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和转化成绩在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实践研究

2022-03-18 05:11张安辉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班级家长

张安辉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唯分数论”“唯名校论”观念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许多学校和家长也将分数与升学成绩作为衡量这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学习普遍成绩好、考试分数普遍高、升入名校学生多,这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就一定高。这种做法极易出现重智育,轻德育、轻体育、轻美育、轻劳育的现象,而唯智育的论调和做法与国家提出的“五育”并举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念严重偏离。

当前个别学校为提高办学声誉,甚至运用各种手段展开“挖苗”竞争,在校内设立重点班、实验班、尖刀班,将学校重点资源倾斜到挖来的“苗子”身上,还将考分作为衡量一名学生优劣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硬性标准。由于学校办学指挥棒所至,教师的工作重点也随之放在了学生智育水平的提高上,在打造尖子生方面用尽浑身解数,结果是班级中少数尖子生学习确实搞上去了,而被忽略的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缺乏关注只处于一般化水平。特别是成绩处于班级后面的占三分之一的学生,通常变成了少有管理或可有可无的存在。这些学生由于成绩不高,因而被忽视,家长对此也束手无策。这种教育模式下,没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没有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教者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已经失去了教育的本真,学校本应正常的教育生态遭到了破坏。

无论班级是重点班、实验班,还是普通班、均衡班,每个班级总会有成绩处于后三分之一的群体,然而这个群体的作用通常被教师忽视。我们去除个别不可逆转的导致成绩落后的原因,去除个别学校将高成绩汇集到一起的重点班、实验班学生,来具体分析一下具有普遍代表性、处在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特点: 一是真正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品行比较好,自己本身很努力但是学习不得其法,虽然没有放弃学习,但是成绩提升不显著;二是具备一定的学习思维,但缺乏坚韧的意志和钻研的精神;三是受家庭因素或生活环境影响,自身对学习有抵触情绪主观放弃学习的,这类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都相对比较差,缺乏自控力,也是最需要教师关心和转化的群体。教师应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寻求有效方法促进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培养他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实际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但在管理上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通常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常常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青睐有加,特别是这些学生在每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时,教师也感到自豪,觉得脸上有光。学习好的这些学生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有礼貌、懂事、聪明、听话、乖巧、守规矩等,家长在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知识的拓展,因而对这些学生教师只需重点抓好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由自主地偏袒他们,还常常把对学习好的学生的表扬挂在嘴边,在不同场合毫不吝惜地表扬他们,把他们当成手中的宝,即使这些学生犯了错,也能站在他们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给予最大的理解和谅解。于是就在教育教学领域常出现一俊遮百丑的情况,当然这也不利于这些学习好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态度则有很大不同,老师对他们要求严厉甚至苛刻,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老师通常表现的是气愤和不耐烦,缺乏爱心和应有的耐心。同样的问题处置方式不一样,厚此薄彼,使学生心里感到不舒服、不平衡,这种“双标”的态度,会使老师渐渐失信于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差的学生会互相同情、抱团取暖,外在表现则更多的是与老师对着干,逆反、不听话、顶嘴、捣蛋等特征。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区别对待实施教育的做法使学习差的学生感到与老师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老师是不真诚的、虚伪的,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使教育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远。

教育工作中教师只图省事、省心、省力,只管理优秀的学生,放弃成绩不优秀学生教育的做法,严重背离了教育方针。所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情绪管理及个性发展等工作尤其重要!

