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3-19 22:18王碧霞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章过程阅读教学

王碧霞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下,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也在慢慢提升,通过使用高效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提升文化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来说效果比较好。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期间难度很大。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教师务必高度重视,主动革新语文教学模式和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强化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确保能为学生今后系统学习语文打下良好基础。

一、“阅读”综述

(一)阅读与语文阅读能力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改革和变革。2011年启动的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教育也在进行改革。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开展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学习人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智力活动,它包含行为与神经两方面内容,二者彼此关联并相互促进。“阅读”是人们从事活动时从外部获取直接和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发展个体思维能力以及传递社会信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阅读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它具有特殊性,从横、纵两个方向上看,它包含不同维度因素。在横向上,阅读能力主要由知识、技能、智力等因素构成,在纵向上,它包含认读语言、理解语言、品评语言、欣赏语言、记忆语言等几个层次内容。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立体化特性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从不同维度与层次出发来设定目标,把过程与学习者自身特点相结合,以此获得更好的能力培养效果。

语文作为语言交往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而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新课标实施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阅读比重,教材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手段和模式也更加新颖。当然,基础性理论与核心理念并未改变,只是表现形式与扩充性内容更加具体化、多样化。作为小学语文信息传递主要媒介之一,教科书在内容与表达形式衔接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符号类元素被更多地贯穿其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开始变得开阔。在科学指导下,他们能够从不同类型环境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帮助自己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思想。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使阅读活动更加高效地完成。

(二)理论基础

基于不同侧面和视角,阅读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所蕴涵的内容也有明显不同,文章从“过程”与“发展”两方面进行论述。阅读学习过程理论重在强调阅读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对阅读学习过程理论最直接、最形象的描述。《礼记·中庸》中也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包含了“学”“问”“思”“辨”四个层面的内容,这也是对“阅读”这一行为的精细概括,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可见,阅读学习过程理论早在我国古代时期便已存在,并对近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教学而言,此类理论内容极富内涵性启示意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在提高阅读素养的过程中培育阅读的主体精神,为知、能、情、意打好基础。

相同内容在国外教育理论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也有存在,比如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图式”这概念,它是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过程的一种概括,并要求教师在培养儿童认知能力时要注意将不同阶段特征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做紧密关联。这说明,认知能力培养过程是一项持续的、系统的、完整的工程。阅读能力培养不同于认知能力培养,但二者在思维层面却有着共同性,这给阅读能力培养以很好启发。因此,认知发展理论被认为是阅读能力培养的一项基本理论。

在阅读能力发展理论方面,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经过几十年来许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这一领域硕果累累。从当代阅读心理学研究进展来看,目前学界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主要有“三阶段说”和“四阶段说”。其中,“三阶段说”包括字符阶段、拼音阶段和字形阶段;“四阶段说”包括语言学猜测阶段、区分猜测阶段、连续译码阶段、层次译码阶段。

后人以这些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关联大量实践,将小学生的阅读过程描述成带有思维参与的心理活动过程,揭示了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这对阅读能力发展理论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到重要帮助,对提高个体阅读水平、把握阅读心理规律及改善优化学生阅读能力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通过细读,不断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体验文本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正确的语境,从而深化文本的个体体验以及自身对文章的认知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期间,应该在综合考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对阅读方法进行利用,保证学生在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具备一定阅读能力时,在对文章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合理地分析和研究,明确作者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同时,借助多元化的阅读形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知识点,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人生观的良好形成。

并且,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掌握非常多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增强,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此外,着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以培养,学生会在阅读的支撑下深层次地对文本中内容加以挖掘,将阅读的作用整体发挥出来,保证学生能间接成为一个道德品质优秀且素质较高的人。

三、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策分析

(一)强化对语文教学形式的革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形式的革新,积极地进行优化和改进,保证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阅读常常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参加阅读活动。对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趣味性阅读环节,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起来。通常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的情感转折,学生理解难度很大,无法掌握其中含义,不明白所有的事件安排,不能将文章价值充分凸显出来,致使学生的阅读存在较大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强化对语文教学形式的革新,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如利用微课、思维导图等,将文章的前后因果、故事逻辑原理展现出来,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清楚地了解文章创作思路以及总体构架,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比如,教师在对《观潮》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帮助学生深层次了解文章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对思维导图模式加以利用,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对思维导图高效利用,一边阅读一边依照自己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导图绘制。在《观潮》文章中,作者在描写景观时所应用的词语,能让学生体会到潮的奇妙之处,进一步将“潮起潮落”画面凸显出来,确保学生的生活体会到人声鼎沸的感觉。借助这些关键词对思维导图加以绘制,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填写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另一个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阅读期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种方式的合理利用,能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还能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阅读能力培养模式

以比较策略为突破口形成阅读策略小专题,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其核心要素是“类比”。脑神经视角下,“类比”能够促进个体将新奇的、复杂的东西与已有经验、已理解的东西联系起来,借助“比较手段”理解外部事物间所具有的差异性与共性,这对促进大脑学习非常重要且有效。具体到阅读教学策略制定,教育者应当重视“文字性阅读”“解释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四个环节的构建,并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让学生能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形成新的阅读思维。而单元组阅读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最佳“环境”,同一组单元主题相同或相似,有助于学生形成连贯性思维,从而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三)强化对趣味性课堂的构建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对知识加以讲解,让学生进行阅读。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性很强,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体会不到阅读的魅力,无法感受阅读的趣味性,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对此,为了能进一步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阶段,应该加强对先进教学手段的利用,如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法,为学生构建趣味性课堂,将文章描述的画面清晰且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保证学生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主动融入阅读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在对《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期间,为了能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深层次了解陶罐和铁罐的内容,教师可以合理地对多媒体手段进行运用,为学生播放国王的橱柜是如何的?两个罐子长成了怎样的形状?在画面中,学生能被所呈现出来的景象所吸引,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能跟上教师的思路。紧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含义加以了解,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表达的具体思想。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让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陶罐和铁罐,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这些方式的有效利用,可以将呈现的文字转化为更为生动及形象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深入讲解下,学生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还有利于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其实已经完成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的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是通过一些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教师不仅可以从教材本身上开始延伸,还可以结合教材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找到对应的课外阅读材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补充,让他们形成阅读的新鲜感,然后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以及语感培养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解的内容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以及分数高低十分关注,而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则没有放太多的精力,最终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充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只能机械式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硬性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学习,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有效提高,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增强。对此,为了能更好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该主动革新教学理念,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不断对知识点进行拓宽,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在一起。

比如,教师在对《海底世界》内容讲解完毕后,可以结合文章的具体特点,合理地对教材内容加以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一些校外书籍,如《海底两万里》。学生通过阅读,阅读素养不仅会得到良好培养,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和特征,依照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积极创办故事会、图书角读书等活动,将与教材课文有关的或者同种类型的书籍整理到圖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毕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阅读期间的感想写成诗或者画幅画等,帮助学生加强理解。通过对这种方式的高效利用,学生不仅能深层次理解原文的具体含义,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益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阶段,借助合理手段,强化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增强很有帮助。因而,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力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知识讲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衔接在一起,尽量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以便学生能对语文阅读越来越感兴趣。

(左毓红)

2485500520234

猜你喜欢
文章过程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