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2022-03-19 19:54黄鹰西王高萍
老区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医药

黄鹰西 王高萍

[关键词]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江西抚州

[作者简介]黄鹰西,中共抚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江西抚州 344 000)王高萍,中共吉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江西吉安 34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对此项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江西抚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于以“旴江医学”和“建昌帮”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上,与樟树、亳州等周边中医药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抚州要赶超周边中医药发达地市,就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旨,找准制约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掣肘因素,并从战略层面加强系统性谋划和整体性布局。

一、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源于抚州、兴于抚州的“旴江医学”和“建昌帮”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却远不及全省或全国的平均水平。总体来看,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得出,抚州中医药产业链条较短、竞争能力较弱是导致这一产业发展虽起步早但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得出,抚州中医药产业链条上,一产略有优势,但是二、三产却是明显的短板。

(一)一产:中药材种植量质均亟待提升

就总量而言,目前全市道地药材、特色中药材总面积达到49.96万亩,这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就品种而言,全市拥有中药材种植品种(含药食同源品种)的数量达到68个,但尚未有品种其种植规模突破10万亩。就质量而言,虽然全市广昌白莲、广昌泽泻、南城淮山、临川金银花、东乡白花蛇舌草等7个中药材品种已经进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录之中,但整体上中药材药效依然欠佳,质量良莠不齐,这直接导致当地中医药加工企业往往从周边的亳州、新干等地购买中药材作为原材料。

(二)二产:中药材加工短板亟需突破

从企业数量和分布来看,目前全市中医药加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在生产的加工企业(不含粗加工)仅有14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零,龙头企业极度缺乏。而且,这14家企业零星分布在临川区、南丰县等8个县区,产业集聚度较低。从产业规模和产值来看,全市中医药产业加工年总产值长期偏低,至今尚未突破100亿元,与周边总产值已经超过千亿级别的亳州、樟树等相比,差距显著。从主营产品生产和开发来看,全市中医药加工企业以生产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极具市场潜力的药食同源等大健康类产品数量较少。从拥有的中药批准文号来看,全市目前数量上已经超过300个,但三分之二处于闲置状态。

(三)三产:中药材应用场景亟待拓宽

中药材应用场景是否广阔关乎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发展。第一,业态丰富度不够。以热敏灸为代表的“中医药+大健康”“中医药+文化旅游”以及“中医药+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明显发展不足。比如南城探索的智慧中药房项目正面临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第二,全市医疗机构偏少。目前全市仅有12家二级中医院和13家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2家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数量上跟周边三明等地差距较大。第三,全市医疗水平偏低。一个地区拥有公立三级中医院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截至当前,全省拥有24家公立三级中医院,但抚州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受制于缺乏三级中医院的头雁效应,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长期位居全省末位。此外,就市域层面来看,公立中医院的医疗收入远低于公立综合医院的医疗收入,中西医院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的致因分析

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与其拥有的中医药资源条件不相匹配,离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的振兴中医药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深入调研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抚州在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在管理体制、人才队伍、政策体系等诸多方面长期存在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管理体制机制不畅

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事业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了统筹协调好这两项工作,抚州探索建立了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市中医药产业推进小组、市中医药事业推进小组、市中药材种植推进小组,但推进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是这项制度仅是部分承担了全局性统筹协调职能,且尚未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加之分别推进中医药一二三产发展的三个小组虽分工明确但相互配合不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策落实的效果。由此看来,通过组建对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进行全局性统筹协调的管理机构或工作专班来解决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的问题迫在眉睫。

(二)人才队伍建设不强

从种植环节来看,全市缺少精通中药材种植的技术人才。目前中药材种植主体大多数是散户、农户,即药农多处于独立经营的状态,联营形态较少。受种植主体的技能、素质以及气候、温度等种植条件的影响,中药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加工环节来看,技能型、实用型的“两用”人才极度稀缺,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培养本土人才首要阵地的当地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并未充分发挥其“摇篮”作用。目前全市拥有赣东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等院校,为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撑,但院校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加之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现象显著,导致留下来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中精通中医药者少之又少,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互联网技术、资本运作和推广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从应用环节来看,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产品最主要的应用场所。而全市的中医医疗机构,从数量上看,大部分达不到中医药人员需达医院医务人员比例60%的基本要求;从结构上看,资深专家较少且大多年事已高,名老中医更是缺乏,中青年专業技术骨干队伍尚未完全建立,“青黄不接”现象尤其突出。

(三)政策保障力度不够

近些年,抚州把中医药产业定位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着这一产业定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总体来看,政策的精准性不强,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第一,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在政策制定上,企业普遍反映,政府在新药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创新、新设备购买、标准化研究等方面给予企业的支持资金极其有限;另一方面,在政策落实上,受政府财力不足和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的影响,市域和县域层面都普遍出现了部分政策兑现不及时甚至没有兑现的情况,极大地制约了全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第二,医保政策创新不够。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抚州医保政策对于中医项目的报销次数以及报销金额均作出了更为严格地限制。比如,热敏灸作为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行的医保政策只允许一年报销24次、每次不超过37元,即除去2根艾条12元,热敏灸项目的服务费用每次报销的金额不能超过25元。报销次数受限、报销金额过低,这都已经极大地制约了全市热敏灸服务的发展。第三,人才政策不精准。这也是导致人才成为制约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与中医药产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人才结构不相匹配。目前政府在人才政策上更倾向于人才引进,而对本土人才挖掘和培养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在人才引进上又更倾向于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而处于培育期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既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更需要技能型、实用型的“两用”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在吸引力和竞争力上均相对较弱。比如,周边的樟树针对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出台了差异性的奖励标准,而抚州不仅尚未把本科及以下的中医药人才纳入到奖励范围,而且对引进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实行的奖励标准明显偏低。

