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创新方法探讨

2022-03-18 04:58计晓蕾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段落培育文本

计晓蕾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创新方法探讨

计晓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28)

培育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培育小学生形成的一项基本能力,概括能力在阅读课程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阅读概括能力,通常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展开有效阅读,初步感悟文章中各段落大意,深切理解文章作者想要阐述的核心内容,从而体会文章作者通过文字语言要表达的情怀思想。具有优质阅读概括能力的小学生,不仅能够迅速提炼文章中心寓意、把握文章思路,同时这项能力能够使小学生语文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从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发展视角来讲,其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的概括能力培育手段进行探讨,提出具有一定参考性的创新教学手法建议。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创新策略

唯有小学生运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对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并且不脱离句意,才能算是真正把握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小学生的概括能力确定其是否阅读到位,它既是小学生对语文综合运用方面能力的体现,又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展现。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语文阅读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而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总体思想,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逻辑思维意识,创新阅读教学手法,通过文本全面发掘能够使小学生概括能力得到培育的关键点,从而使小学生阅读概括方面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重要性

“概括”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方面能力体系结构中,是最基础的技能。小学新课程标准里虽然没有直观对“概括”这个名词进行详细表述,但是从二到三学段的阶段性阅读方向中,却可以看到对“概括”有关实训点方面的表述。在小学第二学年段,也就是三年至四年级的语文阅读任务中指出:“能够初步掌握文章作品的核心内容”,在小学第三学年段,也就是五年级至六年级阅读任务中指出“阅读阐述性文章,要善于紧抓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经过,大致描述使自身具有深刻印象的人物、事件细节以及故事场景”“进行诗歌阅读,要大致把握诗词寓意”。从这些对阅读任务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对小学生概括的能力进行培育,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一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估衡量,极其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小学生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听、所读的文章内容,转化成自身的思想认知,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将其表述出来。在这之中,就关联到了小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有效概括的能力。一篇文章不管文体怎样、语言模式怎样,必然有其独特的行为线索。概括通常都就是文本中的框架主体,以简练的手法直观地将文本脉络、思路突显出来,有益于小学生更加深入地将文本结构线索理清,感受文章作者谋篇选材时候的匠心独具,也有益于小学生更精准地依照具体要求将信息提纯并进行简洁表述。具有优质的概括能力还有益于小学生,对所学的语文专业知识予以归纳、总结与梳理。概括方面能力的有效培育,能够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学习的语文内容知识进行梳理时,更加具备清晰性与条理性等特点,这毋庸置疑是教给小学生一种高效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总之,概括能力在小学生对文本阅读进行深入理解的环节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意义,是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

二、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创新策略

(一)以生为本,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增强小学生概括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小学生概括方面能力,是无法立即达成的,需要一个长期持续开展的过程。基于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与中心,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依照小学生实际阅读水平,有序制订培育小学生阅读概括方面能力方案。在阅读教学中,初步对小学生概括能力展开培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带动小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读,促使小学生在进行朗诵时逐步把握文章重点,为接下来的阅读概括手法教学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概括手法展开教学的阶段,应首先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作为小学生进行练习的素材与教学案例,以此加强小学生阅读文章的自信。随后,教师再将稍有难度的文章逐步导入,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和指导原则,逐步提升小学生阅读概括方面能力。

(二)从字词着手有效培育小学生语文概括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领小学生采取联系上文、下文理解、查词典、协作探究、结合符号标点理解等手法,精准了解词句包含的深层含义。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且适当创新其形式,避免小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引领小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探究到概括的窍门,最终使其做到熟能生巧。比如,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壤”这个字时,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预习,让他们自己查词典,对字意进行理解,组不同的词语了解它表达的意思。小学生会自主察觉到此字偏旁是“土”部,是会意字,部首“土”,松软的土,就是可耕种的土地,土壤的意思。小学生通过对字形进行分析,找准此字部首从而推测出字意,就很容易地将这个字记在脑海中了。

(三)通过领会句子含义学会初步概括段落大意

文章的每一自然段落中的各层次都是以转折、因果、并列或者分总等多元化结构模式存在的。语文教师让小学生通过多元化模式对文本进行阅读,并理清文本中蕴含关系,理解文本中各自然段落的中心思想。在小学生对段落中句子初步理解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文本自然段落中一些简洁概括的句子归纳概括段落意思。自然段落中心句通常有如下特点:其一,一般在段落起始环节的中心句子有着总述与概括的作用。其二,通常处于段落中间的句子起到启下承上的作用。其三,一般在段落末尾的句子起到总结与归纳的作用。其四,有着加强印象效果与强调作用的段落中心句子,通常所处位置在段落的结构与开头部分。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通过多元化方式的训练,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段落中心句特点,从而使其能够更精准地抓住自然段落蕴含的核心寓意。

