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理论下叙事诗的教学设计
——以《石壕吏》为例

2022-03-18 10:12◎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石壕吏叙事诗老妇

◎李 欣

叙事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类型,常常被人们提起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对于叙事诗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知人论世”“言语积累”以及“艺术内涵”探析等层面,缺乏从专业角度进行探索。与抒情诗不同的是,叙事诗秉承了诗歌“诗言事”的优良传统,注重生活事件的提炼和现实的描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叙事诗往往是对生活事件的详细记录,有着完整的故事剧情和发展脉络,因此就会有不同的叙事视角出现,教学过程中,利用叙事诗不同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析,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力,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悟和对历史的了解,有利于语文教学课堂效果的提升。

一、古代叙事诗概述及语文教学价值分析

叙事诗顾名思义就是记叙事情的诗歌,内容以记人记事为主,古代也叫“序事”或“绪事”,也就是把事件记叙清楚,安排头绪的意思。美国学者蒲安迪认为:“叙事文注重表现时间流中的人生经验,或者说侧重在时间流中展现人生的履历;任何叙事文都要告诉读者某一件事从某一点开始,经过一道规定的时间流程,到某一点结束,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亦即人生许多经验的一段一段拼接”。也就是说叙事文和诗中能够有明显的人的“行动”,有着鲜明的时间流动和空间的转换,并且有人物的心理波动。简言之,叙事诗里饱含“故事”,“故事”由一系列的“事件”构成,“事件”由人的“行动”引发。比如我国著名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木兰诗》讲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那么由此来看,杜甫的《石壕吏》充满了这种人生的经验和行动,符合叙事诗的基本范式。叙事诗是讲述故事的,在诗学中叙事诗需要故事的视角,即是通过那个角色来讲解的,由此就出现了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叙事角度。全知视角中叙述者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了如指掌,比如《陌上桑》《木兰诗》等;有限视角即将视角限制在作品中的某一个角色身上,通过该角色对事件进行讲述。有限视角通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并且可以发生视角转换,比如《石壕吏》中由“我”到“妇人”的转换就是此类情况。

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收录了很多古代叙事诗,不仅在思想内容上给予学生启发,同时提升了学生们的叙事技巧,让他们在以后的创作中获益匪浅。古代叙事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现实的描摹和映射,内容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人物一般是底层劳动人民,反应社会的不公平或者统治的残忍,展现时代之痛痒和阶级之矛盾,因此具有“诗史”的作用,学生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了解历史真实,产生共情思想和反思意识,激发他们对个体、民族和历史的思考。另外,古代叙事诗参与教学之中,还能够给学生带来叙事技巧的借鉴,比兴、借代、复沓等技巧的应用对学生创作与提升文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有限视角下叙事诗《石壕吏》的文本解读

《石壕吏》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着“诗史”之美誉。杜甫又被成为“诗圣”,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呈现出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石壕吏》是他经历安史之乱以后,流离失所,在逃难的路上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创作的一篇诗歌,讲述了官兵强行抓人,老夫逃走、老妇哭诉并最终被抓的真实见闻,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伤害,记录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真实的历史现状。根据叙事学的原理可知《石壕吏》是一首典型的古代叙事诗,并且具有有限视角转换的模式内容,增加了诗歌叙事的内容含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有利于杜甫思想情感的深刻传达。

《石壕吏》短短一百二十个字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曲折而又令人悲痛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传递出诗人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简洁语言传达丰富故事的典型,透过有限视角的转换,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整首诗歌主要由三个段落构成,第一个段落讲述“我”的见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生的原因。第二段落进行了视角转换,由“我”转换到“老妇”身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经过。第三个段落由将叙事视角重现转换回来,回归到“我”的身上并交代了老妇被抓走“我”也离开的故事结果。其中,诗歌的第二个段落是主体,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揭示不同的内容。中间段落交代了老妇家的详细情况,从儿子惨死到家中惨状再到最后的主动服役,思想情感一步步升华,令人唏嘘感喟。

老妇的“致辞”是整首诗歌的精华和主要内容展现,也是“虚明实暗”叙事手法的生动展现。整首诗歌中其实处处有“吏”这个视角的存在,从“我”听到“吏呼一何怒”到后来老妇向“吏”的诉苦,都营造出一种“藏问于答”的艺术效果。这种转换视角的叙事技巧增加了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同时展现出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还进一步塑造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为结局思想情感的升华做了铺垫,批判了官吏之毒和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叙事学视角下叙事诗《石壕吏》的课堂设计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可知,杜甫的《石壕吏》是一首典型的古代叙事诗,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叙事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紧紧把握住这个特点进行课堂设计,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的设定

第一,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石壕吏》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二,挖掘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看到封建制度的本质及战争的残酷。

第三,熟悉该叙事诗的叙事技巧,尤其是“虚明实暗”“藏问于答”的创作手法,并学会应用。

2.教学重点:《石壕吏》中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丰富的主题内涵。

3.教学难点:《石壕吏》中有限叙事视角的转换技巧和手法的应用构建。

4.教学方法:多媒体、角色扮演和情境导入。

5.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语文教师在正式讲解该诗歌时先进行相关的内容的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影视剧视频片段等展示安史之乱的真实情景,然后引出杜甫创作《石壕吏》的内容。

作者、背景介绍:在情境导入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进入到正式课程讲解之中,对诗人杜甫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和讲解,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对叙事诗《石壕吏》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作者杜甫经历安史之乱,逃难途径见到官吏抓捕兵役有感而作。

初读全文,学习重要的字、词、句:在老师的带领下,要求学生通读全诗,进行字音纠正,对易错的字词进行校对。然后根据文下的注释等内容,解释全诗的意思,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细读全文并根据问题思考诗歌内容: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老师安排学生细读诗歌,并留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具体问题如下:

(1)请用一句话概括全诗的故事情节?(有吏夜捉人)

(2)请思考本文中的叙事技巧是什么?(虚明实暗,藏问于答)

(3)请思考老妇的具体遭遇是什么?(丧子、贫苦、无奈)

(4)从全诗的内容来看,官吏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阴狠,凶残)

(5)诗歌展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批判官吏和战争,同情人民,忧国忧民之情)

角色扮演活动:根据诗歌内容,在掌握以上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扩展活动。语文教师指挥学生分角色进行诗歌内容的演绎,分别扮演官吏、妇人、老头、儿媳等角色,通过课上演绎,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和了解。

6.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最后,老师总结该诗歌的思想内涵和叙事技巧,并将叙事视角的转换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明白“虚明实暗”和“藏问于答”的技巧内容。最后,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进行叙事视角转换和技巧的作业锻炼,强化课堂内容。

利用叙事学原理对诗歌内容进行解析和课堂设计,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叙事诗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加深学生对叙事诗文本和技巧的理解。杜甫作为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叙事诗《石壕吏》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为其它叙事诗的教学提供优秀的案例借鉴。

猜你喜欢
石壕吏叙事诗老妇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老妇干陈秀琴和她的伙伴们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刍议音韵学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三读古诗之我教《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案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