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策略

2022-03-21 15:27王世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阶段课文阅读教学

王世平

摘 要: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开始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和认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发现现在这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际上和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是不谋而合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本质上在体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也在承认人和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进而希望可以在教育上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自然也受到了其影响,那么教师就要充分的去结合这些科学的理念,思考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有效发现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更加有效的改革,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质量与效率 提高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04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和环节设计,才能有效地实现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当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更加精心的设计以及在其中融入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更多新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在一个积极愉悦的氛围当中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是不受重视的,形成这种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或者教师教育能力的欠缺,当然,最大的原因就是教师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真正深刻的认识。但是在适应性教学理念当中有提到,想要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也就是对学生突出優势进行有效培养的基础;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有效掌握基础内容,具备基础的综合能力,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语言分析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只有学生具备了基础的认知和能力,才有必要去探讨下一步的培养或者提高计划。

比如,在部编版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当中的第四单元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于主要课文的阅读和学习,要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要续写故事,想要有效的续写故事,那么,首先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了文章风格统一,学生还需要全面的了解原文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在具备这样的基础以后,学生还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有效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语言的统筹应用能力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习作练习。那么,上述所需要的这些能力都属于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这些能力就要在前期的课文阅读当中进行培养。比如在学习《不会叫的狗》的时候,这篇课文在最后给出了三个不同的结局,在学习完前面的内容之后,课文后面有三个不同的练习,第一个练习要求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想一想这几种不同的结局最后可能是怎样的,还要说一说这样想的理由;第二个练习则是要让学生听教师读一读故事,最终的结局看,教师所读的结局和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最后一个练习则是要让同学选一本,大家都不太熟悉的故事书,然后读给同学们听,独到快要结局的时候停下来,让大家猜一猜结局,或者随机选一个地方停下来,让大家猜一猜后面的情节。很明显,这三个练习包括这篇课文,整体都是在培养学生续写内容的能力。那么,想要让学生有效完成后续三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有效阅读前半部分的课文内容,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逐步分析每一段所表达的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积累字词以及一些比较好的表达方法,还要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这条不会叫的狗的心路历程,比如在文章的开始,这条狗并不觉得自己不会叫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他误入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之后,其他人告诉他,狗不会叫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他也怀疑过这个问题,但最终被说服了,自己也觉得不会叫是个问题,所以开始找其他动物学习叫,这期间的学习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学生了解这条狗整体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就可以为最后的结局选择奠定一个比较好的逻辑基础。除此以外,在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整体写作方法进行总结,比如这篇文章里面使用大量的对话描写,如果后续有需要学生进行续写的话,也可以有一个模仿或者延续风格的对象。

二、抓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要清楚自己教学的对象是身心都没有得到完全发展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来说,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懵懂的阶段,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培养,但是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各方面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学习过程当中,无意识的记忆会占据主要地位,但是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年级的升高,有意识的记忆就会逐渐超过无意识的记忆,最终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机械识记,到了三年级左右的孩子,比起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各方面已经有了相应的发展,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开始逐渐提高,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也开始逐渐变长,学习的目的性也开始逐渐变强,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都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而且三年级阶段的学生虽然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已经开始逐步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这些学生的发展与变化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那么教师就必须要抓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更加合适的教学策略,更加高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如果教育的方法不得当过于超前或者过于深刻,就无法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反而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比如,在带领同学们学习《听听,秋的声音》的时候,首先,在进行课程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一定要注意,不能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涉及过于深刻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办法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学生不能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共情,无法体会教师描述的深刻情感。因为一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容易将自己的理解和所思所想融入教学当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深刻的情感是没有办法理解的。除了教学内容以外,还要对教学环节进行一定的设计,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仍然比较小对于知识的记忆,仍然以形象记忆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考虑更加充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实物教具来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的过程当中看到一个真正的秋天,听到独属于秋天的这些声音,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也对大自然的秋天,有一个更加正确的认知。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系统的,不管是课程的安排还是教材的设计,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对学生在阅读教学当中的学习,也要进行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不能过于凌乱,也不能过于激进,更不能让学生重复的对同样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首先教师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引导学生树立更好的阅读意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再通过课堂教学或者其他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并在这一过程当中有效的发现一些学生的特别之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养成更好的语文阅讀习惯,具备更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当中,对于内容的设计也是从简到难的,不管是课文的设计还是口语交际的设计或者是习作的设计都是如此,那么教师就要根据教材设计的难度来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逐渐增大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当中的难度,这样的难度递增是潜移默化的,而学生在逐渐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不会感到特别的困难。例如学生在学习第一节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到时候只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总结一下课文内容当中的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而到学生学到后面的第14课《不会叫的狗》的时候,就需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续写结局了,续写结局的难度肯定是要大于总结文章内容的难度的,但是只要教师安排得当,学生就可以顺利地按照顺序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学习,掌握相关的技巧和能力。

四、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

虽然小学低年级阶段所进行的阅读教学属于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情感沟通上面,仍然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性格特点,比较早熟的孩子,甚至已经有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那么,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所有的孩子都使用同样的教学手段,给所有的孩子定同样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符合教育现状的,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加刻板的印象,让孩子在固定的空间中成长,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比如严重的阻碍学生对于自身兴趣的发展,或者磨灭学生身上初步体现出来的一些闪光点,这样的教育最终导致的结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的,磨灭了孩子的个性,又不能促进大部分孩子素质的有效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当中,首先,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不管是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是兴趣爱好等等,都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只有基于这样的了解,才能在后续的阅读教学当中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教育。

比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希望找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当中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只要教师深入了解过自己的学生,就会发现,总有一些学生在这一环节特别的积极,而且有几位同学确实朗读得非常不错,那么,针对这些同学,教师就可以在后续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培养这些同学的朗诵能力,不管学习好坏,都可以在这样的能力培养当中得到充足的自信心。而对于一些在这个环节非常排斥的同学,教师也不能强求,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会紧张,本来自己就不想说,然后又被教师叫起来,读了又读不好,就更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了,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对这部分同学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去,既然不喜欢说,那么可以鼓励这一部分同学去写,积累的多了以后就可以有效提高这一部分同学的写作能力,也属于有效阅读教学。除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外,还要有适合所有学生的整体教学策略,比如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同学们,学习起来都非常的自觉,那么教师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更专注于自己的教学,一些作业也可以大胆的布置给同学们自行完成,比如这一节课的课后练习,就有一个小练笔,要让同学们写一写自己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景色,对于这种学习氛围比较好的班级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写,写完之后邀请一些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所写的内容就可以,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来说,就不能使用这样的方法,更多的还是要基于对原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关注。

总体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科学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的教育理念的融入和指导作用,创建更加高效且有质量的阅读教学。教师通过对自己以往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不断的反思,在有效地发现这些问题之后,利用更加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当中,更好地接受小学阶段阅读方面的学习,除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的素养以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彩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信息周刊》2019年第8期。

[2] 洪莹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读与写》2020年第2期。

[3] 肖琼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初探》,《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期。

[4] 薛秋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人文之友》2019第12期。

[5] 张宗义《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

[6] 林志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少年写作》2021年第3期。

[7] 陈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中外交流》2019年第40期。

[8] 苏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学周刊》2019年第35期。

3098500589270

猜你喜欢
阶段课文阅读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