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探究模式下看戏剧的艺术化教学

2022-03-18 07:59林彬俊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窦娥学案戏剧

◎林彬俊

体验-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将体验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整合在一起,加以融合,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依据戏剧文本特性,学生通过编演剧本的方式,获得更真切的体验,利用体验-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戏剧特点,总结归纳,提升自己的认识。

一、编制学案,深度阅读文本

在展开体验-探究式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结合戏剧表演的主题设计学案,并提前阅读文本,思考文本的主题和内涵是什么。教师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编写学案,首先可以从戏剧文本阅读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思考一下戏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情节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有哪些人物形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戏剧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活动准备的视角入手,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资料是否完全,人员分布和道具布景是否准备完成等。

在学习《窦娥冤》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编演戏剧的方式体验窦娥的精神状态,感受主人公的情怀。教师引导学生设置学案,从文本阅读、活动准备这两个角度入手设置任务。如在文本阅读的角度,学生认为分三步走,一要读懂剧本的内容,消除古汉语的阅读障碍;二要结合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着重分析窦娥在法场上这段高潮部分,看看人物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三要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展开阅读,看看该戏剧主要展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在导学案的“活动准备”部分,学生决定也从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准备,一是上网搜索,准备好各种背景资料,适当搜索一些历史信息;二是和同伴探讨人物设计,探讨是否要将台词改成白话文;三是做好道具等方面的准备,让表演更符合古人的生活状态。在设计好导学案后,学生便开始逐一深入探究,他们主要围绕文章入手,分析作品中哪些内容展现了窦娥的哭诉和抗争。

在编制学案的基础上,学生清楚地明白自己在戏剧表演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能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该戏剧作品的背景材料,对人物形象也有深入探究。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更好地展开戏剧编演工作。

二、组织集体交流,探讨具体细节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戏剧编演不仅仅只是按照台词的内容表演出来,而要在表演中将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入进去,表达深刻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表演前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就某些具体细节进行探讨。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围绕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自主分析,提交一份“人物小传”,写一下该人物的特点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性格的转折点是什么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台词进行分析,说说如何添加动作、表情,呈现出人物的变化。

在编演《窦娥冤》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展开自主学习,并让他们在集体讨论中分析一些细节。学生先各自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如有不少学生都关注到了台词“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等,他们认为要就这一部分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结合窦娥的“人物小传”,分析窦娥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她为何不寻求抗争,而是怨恨天和地。在分析中,学生认识到窦娥其实也展开了抗争,但是社会现实却让她知道自己的抗争也是徒然的,在封建伦理制度之下,自己的抗争无法得到申诉,所以她只能将自己的冤屈告诉天地鬼神这样的神秘力量,希望在自己死后能洗雪冤屈。学生结合台词添加了一些细节动作,伸手向天做出抓挠状,用脚跺地,展现出了人物的痛苦心情。在细化分析中,学生对具体细节有一定了解,尝试进入到后续的排练中。

在学生讨论具体表演细节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台词表现、动作表演、彼此配合等几个角度入手分析。在台词方面要注意如何能体现表现力,如何让声音变得富有情感。在动作表演方面,则要让学生思考如何能通过动作演绎角色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在演员配合方面则要思考如何能体现出人物微妙的关系。

三、基于不同类型,开展实践演练

在学生探讨细节后,教师组织他们展开实践排练,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围绕古典戏剧表演、话剧表演等各种不同的戏剧类型,要如何展开实践演绎,怎样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将《窦娥冤》和《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在排练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不同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排练。学生首先抓住的是时代性,他们认为《窦娥冤》是古代的作品,所以现代人可能不理解古人说的是什么,应该适当修改台词,加入白话文的成分,这样才能让表述更准确。此外,学生还分析了戏剧结构,认为《雷雨》等现代话剧将复杂的人物关系都呈现在一整天的事情中,这样让故事情节变得十分紧凑,但是《窦娥冤》等古代戏剧则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于是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适当调整《窦娥冤》的结构,着重展现法场的内容,这样能让情节的呈现变得更加紧凑,有助于体现出人物的特点。在这样一番探讨后,学生发现自己能将探讨所得运用到表演体验中,通过调整台词、戏剧结构的方式优化自己的表演。由此学生找到了体验和探究之间的串联点,他们的感悟也会更为深刻。

在探究不同类型的剧本时,学生分析了不同类型作品的戏剧结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并思考如何能演绎出该类型的典型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将表演体验到的内容和探究结合在一起,从而让自己的表现更具有吸引力。

四、回归文本,点评表演得失

在学生参与体验表演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围绕表演中的得失进行分析,回到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表演效果入手,说说哪一组的表演更吸引人,然后展开对比分析,说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探讨自己的表演是否展现了戏剧冲突,是否体现了人物性格,是否全面展现了语言特色。

在学生完成了《窦娥冤》的表演后,教师引导大家回归文本,展开评论。如在呈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段台词的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高声大喊,展现出不平的感觉,还有的则用低声呜咽来呈现。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看看哪一种表演更符合人物特点。如有学生提出:“这一段台词是高潮部分,所以我认为表现得夸张一点比较好。”但是也有学生认为:“在分析文本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当时窦娥已经对人生绝望,所以只能寄托于上苍,因此我认为这里可以适当表现得压抑一点,更能体现窦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痛苦状态。”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后,学生认为后者似乎更能体现窦娥的心理,能呈现出这段台词中蕴藏的复杂情绪,所以他们在点评中肯定了后者的表演,认为更能体现出主人公心理特点。在一番评论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认识到了不足之处,开始思考如何能提升对戏剧的认识。

在探究表演得失的时候,教师要避免学生纸上谈兵,而要让他们将表演和文本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重温各种经典对话片段,并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后再次表演,并对比两次不同的体验,看看感受是否有不同。

五、开展写作活动,迁移拓展

在体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写作中,进行迁移拓展。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表演中获得的体验感受整理出来,结合探究结果进行创作,更深入地分析如何展现人物形象,如何设计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

在迁移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两种不同的题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选项一围绕戏剧表演展开,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表演中的真实体验,思考如何能在表演中更真实地展现出人物形象,并将自己的探究所得写成小论文,和大家分享。任务二则围绕戏剧创作展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编演《窦娥冤》《雷雨》等作品的体验,思考好的戏剧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在自主创作的时候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

除了抒写表演体会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创作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挖掘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自主创作,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迁移拓展,将自己总结出的戏剧规律运用到自主创作中,验证自己的探究结果,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戏剧文学具有文学性和表演性统一的特点,利用体验-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获得深切体验,感受到戏剧文学的趣味性,同时,他们也能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窦娥学案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窦娥冤
乡愁导学案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比例尺(一)”导学案
谁杀死了窦娥
谁杀死了窦娥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