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驱动:小学数学网络教研样态研究

2022-03-18 09:29朱家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网络教研

朱家浩

摘要:教研活动作为以校为本开展的研修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能力发展以及学校教学品质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线下教研活动存在学科难以“融合”、研讨难以“深入”以及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为改变这种教研现状,作者积极尝试搭建支架驱动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即搭建“网络联结”支架驱动教研的学科融合,搭建“网络互动”支架驱动教研的深度研讨,搭建“网络反思”支架驱动教研的效果反馈,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支架驱动;网络教研;样态建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5-0063-03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网络研修,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着力打造良好的培训生态环境,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教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学校仍以线下教研的方式开展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难以“融合”;二是研讨难以“深入”;三是效果难以“评估”。

面对线下教研存在的不足,笔者尝试引入网络教研的方式配合线下教研,以期助力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 搭建“网络联结”支架,驱动教研的学科融合

学者陆启威认为:“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要抓住核心科目的本质和特点,拓展合一、总分有序地学科相融。”教学需如此,而教研也应如此,要打破学科间的固有屏障,实现多学科的共同教研。

1.以“线上辩学”为媒介,实现交互发展

辩学是指应用自己的教学理念或结合学科理念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或呈现的观点等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讨论。同学科教师的辩学容易让教师的思维受局限,若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进来,既充当学生的角色,也担任教师的角色,双重角色的加持会使得体验更真实、感受更深刻。为了不给授课教师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可采用钉钉直播的方式,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在公众留言区及时发表自己观看的想法,实现思维的碰撞、认知能力的交互发展。

例如,在教研《三角形的认识》时,采用钉钉群直播的方式,让语文、科学、美术、信息等学科教师一起参与教研探讨,老师们在留言板中从各自的学科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看想法,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念的理解”“如何画高更方便准确”等,他们还能从学生的角度解读学生的问题,如“是不是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高为什么要从一个顶点开始画”等知识应该如何教学。通过不同学科教师激烈的辩学活动,能形成初步的教学认同,能让之后执教的教师有更多的思考方向,有效地整合实现教师间的交互发展。

2.以“线上议题”为纽带,实现协同发展

议题是指对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讨论,因此,通过课题的讨论引领学校教研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课题讨论成了少部分人的事情,很多教师由于课程冲突等无法参与其中。因此,笔者尝试开展“互联网+”的线上报告直播活动,增加教师的自主选择性,通过课题直播活动的引领,使得学科间加强沟通与联系,促进学科间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题“小学低段数学学生提问能力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线上开题时,教师们关注到“学生提问”,引发了其他学科教师的思考,在论证环节开启了不同学科间“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讨论。在一个课题的引领下,联动其他学科共同开展研究,定期进行课题推进研究的主题式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中,不同学科团队可以将阶段性研究成果与困惑提出来,大家相互学习与帮助,真正促进各学科间研究的共同深入。

● 搭建“网络互动”支架,驱动教研的深度研讨

从教研的调查来看,教师们缺的是时间与空间,为了促使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参与者与收获者,笔者尝试建立“网络活动”的教研活动,选择教师们都合适的时间,这大大增加了教研的实效,使得教研的内容越挖越深,让教研变得更加真实、扎实。

1.基于深度思考的“主題式”网络教研策略

“主题式”网络教研是指教师借助互联网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的深度教研,主题的选取可以源于学科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是学生的易错知识点,还可以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等。针对多角度的教研内容,笔者建立问题资源库,教师们可以将教学中出现的或思考的教研点选择好学科与年段后,自行编辑、简单分析,并在定性后上传,教研组长在后台查看教师们反映的问题,根据问题的占比确立教研的主题,帮助教师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例如,笔者通过分析系统后台发现教师们关注到几个重点问题:简便计算能力如何攻破?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如何增强?学生提问能力如何培养?……笔者按人数的占比高低确立了“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研究”的教研主题,同时提前一个星期在网上公布教研主题,教师们可以充分查找资料并进行简单的实践,最后将自己一个星期的研究在网络教研中进行汇报,采用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研究。在每位教师表达完成后,大家以在线连麦的方式进行有效方法的筛选,将一致认为可行的方案进行下一轮的课堂实践,实践后再研讨,在不断深度思考与研讨中最终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

