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小学美术教研工作有效性浅探

2022-03-18 04:58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术课教研美术

田 龙

“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小学美术教研工作有效性浅探

田龙

(永登县新城区小学,甘肃兰州730300)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呈现出发展新要求,教师需加强教学改革工作。而学校需根据新时期的课改需求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在具体的教研实施路径和方法上进行有效创新,从而全面提高教研的合理性。文章,主要从教研角色定位、数据库中心、教研环境网络化以及评价精准化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互联网+”;小学美术;教研工作

新教改的有效落实给小学阶段的美术课教学提出全新要求,教师要切实关注美育的发展目标,关注美术课程具有的教学地位。学校需积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针对美术学科的教研活动进行有效创新,在具体的教研载体和实施方法上进行有效创新,从而提高教研工作的综合时效性,为教师之间针对美术课教学革新提供重要的行动参考。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美术教研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在小学阶段随着课改工作逐渐深化,美育的目标和地位越发显著,相对应地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划也逐渐提出全新要求。学校为了充分发挥美术具有的美育功能,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艺术赏析空间,促使其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意识,提高整体的艺术表现力,需要从教师教研角度出发加强思想重视,通过有效教研积极探索比较合理的育人思想,在授课的思想、方法上做出革新,从而保证构建的美术课堂无论是在环境体现上,还是在具体的授课模式上都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然而,随着教育事业逐渐趋向于“互联网+”的方向改革发展,传统的教研工作逐渐呈现出一定弊端,单纯依赖线下的方式开展教研工作,将导致具体的教研空间和载体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同时也会给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研讨造成很大的局限,严重制约教研工作的效能,也给美术课程的深化改革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积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确定全新的教研工作目标,围绕美术课程的改革发展需求,对具体的教研工作进行优化探索,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功能,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美术课能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也能够助推美术课向着课改的方向不断深入,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品格和创新素养。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美术教研工作的开展原则

从当前的小学美术教研工作角度来看,教师想要通过依靠“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员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先做好对其开展原则的分析。因为该原则不仅可以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方向,还能够约束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行为,这对于小学美术教研工作有效性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是“互联网+”技术在小学美术教研工作中予以应用的基础原则。从教师的教研工作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作为集科技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创新性教育技术,其可以给教师的教研工作带来诸多方面的辅助,如资源收集、线上交流等。但是,只有当“互联网+”技术在恰当的方面予以应用时,其优势才能够予以显现,如果应用不当优势也会变成劣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保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教研工作能够与自身工作需求相匹配,并能够给自己的教研工作带来积极作用。目前,部分教师在了解到“互联网+”技术优势后,会对其存在滥用的情况,这不仅无法给教研工作带来应有的辅助作用,还会造成优秀教研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保证“互联网+”技术可以给教研工作带来良好的辅助,保证其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得科学、合理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准则。

(二)按需供求

按需供求是指根据需要进行资源或内容的供给,将其作为“互联网+”技术在小学美术教研工作中的应用原则,可以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重要辅助。从教师的教研工作角度来看,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让教研工作更高效,所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必须要以教师的教研需求为前提,在教师产生需求之时给予恰当的辅助,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研工作,提升教研效率。例如,有教师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效果上始终不太理想,这时其可以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观看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并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研讨,找出优秀教学视频中的关键点,然后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其融入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帮助自己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更从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美术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举措分析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想要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自己的教研工作水平,就必须要做好多方面工作的统筹设计,并进一步做好自己与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教研角色重新定位,共同体意识逐渐凸显

互联网时代的有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阶段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促使其逐渐趋向于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师面临的工作挑战也在不断提高,需要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并在现代载体的有效支撑下与其他教师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有效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从而共同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因此,为促进网络教研工作实现深入革新,学校需根据美术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加强教研思想有效宣传。让广大美术教师能够对自身承担的教育职能形成准确的认识,从以往的独来独往式教育,转变为合作式、讨论式的教研活动。也就是说,组织美术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就优秀的育人思想以及先进的授课模式进行有效探讨。在这一环节中,基于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实现以网络课为核心的线下共同教研及以网络为基础的线上教学研讨,由此做到在丰富教研资源的同时,解放教师的身体。例如,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视频资料,然后在教研组内进行观摩和教学研讨,以学习者的身份了解和探究优秀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的行为,找到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教育技术进行互动交流,针对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难,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方向,由此做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起共同体意识,为教研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二)构建教研数据库中心,促进教研内容融合创新

在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美术网络教研体系的过程中,学校需在教研资源方面加强整合力度。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科学构建数据库资源储备中心,从而将比较重要的教研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从而让美术教师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储备,让其能够在此基础上针对美术课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有效探讨,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在美术领域的综合赏析和学习能力。例如,教师深入搜集生活中存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术资源,如经典的民间美术素材、趣味的美术游戏,以及传统的美术工艺品等。然后利用互联网对美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引导教师之间有效分享和讨论美术教研的主要内容,让教师自身能够掌握丰富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针对美术课内容进行合理创优,保证实施的美术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在构建教研数据库过程中,数据库中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包罗万象、足够丰富,因为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只有让数据库最大限度包含各种各样的资源和内容,才能够争取满足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需求。为此,除了要在数据库中做好前文所述内容的收集与管理之外,还需要对本校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视频以资料的方式进行收录,这样既可以让该教师在课后通过回顾视频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让其他教师通过欣赏该视频进行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举一反三,让大家可以在课堂视频实录中获得进步与提高。

