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情境作文谋篇构思时应矫正的问题

2022-03-18 07:59罗承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谋篇矫正想象

◎罗承清

目前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之中,有一类作文题目颇为引人注目,它们仿佛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就是情境作文。情境作文对于思维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需要学生在运用文字时,具有足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让这方面能力妥善联系情境内容,最终取得作文创作的成功,为此,在情境作文时要及时矫正学生的谋篇构思。

一、矫正情境认知

首先,我们应弄清情境内涵及形式,对学生的情境认知偏差加以矫正。一般认为,作文情境属于问题情境的一个分支,意为接近真实背景下,以问题或者任务为本质的活动场域。亦可认为作文情境是语文学科特殊写作测评内容,它将真实生活的背景融入进来,或者突出了考生生活经历的部分。这样的认知实际上显示出了情境的真实性、生活化、活动化等特点,除此以外,还有学生、任务、问题等更为详尽的情境要素之间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它们共同构建形成了情境的内涵,再配合以外显化的背景、活动等,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具体情境形式。对于作文指导者的教师而言,需要准确把握情境内涵及形式,使学生有机会借此机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已经形成的技能处理作文问题,培养核心素养。

有一个情境作文中展示了王鼎钧《一朵花》的材料:“花能入选庭院,或早如梅;或久如月季;或迟如菊。”表面看来,它和传统材料作文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命题者却比较巧妙地附加了一段详细的说明:“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表妹最近很是苦恼……你要写一封信劝导她。”此就给学生写作任务有了具体情境之要求,使学生以写信劝导表妹的情境为主任务,对材料展开具体思考。

对写作情境的认知可以涉及到假设型文本、想象型文本,并由学生自主进行创作,但应当防止他们出现胡编乱造的问题。即需要基于真实生活而进行对于情境的认知与思考,以及合理化的创编或者虚构,在对命题构思谋篇给予指导时,要有益于学生探索基于情境的新可能、新观点,使学生有效联系理想与现实,在独立思考后让作文创作更加合理。例如一些看起来天马行空般的情境作文任务,像“青蛙醒来以后发现海水已经干了”“蚂蚁在海浪面前的忧愁”,它们虽然建构了看似荒诞不经的情境,然而教师若是可以矫正认知,此可运用与其生活相符合之指导形式,则会让学生对情境的认知更加准确,从而有效融假设或者想象与时代和生活为一体,保证假设型和想象型的情境作文创作,更符合考查者的心理期待。

而关于写作情境的认知过程,应当留意使之同情境支架自然融合,即教师在引导写作时,应当确保所有的任务提出,具有相对完整的构思谋篇思路,且使之发挥出益于学生创作的作用。例如一些图表型情境的提供,可以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并使要求变为自我作品框架方面拥有更多、更准确的可能性,即图表中的一些“点”信息,会在综合之后,方便学生勾连为综合的、可供利用的情境,引领学生形成良好体验、产生写作激情。

二、矫正思维缺失

部分学生在进行情境作文思考与创作时,可能会因为思维缺失问题而导致任务失败,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时呈现显性思考特质,有效矫正思维缺失问题。具体讲,构思谋篇时应当关注“命题思维”,也就是注意试题命制所表现出的或者是显性,或者是隐性的内在逻辑,其中可能涉及到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必要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以及与作文有关的思维方法与品质等。而他们对这方面认知有时也较为欠缺,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基于情境作文基本要求,使命题和答题期间所可能呈现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等被学生所了解,从而实现思想、知识、方法等的有机融合。

很多中考情境作文所欲考核的核心能力都是语言与思维,命题者既关注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核的问题,又旨在能够有效比量考生的思维含量、思维张力。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的作文瞄准命题思维,展示出清晰的思维发展痕迹。而与作文创作相关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应当遵循这一原则进行,从而符合既有联系又有发展的原则。

