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敕辽左元戎崔公墓志》考释

2022-03-21 20:16张超瑾
炎黄地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辽东墓志

张超瑾

鞍山市千山地区的崔氏墓志作为一组成规模的墓群对于东北文化考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崔氏家族世代做官镇守北疆,《明敕辽左元戎崔公墓志》主人崔贤作为崔氏重要一员,其墓志记录下了他在辽西地区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笔者通过对原碑志文重新句读注释,整理出崔贤家族的族谱,力求恢复崔贤将军辞官归田的时代背景及整体历史形象。

鞍山千山地区出土众多墓志,崔氏族墓出土的墓志反映了明政府在东北地区设官建制进行管理的情况。明代非常重视对于北部防御,边疆地区尤为重要。因此先后在东北三省地区建立了辽东、奴儿干两个重要的都指挥使司,这两个指挥部使得居住在长城周边的汉、蒙、女真各族及部落放置于当时为封建政治的一统天下的国家管辖之下。在洪武初年,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东北地区在明代所贯彻的是实施军政合一的都司、卫所制的政策。每个都司均设有三职,分别是: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其下属各卫则设立了指挥同知、卫指挥使、指挥佥事,而在卫以下则设置了各所、镇抚、堡设千户、百户等职。

《辽宁碑志》已经对崔贤志文进行了简单的断句,但重读之后发现诸多不合理或断句之处,在本文中笔者将重新进行句读,将“鞍山崔贤墓志铭”内容为讨论核心,并以《明史》以及可靠的其他相关的金石史料文献记载,尽可能充分地阐述墓志中所展示的内容和意义。

鞍山崔贤墓志铭,1517年明朝正德十二年刻。碑志材质为青页岩质,呈正方形,其边为48.5厘米。志盖志石均保存完好且合一。在碑志志盖背刻“明故副总兵崔公墓志”,题一共三行九字书体为楷书。全碑志文满行三十九字,分三十四行镌刻。崔贤(1479年-1517年),生于明成化十五年,卒于正德十二年。字学夫,乃为崔鉴之子。经考证,崔贤官至辽阳副总兵。崔贤墓志铭的发现经由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等在鞍山市千山区七岭子乡倪家台村东山坡上发掘,1975年在崔源族墓中的崔贤墓葬出土。现收录于《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现藏于鞍山市博物馆。

按志文标题

明敕辽左元戎崔公墓志铭赐进士第辽东行太僕寺少卿前山东布政司……赐进士出身观大理寺政同郡鲁纶篆额。

按:辽阳王铉畢恭《辽東志》(明嘉靖刻本) 卷八雜志“駐兵開原洪保保據辽陽王哈刺不花團結民兵於復”。

公,障贤,字学夫,崔其姓也,先世河南杞县人,始祖孝先胜国时,调辽东潘阳安抚司镇抚。

按:崔贤,名字为障贤,字学夫。祖籍为河南杞县人,始祖孝先亡国时,被调派至辽东潘阳任职安抚司镇守。

国初,归附。占籍辽之东宁,因世居焉,高祖,文累功,陞至千户,曾祖源,退任都指挥,祖胜遇迹註选定辽。右衡掌印,肇基闻帅父鉴辱,以豪杰相继,俱任参将,节守辽镇中路。

按:崔源,经笔者考证,其在《明史》中名人、官职并无其传。而笔者在翻阅陶成和孙原贞传中,其中讲述到一位是镇压叶宗留起义之后,最后被杀的一位都指挥众事,和崔氏同名。但经过笔者考据其人事迹、时间、死因,均无与此墓志中所述崔源人生经历所一一对应。另外,其中对于辽东人崔源的史料记载中,仅在《明实录》中有一名同名人,他是由总兵官、左都督曹义上奏推举,在景泰年鉴元年的三月“隆都指挥众事一条”,与崔贤墓志文中“总戎诸大臣”“交章以公荐,隆众都指挥”对比之后,内容相一致。另,关于其墓志中所述“九年征兀良哈”的事件,仅见于《明大政纂要》,而其别的事件不见有所记载。