2.基于思维审辨的“剖析式”网络教研策略

“剖析式”网络教研是指借助互联网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度剖析,重点关注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而开展深层次的过程性分析研讨。在此网络教研中,可以围绕一个细小的问题点、一道挑战性题目或者教学的某个环节等进行过程性的剖析与研讨。注重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度,可以通过连麦的方式表达想法,充分体现网络教研的有序、方便等特性。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线下教学完成后,笔者开展了线上的研讨活动,教师们围绕“以问引学理念下如何突破学生提出真问题”进行研讨,最终剖析出教学情境的引入。教学时出现“黑袋放5个、10个、N个乒乓球”,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理解N的含义,这时教师呈现提问窗口“你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学生提问常见的是“再放入一个确定数(如5个),现有几个?”,教师一般不解决问题,等待学生把“减法类”“乘法类”与“除法类”问题提出来,但学生很难提出,缺少方向性。因此教师们讨论修改环节,根据教师发言,教研组长总结出先解决“加法类”问题,深刻理解N+5的含义,再抛出提问窗口“你还能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吗?”,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提问的方向,使学生更容易提出其他三类问题。剖析问题能逐渐打开学生的提问、创新思维。

● 搭建“網络反思”支架,驱动教研的效果反馈

教研反思是教师前行的阶梯,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在教研反思的过程中,借助“线上问卷单”与“线上资源库”,能促使教师寻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以及薄弱点,从而增强教研的实际效果。

1.创“线上问卷单”,提升教研质量

问卷单是收集与掌握教师教研质量的一种重要工具。线上问卷单既是对教研活动过程的一次整体性评价,也是对自身教研的二度思考。设计线上问卷单可以快速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整理与必要分析,增加了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在设计线上问卷单时,笔者结合教研的实际需要,设计了“教研方式”“教研内容”“教研过程”“教研收获”“教研建议”五大板块,全方位捕捉教师对教研的真实感受,从而推进教研的不断创新,助力教研质量的提升。

例如,笔者通过问卷星设计了五大板块的教师教研调查问卷(如上表)。通过教师教研调查问卷单的设计与实施,让教师在线填写调查问卷单,再次回忆与感受教研的整个过程,加强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提升教师的综合学科素养。笔者通过系统后台对教师们的回答情况进行及时、系统的了解,使得之后教研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2.创“线上资源库”,提升教研品质

线上资源库用于存储教师的教研过程性资源,线上资源库依托网络进行资源的保存与提取。线上资源库账号设置有总账号(学科分管领导管理)和子账号(每位教师自行管理),教师可以定期上传教研照片、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个人材料至自己的账号内,需要时能快速检索出相应的教研资源,也方便总账号对子账号内容的监管与提取,从而不断提升教研的品质。

例如,在教研《负数的认识》时,整个团队一共研磨了5次,故出现了5次课堂教学展示,伴随着7次的课例研讨(1次教材分析,5次课后研讨,1次研磨总结),教师们可以按研磨的时间顺序或按种类将每次的研磨照片、修改后的教学视频、每次的观看记录表与课后反思表以及撰写的课例征文等过程性教研材料,有序上传至个人的线上资源库,这能促进对阶段性成果的对比,感受到每次教研的目的与意义,从而对教研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教研活动已然成为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以研促教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因此,面对线下教研存在的诸多不足,笔者积极搭建网络教研“三支架”,以期促使每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网络教研中不断收获与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岩.小学数学网络教研模式创新与实践刍议[J].教育界,2021(20):36-37.

[2]黄海燕.线上教研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教育,2021(09):42-43.

[3]李光.校本教研求实效 务实创新显特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02):27.

3618501908217

猜你喜欢
网络教研
创新网络教研途径,促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我的成长阶梯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网络教研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网络教研平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