(三)教研环境网络化,趋向智能技术支持

为促进美术教研活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有效创新,教师需从教研环境出发进行合理优化与创新。重点开发网络化的资源载体,就具体的教研空间与互动体系进行创新设置。从而保证构建的教研环境更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美术教研的整体执行效率。学校可以在资金上加强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综合教研,让广大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教研环境,从而更好地完成美术教研工作。例如,可以在线上交互平台的支撑下,组织美术教师之间就课程规划设计以及教学施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不断优化具体的执教方案。教师不妨从美术赏析教学角度出发,通过线上互动探索如何优化赏析教学环境,从创设赏析情境、组织合作赏析以及拓展写生训练任务等方面出发进行合理规范,从而保证美术教师针对课程革新开展的教研工作效果更加突出,得出的育人思想和总结的方法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四)校际交流教研资源共享化,教育改革均衡发展

学校需高度重视美术教研工作规范开展,深入发掘“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以及具有的载体功能,将校际交流建立起有效的关联。立足于素质课改的发展趋势考虑对具体的教研目标进行明确,并让不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之后,借助微课等载体对优秀的教研素材、理论资料等进行全面整合,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合理构建资源共享中心。并创设智能化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方便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共同探索当前美术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并合理分享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源和经验,从而让不同学校的美术课堂环境以及具体的施教方法都能够获得有效优化和改善,推动美育工作实现均衡化落实,也能够保证城乡学校之间的美术教育水平更具有均衡性和一致性。同时,具体构建共享资源中心的过程中,需要从安全角度出发积极开发具有一定保护功能的“互联网+”技术装置,对资源储备中心进行安全防护,加强资源管理。并对教师队伍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将先进的安全防护理念以及互联网的安全防范操作流程进行有效渗透,加强培训的执行力度,从而保证教师在操作资源共享中心时,能够规范秘钥管理,科学检索,做好备份,避免重要教育资源丢失。此外,在构建共享中心期间需要遵循动态管理理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关注美术课堂的效果表现,有针对性地搜集教研资源,然后将其合理地整合到共享平台当中,从而保证获得的教研数据和信息具有一定的即时性。

(五)教研档案电子化,优化教研工作反馈与信息整理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研工作的反馈与反思,学校在组织美术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则可以结合具体的教研工作流程以及获得的成果构建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组织美术教师之间通过深入研讨,就教研工作获得的经验进行反馈,并在信息化载体的支撑下进行信息整理、统计和评估,从而有效发现在教研工作具体实施中呈现的不良表现,及时发现教研工作的弊端和短板,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探索、总结相关的经验,对具体的教研实施方案进行优化设置,从而保证后续的教研工作能够更高效地开展。学校可以构建线上互动与反馈平台,引导广大美术教师之间就具体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教研工作中的综合体验进行互动交流,学习优秀的教研思想,并不断调整和规范自身在美术教研中的综合表现,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教研水平。在构建电子档案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将教研工作中获得的先进教育理论和创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从而为今后的美术课程规划与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素材参考。

(六)教研评价精准化,数据支持高效诊断

在具体实施美术教研工作期间,教师需在评价方面进行有效革新,遵循精准化的评价原则,合理开发互联网载体。对美术教研有关的工作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整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教师在参与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目前在网络教研平台功能上存在的短板和缺陷,从而以此为依据不断优化和完善教研平台和具体的工作体系,也能够让广大的美术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让其能够在参与美术教研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科学且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为教师对美术课的教学活动有效诊断提供重要的行动参考,方便其全面了解学生在美术课领域的具体学习情况,然后科学诊断,合理优化。

四、结论

依前所述,为了有效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趋势,学校需针对美术教研工作加强革新工作。要组织美术教师做好角色定位,促使其形成全新的教研观,建立起良好的共同体意识,在先进智能载体有效支撑下针对具体的美术教研内容和工作形式合理优化。同时,还可以在互联网载体助力下构建数据库中心,设置网络教研环境,并从教研评价出发对具体的工作体系进行智能化创新,从而达到良好的教研效果,也能够让美术教师在远程互动与分析的过程中形成全新的教研思想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美术课教学实践水平。

[1] 文海清.小学美术校本教研成果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4):72+74.

[2] 林颖.浅析民间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教研中的开发和利用[J].考试周刊,2021(12):163-164.

[3] 丁圆圆.区域协同教研:助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08):29-33.

G622

A

1002-7661(2022)05-0013-03

猜你喜欢
美术课教研美术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美术课
创意美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