占籍,上报户口,入籍定居。肇基,史创基业。公以嫡胄,幼警敏,同庶兄绣衣。…………都指挥众事,抚巡重臣,以贤能推。

按:崔哲,字晦失,骤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其墓志与崔贤墓志在1974年同时被发现,墓石为方形,高57厘米,宽54厘米。墓志盖书写“明故监察御史崔公墓志铭”共三行十一字皆为篆书,其碑文全文为楷书书写,共为二十四行,满行为二十六字。

上简命,辽东都司正印,……冠,甫朞恣蹟升。闻適……谋叛主帅遣署守者率忌不往。

按:辽西锦义二城有变,后金方征朝鲜,袁崇焕遣将缮锦州、中左及大凌等三城,……因毁大、小凌河二城。

(崔哲)上书,让辽东都司正印去除繁重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利的行政举措,注重政治教化,去除奸邪小人。一时间百姓感恩戴德,道路随处可听到赞颂他的歌谣,将他视作东阃。刚好这个时候辽西锦义二城有叛变,谋反的主帅让镇守的人员都禁止出城。

上秉乾断擢公右……是路。正德己巳公入代。部伍遂严……王使举正天罚。

按:乾断,帝王的决裁。正德己巳,《明史》中记载己巳,大寿自大凌脱归,入锦州。

皇上明断,提升先生为右参将镇守这一路。正德己巳年,先生代为统帅部队,于是边防警戒变得严整起来。后来收服了叛党,交付朝廷,使叛党受到应有的惩罚。

关东赖宁,……全军凯旋,遂解大围。绘图尚存,自是旁……命士女,安堵西北,无虞。

按:邦人,國人百姓。无筭,不计其数。

杨琮(1430年-?),字廷璋,明代政治人物,籍贯顺天府涿州人,在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为进士出身。天顺元年参加丁丑科会试,后得贡士210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五名。曾祖父杨大二。祖父杨暹。父亲杨春。

关东因此得以安宁,一方草寇,看到这种情势,谋反的念头便断了。对于这事,国人有诗歌来传颂。辛未年镇守锦州,备禦杨琮追击敌人,中了埋伏,将士差点一去不返。先生远在义城驻守,听闻急报,便率领将士冒险出境两百多华里,正面冲击敌军锋芒,与强大的敌人苦苦鏖战,从傍晚到第二天早晨,终于解除了包围。敌人死伤不计其数,全军凯旋。敌人的绘图被带回保存,从此东北边境安宁,不用重兵把守,于是将将士们派往西北,而没有隐患。

壬申,再徽东……,代守以慰。九重左顾,上……三面旁夷纳款,效顺兵,不血刃,而鸡犬不惊,……同妇功,东之人士,多之。

按:即蟒袍。明王鏊在《震泽长语·杂论》所述:“正德中,籍没刘……蟒衣四百七十袭。”

纳款,归顺降服。不识不知,不识古今。

壬申年再次征招镇守东方的士兵,朝廷决议用名将来镇守,以安慰边民。经过讨论,皇上将先生晋升为副总兵,其下将士分别镇守于辽阳等地。

被恩宠赐以蟒衣,受命之后,先生大展雄略,四周的边境少数民族纷纷归顺朝廷,没有引发战事,边境显得非常安宁。边民日益繁育,民风淳朴,男女同功,东北边民对此很是称赞。

然,宠辱忘机,……仪古曰:“宋祖之杯酒解权,是君巧,容臣子房之托”。吾宁,早脱世故,……急流中遂勇退。

按:忘机,就是所谓的消除机巧的心。大部分时候都会用于对于名利比较单薄,对功名利禄与世无争的状态。唐王勃诗中《江曲孤凫赋》曰:“尔乃忘机絶虑,怀声弄影。”

止足,即是字面意思要学会知足和满足,不要在已有的事情上贪得无厌。出自于《老子》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不过宠辱不惊,忘记机巧,懂得知足,知道警戒,又是他的天性。每当议论古事,常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是君王巧妙包容臣属的典范,张良游赤松是臣下巧妙避开被困命运的典范。自己宁可早点出世,不敢用巧避方式寻求君上的巧妙包容,于是在正当壮年有为时,便急于隐退。