实际指导时,教师应当留意:中考作文对思维认知与自身教学指导是对应性,即正和反、对和错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值得关注的,相应的提示与启发也自然有其价值,这可让学生在任务完成期间,因为一些条件的可能性转化,得出个性化的思考与创作成果,因此表现出答题者本身的判断、选择特点。从教师的角度上讲,即对情境作文任务给予指导,应当保证学生在针对任务思维的过程中,运用学得知识与能力实行仔细辨别,给出自主的对错优劣、善恶真伪判断,据此以正确选择指导写作行动,这一过程同时也可以把情境文本材料所欲呈现的较大思辨空间被学生所认知、所认可,即可以做到彰显主题,又可以与学生个性相契合,最后升级形成富于思辨色彩的思维性特质,引导学生正确审视人、情、事、物等的多重辨证关系,突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在概念分析、情境探索、信息加工、能力应用等方面日益纯熟,较好地完成高质量写作实践活动。

例如下面的情境作文要求:“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够见证我们的故事”,同时例举了包括鞋子、手表、硬币、自行车等在内的物品,要求学生受此启发完成作文创作,展示出自我对于这些物品怎样成为故事的讲述者的思考,并从中表现出更多的精彩。教师给学生关于要求的辩证思考指导,便是极有意义的举动。

再比如下面的作文要求:某学校的广播站设置了一档名为“心灵驿站”的栏目,该栏目决定举办一次主题征文活动,活动以“成长有困惑,思考才明朗”为主题,要求创作时展示出“困惑”“思考”“启迪”的元素,教师即可要求学生对情境中的特定含义展开分析,明确其直接引导学生面对心理困惑的导向功能,继而让自己的思维指向“爱思”“会明”,并以此为出发点完成接下来的“成长”主题创作。

三、矫正想象匮乏

学生在中考情境作文构思谋篇时,往往存在想象匮乏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格外用心。教学期间我们应指引他们驰骋想象,推“情”、测“理”,让情节和事理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展示于笔端。具体言之,即情节与事理,均属于文章内容的必要组成成分。在学生选定最佳切入点后,要有足够的情节对故事加以演绎,或者以精深事理有效表明见解,即在作品中注射足够的想象力。而关于情节的巧妙推理、整理的粗深论证应当从何而来,唯一可资借鉴的方式便在于推测,即从已经知晓的事情出发,对未知的事情加以想象,很明显的是:想象是架设已知情理和未知情理的桥梁。因而我们应指引他们立足于情境,紧扣于话题,有效调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关联于情境作文的合理想象。若记叙,便要巧于虚构,在真人真事前提下合理改造情节,拼接、更换情境,或者在牢牢恪守真实性原则基础上,运用间接经验“无中生有”编创一个符合逻辑的故事。若议论,则需要做好挖掘工作,在特定情境内,寻找所表现的特征,并据此悟出深刻道理,再与话题相联系,用想象加锤炼,构建一个精炼的中心论点并完成论述。

例如下面的情境作文要求:

夏天的街道,天上下着雨,有一名中学生小周……要求在此情境下,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完成作文创作。

要求中给出了文章的四个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天气、地点等,已经构建了整体的情境,而在这样的情境下将会有什么的事情发生呢?综合这些因素,在想象后便可产生所写作文的触发点,无论叙事还是说理,均可由此演绎成文。在做具体立意谋篇工作时,无论采取局部续补,还是依靠整体发挥,都应当注意想象基础上的准确把握。

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写作借题发挥的议论型作文,或者情节跌宕起伏的记叙型作文,不管文体是怎样的,都要凭借推测想象,把抽象话题具体化。若学生以“责任”为话题,则可描写:夏日雨水淋漓的街道上,小周在骑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人……若以“成长”为话题,则可描写:小周冒雨参加暑期特长培训,在风雨中经受了艰苦的磨炼……

情境作文是中考作文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指导时,应对他们基于指令方向完成多种写作作业,同时给予学生情境的、思维的、想象的等方面指导,以便有效矫正学生面对作文任务时的能力缺失问题。

猜你喜欢
谋篇矫正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略谈写诗的选体与谋篇
走进生活,让作文新鲜有味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春联》教学实践与探索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