(四)通过熟练阅读提升小学生对文章进行概括的能力

培育小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教师经常组织一些阅读教学活动,并注重练习的质量。所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课上,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进度,并在合适的时间考查其阅读概括水平,并经常对学生说明其重要性,引导小学生自主对文本大致寓意进行概括和分析,使小学生能够在进行练习过程中实现“熟能生巧”。阅读概括方面联系应该循着层层递进方面理念,从小段落层层推进再到多段乃至全文,让学生能够得到适应的过程。除了对教材进行阅读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关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层次的小学生实际学情,将其予以有效结合,给小学生提供与其相应的延展阅读文章,使小学生阅读文章数量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展开阅读概括能力的强化练习。对于那些小学生在阅读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对他们在阅读概括上存在的不足加以重视,得以推进小学生阅读概括方面能力持续提升。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小学生熟练阅读课文的方式,带动他们有效感知文章整体,以此培育小学生对段落大意进行概括方面的能力,推进小学生能够熟能生巧地阅读与理解文章。比如,教师在向小学生讲述《爬山虎的脚》,首先通过让小学生对课文整体进行通读,使其初步感知课文寓意:写了校园内墙上都是爬山虎。我家小院墙上也有爬山虎,在房子顶部也有一大片的爬山虎植物。然后再让小学生阅读课文,大致弄明白全文梗概,帮助小学生读懂“嫩红”“嫩绿”“漾起波纹”等词句意思,接下来帮助小学生读懂“弯曲”“牢固”等词,引领他们对文章段落意思展开概括熟读。指导小学生划分出此段文章一共包含有几句话,都各自描写了什么。随后再让小学生仔细对全文进行阅读,引导小学生自主对文章整体进行概括。应用与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概括的过程,让小学生们在对此段文章进行品读中,回味与感悟归纳总结段落寓意的手法过程,教师再试着引领小学生自主对各个自然段段落寓意进行概括。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交流探讨,提高其概括能力。最后通过让小学生对文章全文进行品读,使其能够深刻体悟到文章中蕴含的感情。

(五)引入小组协作方式促使小学生互动学习

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概括时,会将其融入自己的主观认知,在一些情感色彩比较浓烈的文章故事中,不同的学生对其概括将会具有较大差异性,从而给出不同的阅读总结与概括。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将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引入,推进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本段落意思进行综合性总结与概括,从而使小学生对文章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得到增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阅读模式的环节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视角概括文章相应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时保持创新意识,并注意思维逻辑,通过干练的语言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表述出来,从而更进一步使小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方面的理解程度获得有效深化。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后,其概括能力将有一定的提高,这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阅读难度更高的文本文章,比如名著阅读,并指导小组对阅读过的名著编写内容梗概,扩大阅读总结的范围,也可以根据书籍的章节数分配小组成员任务,深化练习。进而从字句与段落上延伸至书籍整体,从而使培养小学生综合阅读文本能力任务目标获得有效达成。

(六)阅读教学中运用概括手法提升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

阅读教学的教学意义是希望学生能够提升情感认知,增加词汇积累,丰富资历见识,而小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教师确定小学生是否读懂文章、掌握中心的一种检查方式。总的来说,语文教师需要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小学生对如下阅读概括手法进行掌握:

第一,在阅读教学进行中运用扩充文章题目的概括方法。一篇作品的题目,通常就是这篇作品的“文章主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文眼,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将文章大意和主旨为学生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让读者通过扩展主题联想文章主要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许多文章的主题都充分概括了文章整体,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对文章展开阅读概括时,可以从文章的题目着手,在对文章题目表面予以理解的性质上再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拓展文章题目的含义内容,进而帮助小学生概括整体文章的内容。比如,在对《精卫填海》文章内容展开阅读并进行概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此课文题目为切入点,进行延展式概括:《精卫填海》主要描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在海边玩耍,淹死在海中,死后变化成为一种小鸟,每日从山上衔来草木和石头投入大海,发出“精未、精未”的声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重复做这件事。从此课文中,使“我”也就是小学生获取到了百折不挠的个人意志与毅力。

第二,在阅读教学进行中运用合并式段落寓意概括方法。语文教师在展开概括教学时,可以将段落作为最基本的文章单位,通常情况下,文章都是有多个段落组成,并且每段内容都会有不同的作用体现,通过引导学生将多段落进行有效合并,进而理解整体寓意,有助于对整篇文章进行有效概括。在运用此手法展开阅读概括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小学生对整篇文本进行通读,明确在这之中哪些是次要段落,哪些又是主要段落,并在实践应用中注重段落主次,选择主要段落概括,并且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段落在文章中会存在重复表达同一主题的现象,针对这种段落,可以适当删除与其相似的避免出现无效概括,增加概括的见解性。比如在《各具特色地民族》的文章内容中,主要描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傣族居住的竹楼和客家族住所两种具有极大差异性的民居,文章中各段落分别展现出傣族和客家族具有的不同民俗特点。所以,小学生在对其进行概括时需要完全弄懂段落特点,并将其综合和提炼,由于民族特色有两种,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确定内容后再描述。

第三,在阅读教学进行中运用语句摘录式概括方法。有一些文章里包含有文本引言、总结句、段落过度句等文章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词句,这些句子有非常强的概括特点,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概括时,可以对文本中此类内容句子进行摘抄,再进行轻微调整和改动,进而将主要内容快速呈现。比如《矛和盾的集合》一文中,就很符合上述观点,比如“是的,谁善于将他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此文章进行学习时,可以将此关键句子摘抄下来,并将其进行润化改造:坦克这种战争武器的自卫能力可以和盾相比,而具备的攻击方面能力又可以比作为矛,它属于攻防于一身,所以就成为了战场上的利器。也就是说,谁擅长将别人的优点归于己身,谁就会成为胜利者,这是此篇课文所要重点讲述的道理。

三、结束语

对小学生阅读概括方面能力进行培育,有益于核心素养与语文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自身思想建设,进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大概括方面能力培育工作的关注力度,以生为本,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增强小学生概括的能力。以字词作为切入点,培育小学生语文概括的能力。通过引导小学生对句子含义进行领会,使其学会初步对文章段落大意进行概括;通过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熟读,提升其对文章进行概括的能力;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小组协作方式促使小学生互动学习探究;通过文章题目扩充式概括、段落寓意合并式概括、语句摘录式概括等多元化创新教学手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使培养小学生阅读概括方面能力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从而使语文整体教学质量获得有效提升。

[1] 苗运芝.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家长,2021(16):141-142.

[2] 王颖.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1(03):61-62.

G252.17

A

1002-7661(2022)05-0007-03

猜你喜欢
段落培育文本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