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理念下探究初中名著导读教学

2022-03-18 08:37张淑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整本书名著文本

◎张淑英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方式。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名著导读”板块,这无一不在彰显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名著导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阅读量。结合整本书阅读理念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名著文本的阅读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明确名著导读教学目标,体现整本书阅读价值

名著导读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想要达到的教学标准,对教学活动开展有推动作用。名著导读板块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课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该板块是以整本书阅读为基础的教学。为了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教师应深入分析名著导读教学,结合教育发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同,对于名著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为此,在设计目标时要参考以下几点: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对名著阅读的欲望;教授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对症下药”,根据名著类型转换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在开展名著导读教学实践活动时,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以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导向进行教学。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明确后续教学目标。为此,教师需从日常教学出发,观察学生动态,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整本书阅读情况,以及对名著导读的态度等等。当教师了解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后,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融合上文所提的三点目标,制定合理的名著导读教学目标。为教师以整本书阅读理念为基础,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提供指导方向。

二、制定名著导读教学计划,选择整本书阅读文本

名著导读教学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文本,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为名著导读教学打好基础。但学生所拥有的名著阅读时间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冲突,无法保证名著导读教学高效开展。对此,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名著导读教学计划。即从不同学年名著导读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协调,保证学生都能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在制定计划期间,尤其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保证发挥教学计划的针对性。

初一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阅读习惯,对整本书阅读不了解,对此教师应选择篇幅较短,内涵浅显的名著进行教学,循序渐进锻炼学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阅读任务,如摘抄、批注、写读后感等。教师除了要根据学情制定教学计划,还要考虑名著内容对教学计划的影响。以《朝花夕拾》为例,这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文本中记录了鲁迅先生对往事的追忆,对故人的思念。其中不仅有学生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还有《狗·猫·鼠》《范爱农》等等。每一篇散文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读者既可以从中感受到童趣,又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于初中生来说,《朝花夕拾》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因为散文内容的年代背景久远,学生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此,需要教师在制定名著导读教学计划时,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以划分主题、设计专题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选择《朝花夕拾》这种篇幅小,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文本,还要选择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文本。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小说主人公保尔历经磨难后仍意志顽强,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到保尔,感受到他的精神。此种阅读经历,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小说类、散文类作品,保证名著导读教学高效开展。

三、创新名著导读教学模式,提高整本书阅读能力

随着名著阅读课程化的不断发展,名著导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如何高效开展名著导读教学,仍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探究,在此期间创新性的名著导读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推动教学开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一)三管齐下,全面开展名著导读教学

统编本所提出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指的是“教读”“自读”以及“课外阅读”三项内容。其中“教读”指的是教师教授学生正确且高效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阅读,并提高阅读能力。“自读”指的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对阅读文本进行探究分析。“课外阅读”则指的是教材中名著导读板块所推荐的文学作品。教师在对名著导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便可以从此角度出发,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1.教师要注重“教读”

名著导读板块推荐的名著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确定的片段,是整本名著中最为出彩的片段之一,也是最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片段。为此,教师在“教读”期间,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结合名著片段,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热情。此时,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做好示范,真正进行名著阅读,并深入了解和研究名著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的见地。只有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在名著导读教学中融入整本书阅读理念。

“教读”期间,教师需对所选名著进行精讲,设置阅读课、赏析课以及讨论课,保证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流程,提供阅读效率。

教师与学生通过商讨,最终确定选择《海底两万里》为整本书阅读文本后,便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期间能够了解到潜艇的内部构造、外部形态以及动力、原理、功能等专业的科学知识,还能结合文字描述感受海底世界的壮阔与精彩纷呈。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对长篇科幻小说感兴趣的学生会积极阅读整本书,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则缺乏阅读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相同类型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来引导学生,调动其阅读热情,并教授学生正确阅读科幻类文本的方法。在赏析课及讨论课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交流沟通中感受名著的文学价值。

2.要引导学生“自读”

名著导读教学是针对学生开展的,他们应该积极参与,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从学生实际阅读情况来看,想要实现“自读”,仍需教师从中提供帮助。

初中生容易情绪化,兴趣直接影响行为,学生读不读名著,能否读好、读完名著,都与兴趣二字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喜欢言情类、武侠类小说,主动选择阅读名著的学生极少。对此,教师需设计名著阅读活动,改变学生对名著的看法。

