阅读。比如第17 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课中的“学思之窗”栏目,呈现了大段落的材料,需要学生在大篇幅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由于文字的叙述方式比较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师的要求之下,又不得不阅读这一栏目,因此,对于本栏目的兴趣锐减。

2.“学思之窗”运用的教学建议

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对于学生的学情、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能力水平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如何,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何,这是在教学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应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视手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重视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栏目,充分理解编写者设置“学思之窗”栏目的意图,不应该只关注思考题的问题与回答,而应该发掘该栏目材料内容与正文之间的关系,将其看作本课题的有机整体,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充分利用“学思之窗”栏目提供的图片、史料等,已到达攻克本课重难点的目的。由于“学思之窗”栏目的独特结构,这也侧面印证了该栏目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既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又便于将学生带入历史课堂的思考氛围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有效结论。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又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与策略,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且每一课的课程目标落实要求不同,所以教师在一节课上是否使用“学思之窗”栏目以及如何使用“学思之窗”栏目等应该做出灵活处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这一栏目,才能发挥“学思之窗”板块的最大价值。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向学生传授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传授学生历史学科学科的方法,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思之窗”栏目正好提供了这一契机,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思考题,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之一。因此,正确运用“学思之窗”栏目对于转变“教”与“学”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学生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学思之窗”的重要作用,通过自我阅读、探究思考等方式,在教材中自行获得历史知识,相较于教师的传授更具有说服力,并会加深印象,自行思考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在这一过程之中,锻炼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因此,学生在“学思之窗”的日常训练之中应该加强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扩展与补充,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认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者这一身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一身份,建立平等的、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思之窗”栏目是《中外历史纲要》教材辅助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研究的重点部分。笔者通过对《中外历史纲要(上)》深入研究,认识到“学思之窗”栏目作为拓展性知识,对于正文内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并且,因为“学思之窗”栏目是以材料与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在贴近了高考题型的同时,还因为其独特的呈现形式,因此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还可以激发其独立思考、提取有效信息,并依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能够形成史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桥梁。

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扩宽“学思之窗”栏目的资料,引领学生理解唯物史观,在这一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历史解释能力,充分发挥、挖掘“学思之窗”栏目的资源,从纵横两个角度落实时空观念,将“学思之窗”栏目放置在整个历史教学资源之中,组合搭配“学思之窗”资料,厚实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思之窗”这一栏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思之窗”栏目对于教材整体而言,增添了史学性、思考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内容来扩展学生的史学视野,既可以有效串联师生互动,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供了新的契机。综上所述,“学思之窗”板块值得教师和学生继续深入挖掘,其研究意义也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学思史料栏目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关于栏目的要求
史料二则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我的学思历程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