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爱:大堰河的生命底色
——《大堰河——我的保姆》文本解析教学案例

2022-03-18 07:59密兴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奶妈大堰河艾青

◎张 伟 密兴艳

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承担着开启学生审美鉴赏和艺术感知的责任。现代诗歌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旋律感和音乐美,同时具有独特的意象和意境营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著名现代诗人艾青的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指引学生会鉴赏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以此诗为教学蓝本,进行文本的解析和意象的解构,希望给学生鉴赏诗歌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文本解析的前提:文本诞生的语境分析

虽然著名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对生命的讴歌和赞美,它必然会触动作为人类一员的普罗大众的敏感神经,即对生命的体悟和认识,来获得一种对生命普遍性的认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能忽视的是作为创作者的艾青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究竟是身陷在一种何种的生命境地中。因此笔者虽然从这首诗当中挖掘了生命普遍性的意义存在,但是笔者更看重的是对作为创作者的艾青在创作这首诗时候的生命境遇,也就是文本诞生的语境分析。只有切身地对创作者进行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才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这首诗更加鲜活和生动的部分。

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这首诗是诗人艾青在监狱中完成的。监狱往往代表着自由的丧失,对人身权力的剥夺,虽然人身自由的权力被剥夺,失去了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时间的艾青,思想上却获得了极度的解放和自由。在监狱这段人生低谷的日子里,诗人从内心的最深处对“记忆”这一人类特有的财富进行了挖掘,诗人艾青从记忆里挖掘出了自己的童年记忆,按图索骥诗人从自己的童年记忆中,挖掘出了自己的保姆——奶妈的形象。于是诗人展开了对“关于奶妈的一切”的回顾。

在“关于奶妈的一切”的回忆中,两种情绪始终左右着诗人艾青。一是作为奶妈这个人,她的一生是充满悲苦的命运;另一方面,奶妈却充满了对自己的疼爱。然后,艾青又想到了此时此刻的自己的命运等,种种带有落差性的思绪杂糅在一起,让作者的感情沸腾了起来,并触及到了诗人艾青对人生以及生命最细微的洞察。笔者认为即使是触及到人的生命的最伟大和最真实的情感,也是由某一个具体的情感原点生发出来的,而艾青的这首诗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情境诞生的,笔者以下关于这首诗生命之苦与生命之爱也都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中的。

二、大堰河的“生命之苦”

在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说尽了人生的苦。这些诗人笔下的“人生之苦”当然是诗人通过其多重的回忆,将这些各式各样的人生之苦重拾得来的。

作为回忆的第一层“生命之苦”:生之苦。在“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描述了这样的一个荒诞的场景。首先是为自己的生母因为某种迷信而抛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就是诗人。然后,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完全本属于自己的陌生的环境中去,从此自己的命运完全被改写。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造成这样的境遇恰恰因为自己是地主的儿子,而原本不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奶妈却因为自己的生计问题而承担起了抚养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笔者在此又看到了诗人艾青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生父母的批判,同时又是对整个当时扭曲的社会形态的一种批露,显示了作者强大的批判能力!这也当然构成了本诗的第一重的人生之苦,身世之苦与生存之苦。

作为回忆的第二层“生命之苦”:死之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在这几句诗当中,艾青完全是围绕着奶妈一个人展开的。主要交代了奶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关于她的生命的陨落。在这里,奶妈的生命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生命的逝去,更多的是这个时代不得不让奶妈去死的悲惨事实。进而想到是时代的动乱,民族和国家的沦陷,最终让奶妈落的个这样的结局。奶妈的结局也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更多事关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问题。因此,在这几首诗句里,奶妈的死之苦与国家命运的苦勾连在了一起。

三、大堰河的“生命之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人艾青是爱憎分明的。艾青借助自己的诗表达了对人生与生命的“苦”的同时,还借助多重回忆,表达了心中之爱,表达了对奶妈的爱。

《大堰河——我的保姆》从某种意义上来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艾青在这首诗中作为一个儿子的身份,为自己奶妈所付出的一切进行了发自肺腑的歌颂。表达了一个作为儿子的诗人对奶妈的爱,诗人把奶妈比作了养育自己的大堰河,至此,诗人将奶妈的爱等同祖国母亲的大地之爱。关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所表达的“生命之爱”,事实上不同时期的文学研究家也都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这首诗的“生命之爱”进行不断地生发。李铁秀评价该诗表达了对母亲爱的赤子之心,正如李铁秀所说“它远离庸俗和做作,‘真实’而不‘渺小’‘伟大’而不‘虚伪’”。

在这首诗的最后,笔者发现诗人不再对具体的情景来进行描述了,一些具体的生活空间场景突然消失不见了,但是诗人在这里却多了一些更多的抽象的情感描述。这样做反而让读者沉浸在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当中,让真切体会到了此时此刻作者升华了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与读者完全融为了一体,一起悲痛,一起对心中的“爱”进行呼唤,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此时此刻诗人真实的不堪境遇之中,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仿佛不再是这个行单影只的诗人,而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表达着对母亲的爱的诗人形象。

四、诗歌中“苦与爱”的美学表达

作为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进行关于生命之苦与生命之美的主题表达的同时,《大堰河——我的保姆》还是一部在美学上做出一定贡献的新诗。或者说,艾青的这首诗无论是在主题思想的表达还是美学特色都是可圈可点的,而且主题思想与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的人在《大堰河》刚刚诞生之初,就指出了这首诗的生命不会太长的论断。但是时过境迁,这首诗不仅没有任何褪色,而且就像一杯陈酿,越品越香。那么究竟这首诗有哪些美学特色呢?笔者总结出了这首诗的几个主要的美学特征:一是情感的真实之美;二是诗中的意象美;三是诗的散文韵律之美。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体现出诗人艾青一贯的将真实写进诗里的风格。他倡导诗人要用自己的真实所想、真实所感融入到诗的每一个字与句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将读者的心撼动起来,从而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诗人所营造的情景当中去。这从艾青之前写的《诗人必须说真话》就可以看出来。在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更是结合自己的生存境遇,从自己真实的命运当中挖掘出真实的情感来。

诗人艾青在自己的诗中,一方面进行着不同情感的表达,而且另一方面,非常注重自己在诗中打造的专属于自己的一个意象系统。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一些色彩比较鲜明的意象来,比如,“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这些色彩感比较鲜明的意象,营造出的世界反而显得不太真实,给整首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梦幻之美。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读者能够感受到这首诗的酣畅淋漓之感,一种自由质感。其中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东西是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很多日常口语化的用词。所用的字词句都是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口就说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在朗读上更没有什么障碍。

现代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被多次选入语文教材之中,与它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多元的主题意涵有着必然的联系。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展现出浓烈的苦与爱,是一种生命底色的真实传达。

猜你喜欢
奶妈大堰河艾青
艾青《我爱这土地》
奶妈
艾青来了
奶妈
熊猫饲养员:我给“滚滚”当“奶妈”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