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初中语文作业

2022-03-18 07:59王志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生作业

◎王志明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广,减负增效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措施,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迎来了新的变革,在传统纸质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实践作业和线上作业,给初中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巩固所学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新课程标准为抓手,创造灵活、弹性的作业方式,降低学生对作业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设计趣味作业,营造学习环境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要“大胆舍弃”传统观念,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作业氛围,从而让他们真正喜欢上语文,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新鲜事物,爱好刺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展现语文学科的特色,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教师还要在趣味性上下功夫,这类作业的设计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能力,避免学生认为趣味性作业就是自由活动,无论完成还是完不成都行。趣味性作业应该是非常灵活的,可以玩,可以看,可以动手操作,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范进中举》一文刻画了范进这一典型形象,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对比、夸张、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有价值的。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够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读书”为主题,进行课堂演讲,畅谈自己的学习和奋斗目标。这样就把知识学习与理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聚焦单元作业,构建知识体系

一直以来,语文作业都是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的,没有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与互动,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找不到重难点,也没有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导致语文学习水平受到影响。“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作业的时候应从全局入手,聚焦单元作业,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语文课程呈现出特色。同时,教师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按照单元结构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养成善于探究的好习惯,学会整体把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师要制作单元作业任务单,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查看学习目标,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打分,为教师的课堂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介绍的是古代建筑,《蝉》说明了昆虫的习性,《梦回繁华》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单元教学目标是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时候要统筹兼顾,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为主题,梳理“隐含”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说明文,将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练词成句”游戏,在课堂上随机给出几个形容词或动词,要求学生利用这些词去说明一个景物或者建筑物,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还可以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单元作业应该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支架,更深层次地进行知识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教师推开“双减”背景下作业创新设计的大门。

三、设计学科融合作业,突出多元思维

语文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凸显出“大语文”观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思维的碰撞,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学科融合,给学生带来新颖的作业内容,刺激他们的感官,突出学生的多元思维,关注个体发展。语文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跨学科作业深受初中生的喜爱,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整合,拓宽了语文的应用领域,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应该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各学科优质的学习素材,营造学习意境,使语文学习的外延更加宽阔,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语文作业设计不能“走老路”,应该把学生从识记、理解、背诵等低阶思维转向鉴赏、探究、创造等高阶思维,引领学生感受母语之美。比如,讲《中国石拱桥》,为了让学生体会建筑艺术的美,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可以联动美术、历史、数学等学科,开启妙趣横生的作业之旅。首先,要求学生发挥美术特长,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石拱桥,或者融合美术学科特点,利用超轻粘土亲手制作石拱桥,既切合实际,又具有美感,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中国不同朝代的桥,对其历史进行全面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开阔历史思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中国石拱桥的建筑比例,并且创编趣味数学题,启发抽象思维。

四、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全体进步

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为了实现“双减”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给他们平等的待遇,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和方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的共同进步。还要注意进行分层评价,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的语文水平突飞猛进。

分层作业的好处就在于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比如,讲《济南的冬天》,教师可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提升层和拔高层。基础层作业偏向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诸如字、词、句等,掌握读音和含义,找出文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掌握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层作业不仅有一部分基础知识,同时还有朗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书写文章,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拔高层作业更注重延伸,不仅要会鉴赏,还要有文化传承,优化初中生的知识结构。

五、设计社会调查作业,发展实践能力

作业不必局限于书面形式,还可以是实践调查或者参观访问等,只要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积淀,获得独特的学习感受,就能够成为对学生有用的作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好调研,从不同的渠道拓宽作业形式,发展初中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见识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双减”下的特色实践作业更具有优势,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方式,这样的作业才有意义。在学生调查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监督,避免学生走弯路,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优化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讲《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我们知道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以调查实践为主,让初中生到田间地头去搜集有关农谚,说说它们包含哪些物候知识,以此来体会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这个特殊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注重实证的科学态度,还有利于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双减”要求,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和管理,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压力。同时,还要把握语文作业的“质”与“量”,让作业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生作业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