三、推进抚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为振兴以“旴江医学”和“建昌帮”为代表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抚州有必要从战略层面对这一产业的发展进行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布局。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优化政策体系等方面去破局。

(一)理顺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机制是否顺畅直接关乎一个产业的发展高度。于抚州而言,理顺全市中医药发展管理体制是破解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瓶颈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有三种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第一种途径是组建副处级的抚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全局性统筹指导全市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这是长远之计、根本之计。在职能设置上,结合本地实际,建议设置综合科、产业促进科、事业推进科(含中医药文化传承职能)、科技教育科等重要科室。第二种途径是组建工作专班,人员从与中医药发展紧密相关的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广新旅局等重要职能机构抽派,由现行的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常态化管理。第三种途径是改进现行管理体制,针对已经建立的全市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建议增加会议召开次数,及时研究解决关乎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会议一议题,不断提升会议召开效果。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结构是否合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于抚州而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是破解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瓶颈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第一,实施引凤筑巢工程。重点是处理好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技能型、实用型“两用”人才的关系。积极引进省外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中医药多学科交叉的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来抚发展,畅通流动渠道,支持开展柔性合作。作为欠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市,深入探索“揭榜挂帅”制度,推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逐步流向抚州。努力营造“英雄不问出处”的发展氛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二,锻造本土人才优势。首先,充分发挥中医药类或者开设中医药学科的高等院校在培养本土人才的“摇篮”作用。加强全市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和中医学科的建设,支持对西医院校或者西医学科的在校大学生开展中医药相关课程的学习交流。其次,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探索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推广银涛药业新型学徒制的做法,即委托高等院校分批开设中医药专业相关班次,为企业发展培养订单式“两用”人才,实现企业“点菜”、高校“做菜”。再者,支持开展科技人才定期或不定期下乡活动,加大药农关于中医药种植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懂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药农队伍。第三,改革人才使用机制。用好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逐步构建以业绩、贡献等为核心标准、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搭建起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

(三)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产业链背后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背后产业的发展现状。于抚州而言,提升中医药全产业链水平是破解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瓶颈最为核心的一项任务。第一,厚植中药材种植优势。在品种选育上,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前瞻性地做好全局规划,坚持“一县一品”。在规模种植上,要根据气候、湿度、温度等自然条件选择好优势品种开展规模种植,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订单式农业经营模式,推进种植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在品牌打造上,推进道地中药材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的认證,推进更多的本土优质中药材进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录。第二,夯实中医药工业基础。首先,要加大对中医药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健字号、保字号、消字号,探索开展产业链式招商、补短板式招商、产业引导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模式。其次,要推动中医药企业集群化发展。以产业园区为抓手,重点围绕高新区、南城县等具有中医药发展优势的区域打造中医药产业园区,推动形成中医药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产业集群,同类产品与同类企业的集群以及以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群。再者,要扶大扶强现有企业。有组织、分步骤、阶段性培育中医药龙头工业企业,鼓励企业采取并购、控股、注资等方式实行资产重组和战略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鼓励企业瞄准大健康市场。第三,丰富中医药发展业态。坚持以点带面,大力发展热敏灸、温泉疗养等以康养为目的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比如,依托麻姑长寿文化、“建昌帮”中医药文化和麻姑山等特色山水资源,将南城打造成省级健康文化养生基地,形成“动养+食养+药养+文养”四养结合的综合养生旅游目的地。

(四)优化政策体系

政策体系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发展深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地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对某一产业的重视程度。于抚州而言,优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是破解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第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既要在政策制定上给予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财力倾斜,也要监督好政策落实情况。在政策制定上,要重点加大给予企业在新药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创新、新设备购买、标准化研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二,创新医保使用政策。科学调整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构建充分体现出中医服务价值的定价体系。针对热敏灸等全市特色中医项目,要稳妥推动进一步放宽医保报销的金额以及次数。第三,改革人才引进政策。一方面,精准制定人才政策,立足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阶段的基本现状,引进各种层次的中医药人才,重点瞄准技能型、实用型“两用”人才;另一方面,坚持差异带来优势的发展思维,既要围绕人才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制定出差异性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的吸引力,同时,也要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制定出与周边的亳州、樟树等地有差异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的区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陶晓莉,沈亚萍,何越华.县级地区中医药调研与中医药发展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19).

[2]李昌禹.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2-01-13(018).

[3]王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四个维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4]抚州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16-2025年)[N].抚州日报,2017-07-05(A03).

[5]郑铮,徐雅金.抚州:“一县一品”振兴中医药[N].健康报,2020-12-07(005).

[责任编辑:上官涛]

3451500589215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医药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