一、激活班级内在成长动力是关注和转化的关键

实践管理中,有经验的班主任能通过分析找到班级存在各种问题的关键,凝聚班级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出班级最佳的学习氛围,善于运用班级的大环境来影响和改造每一个学生,帮助班级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梦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每个人都围绕目标而努力。选树学习榜样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或者年级内部的,使学生努力学习有方向、向前追赶有目标。当班级内转化成长的动力,这个群体的学生真正得到关注后,他们的改变、他们自身存在的内在活力就将带动整个班级的改变。不学习的学生爱学习了,会促进原先一直努力学习的学生更有压力和动力,当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班级将形成爱学、尚学的良好风气,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有质的飞跃。试想班级人人爱学习,人人想上进,这样的班级还有什么不可解决的困难呢? 班级后面的三分之一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此外,这些学生在班级活动方面较之其他学生并不会显得逊色,甚至可能表现更突出,比如说体育比赛、艺术比赛等方面一定是这部分学生大展身手的领域,因此说关注和转化这个群体,反而提升了班级内在的动力。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关注和转化的目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班级中,有些学生学习不好不是偶然的,这些学生身边存在各种不利于他学习和成长的因素。比如说,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会沟通、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生活在离异家庭;家长不懂教育,不重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父母为了生计,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年长人看护,缺乏家长的关爱、关注;部分学生自己没有树立生活奋斗目标,没有人生梦想,没有生涯规划;存在沉迷游戏、与行为不端人群交往、染上恶习等因素。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有许多消极情绪,他们的消极情绪包括悲伤、痛苦、忧愁、紧张、焦虑、憎恨、愤怒、恐惧等。我们知道,一个人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由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合而成。有证据表明其中的比例大致是17 ∶6,二者相除的值约为2.9013,常用3 ∶1,被称作心理学的“魔力数值”。这也就是常说的一个坏情绪会抵消三个好情绪。消极情绪的产生通常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而班级的后三分之一学生通常都会是消极情绪超过了积极情绪。这些学生对班级的消极情绪同样影响巨大,如果处理不好常常会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与学习氛围,消极情绪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密切关注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通过心理疏导、谈心谈话、案例分析引导、心理测试测评分析等方式及时改变这些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和辅导根除其所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合理释放和宣泄消极情绪。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修补,无论学生将来成人还是成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他们的人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是关注和转化的基础

能否做到关注和转化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品行,直接体现一个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如何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每个学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管理相匹配,才能有效地关注和转化班级的各类学生。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教师课后经常沟通的就是如何管理和处理班级某某学生不学习或不爱学习的问题。有时教师制订一些帮助学生提升成绩的方案,但是这些学生的成绩变化只表现出短期的效果,易出现反复的情形。这些学生不出成绩,看不到成果,导致教师常常做了许多工作但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很容易使教师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对学生的不学习和不努力行为从心里选择默许和放弃。因此,及时地针对教师的不正确教育观念给予相关的培训很重要。其实,老师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都是这些学生转变的良药。他们比别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关注。老师的一个关心、一次谈心,都会使他们激动和兴奋好多天。教师应善于更多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要做足备课工作。既要在学习上盯紧学生,又要做好对每一个学生长期付出耐心的准备。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需要21 天,要想改变学生多年形成的习惯,不是教师的一次两次帮助就能解决的,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同时这也考验教师的耐心与恒心。要知道,不是教会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成绩就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的,只有与学生交心,走进学生心里,才能获得信任,学生才能与你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才可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可以这样说,如果没能彻底地改变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只能说明,我们教师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水平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才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

四、实现家校共育是关注和转化的根源

在学校的摸底调查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长离异、家庭矛盾、家长不重视教育、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许多家长本身就不爱学习、不懂学习,对学生要求不高,还有的是为了生计奔波,忽视学生管理,对孩子成长漠不关心。这类家长既不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方面的培育,又对孩子的情绪反应、行为习惯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漠不关心。所以,我们应该先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实际问题,要首先和家长进行沟通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之所以这样,多数是受教育时间短,缺乏应有的教育观念,对教育不重视,当然这不是我们当前教师的责任。我们现在需要多做家长思想工作,其实也是在弥补先前教育缺失的问题。另外,引导家长重视教育,促进其关心学生也是我们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022 年1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用法的形式实现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实现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邀请有关人员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同时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我们要做到及时与家长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1]。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良好沟通关系是转化这些孩子的根本所在。要采取措施和方法,使家长先改变教育观念,包括摈弃“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的功利短视错误观念,减少教育焦虑,重视教育规律,促进回归教育本质。

2021 年3 月1 日,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旨在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全面培养,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关注每一所学校和每一名学生,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2]。《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根本上指明了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回归教育的初衷,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的有质量的教育,也为当前学校关注和转化后三分之一学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班级家长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班级“四小怪”
测试
班级英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