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开展表演活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西游记》等名著的了解,以此调动学生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兴趣迁移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喜欢言情类小说,教师便着重讲解《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与学生一起探讨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恨纠葛;学生喜欢武侠类小说,便引导学生观看《水浒传》中的侠肝义胆、壮志豪情。通过兴趣迁移,使他们喜欢上名著阅读,进一步实现学生“自读”。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名著导读是用名著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但单纯阅读一本名著,并不能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还需扩大导读范围,以整本名著为引,增加名著阅读数量,落实课外阅读。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时,除了为他们播放《流浪地球》影视作品,还可以为其推荐《三体》,让他们在阅读期间感受宇宙的奥秘,了解与黑洞相关的科学知识。

从“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个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充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不同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自主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学生在经典名著的熏陶下,自身文学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二)划分主题,灵活开展名著导读教学

名著导读板块为学生推荐了大批具有阅读价值的名著,为实现整本书阅读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实际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发现,教师过分重视名著选篇教学,会导致学生的阅读量减少。如果一味增加名著作品阅读量,会增大学生的课业压力,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此,可以改变阅读教学模式,根据主题对名著作品进行划分,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增加阅读量,提高名著导读教学效率,进一步实现整本书阅读。以主题划分名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结合名著内容划分主题。不同类型的名著,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类型的名著所表达的情感,所涉及的内容存在类似。以《朝花夕拾》为例,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通过分析会了解到,文章内容多是鲁迅先生结合实际经历创作的,以此为标准进行搜寻会发现,《艾青诗选》与《朝花夕拾》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同样是由短篇作品集合而成,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同一主题,并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再者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这是一篇以长征精神、红军精神为内核的名著作品,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对此类作品划分主题时,可以从精神内容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长征》是中国军旅作家王树创作的,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一定相似性,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结合名著类型划分主题。初中语文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作品大多为小说,一般内容都是以故事主人公的经历为中心讲述事情发展过程。以《西游记》为例,作品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取经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事,以九九八十一难为线索,可以提炼出一条完整的故事脉络。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济公传》《红楼梦》等作品,让学生借助迁移、对比等方法阅读同主题类型的名著,以主人公为中心寻找文章线索,提炼故事脉络,丰富阅读量的同时,可提高整本书的阅读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主题式”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改变学生对名著导读教学的看法,使他们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三)设计专题,合作开展名著导读教学

名著导读教学不能单纯拘泥于阅读教学,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探究活动的价值远大于单调阅读。为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要结合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专题探究环节,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专题进行自主阅读。

名著导读教学初期,初中生阅读能力存在不足,此时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专题。在构建师生阅读专题期间,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为推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以《骆驼祥子》为例,老舍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塑造了一本极具生命力的作品,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劳苦大众的不易。初中生因为阅历不足,分析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设置师生阅读专题,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

比如设计“人物性格分析”专题,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对祥子、虎妞等人物进行详细分析。祥子是小说主人公,他是要强的、勤劳的,同时也是懦弱的。前期祥子对生活充满希望,为了生活努力拉车,即便不幸患病也仍在坚持,此时的他只希望可以摆脱寄人篱下的日子。经过祥子的不断努力,他凑够了钱,买了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不怕辛苦,努力生活,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也从不吝啬,这也让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娶到了虎妞。但,因为他性格懦弱,遇事忍气吞声,导致他缺少朋友,被同行误解。最后祥子之所以会变,不是因为生活斗志被消磨没了,而是因为那个黑暗的旧社会扑灭了他努力生活的热情。祥子从年轻气盛、充满活力到萎靡不振、浑噩度日是必然,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劳苦大众难以安身立命。教师与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讨论虎妞这一人物时,最先想到的形容词便是“泼辣”。虎妞是车厂刘四爷的女儿,外貌丑陋、粗俗凶悍,但对祥子真心实意。读者可以从虎妞身上看到很多矛盾点,她既是财主的女儿,又是车夫的妻子,她不讲仁义,却能将车厂管理得井井有条。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名著作品内涵,认识到《骆驼祥子》不单是在描写祥子悲惨的命运,更是在描写黑暗社会背景下所有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另外,在讨论、分析期间,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新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专题式”教学模式适合名著导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理念下开展名著导读教学,能够实现语文教学创新,符合教育发展需要。另外,开展名著导读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锻炼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等具有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利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整本书名著文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