乙亥疏再,……请时,方三十有七,仪妇休之,……扫以待世,臣将种恬淡,若此求之古人,亦不多…畏婷睐瀚指挥之胄一次。俱幼皆庶,出孙女一,娉参将,孙棠之长孙世武。

按:乙亥年,再次上疏,终于获得隐退的许可。一旦受恩之后,便舍弃城市,挥挥袖子遁入山林,每日与松楸亲近,净扫门庭待世,求得恬淡宁静,像这样求之古人也是不可多得的。

按:其是生于明朝成化年间十五年己亥闰十月二日,在其隐居之所死于正德年间十二年丁丑十二月十三日,享年三十九。正妻韩氏,是已故的前征虏将军总兵官辅的女儿,被封为太淑人,比先生早两年离世。有三个儿子,长子世武非常魁伟,是正德甲戌年的武举人,被任命为都指挥、同知,在潘阳备战,娶知府毕用之孙女为妻。次子世峨、三子世勋都是韩氏夫人所出,正在读儒书,年纪尚小。有三个女儿,畏、婷、睐,(瀚指挥之胄),她们都还年幼,都是庶出的。有一个孙女,嫁给参将孙棠之长孙,是世武生的。

所生是……退,逐迹山林。相笑相封,以石为朋,精散气消,舆土为邻。哀哉,文将勒诸石,而垂芳名于无穷。

按:这一年闰十二月二十六日,子女在城南千山祖坟上选择地块,将其与妻子韩氏合葬在一起。世武和某显贵之族子弟是“世讲”之交,此人熟知父亲的美好品德和行为,便匍匐在地上泪流成血,请求他为父亲墓碑题辞,没有被答应,于是铭刻在左边:器宇英发,诗歌礼仪都有研究,高中武举,担任边防统帅,遵纲守纪,政务卓有成效。在锦州义城镇守,战事不起,将士一边耕作一边守卫,边民得以安宁,深谋远略,洞悉皇上的心思。在辽东担任统帅,兵强马壮,男耕女织,鸡犬不闹,人民安宁。能够继承先人之志,又能够启发后人。继承显赫声名,专心守卫一城,还没到四十岁,便辞去官职,内心明朗,悲切请求退隐,从此归隐山林。相互嬉笑封赏,和石头做朋友,精散气消,与士人做邻居。哀恸啊,知书达理的将军,将您的事迹刻在石碑之上,您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崔贤家族考

《辽宁碑志》中记载了三方崔世家族墓志。其中崔贤墓志碑文相比其二略长,故事也更为生动。明代是一个政治极其紧张的年代,在这个戎马一生的男人凯旋之后,也碍于特务机构的监视而回归田野“净扫以待世”,三十九岁就早早离世令人惋惜。

1975年,在发掘崔氏墓葬之后,联合单位鞍山市文化局文物组和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崔贤墓的发掘情况:

崔贤夫妻合葬墓……出土遗物:崔贤停盖上部出墓志一合,前壁突出锡明器十六件,左壁完内出一组泥俑人及驼、马等,棺内出银箔钱三枚。……金箔钱六枚,葫芦形金耳饰一副,股骨两外侧金戒指二只。

如此可看此墓为夫妻合葬,墓志中所述“征虏前将军,总兵官辅之女,封太淑人,先二年卒”表明崔贤的妻子比其本人早逝两年,即崔贤为后葬。崔氏家族是东北地区的望族,已有学者对其做过一定的研究,但自崔贤以降,对崔氏一门的研究便未曾深入。

(图3)为崔氏族谱,其中添加了墓志中所提到的關于崔贤家族的族谱。

崔贤家族才人辈出,家族声望日隆。墓志中提到崔贤做官入朝,赐蟒服,足以证明其位高权重。但是在崔贤三十七岁,正值事业辉煌鼎盛之年,他竟有了“净扫以待世”的无奈。足以见到明代中央特务机构对官员的监视之严厉。众所周知,十三道监察御史在明朝的设置,还对十三道监察御史的职责进行了机器名曲的划分,像一张巨网将文武百官管控与其下,同时又对出巡御史进行规定“回道考察”,防止监守自盗的同时,也让监察官被他人所监视。“凡都察院、按察司、堂上官,及首领官各道,监察御史吏典,但有不公不法,及旷职废事,贪淫暴横者,许互相纠举,毋得拘私容蔽。”在这种机制之中,六科给事为中等的监察部分,虽然六科给事中内设六部,而且他们各个部门互相不隶属于上,但是“事属重大者,各科皆得通奏”。这种结局还是相互监督。与此同时,各科给事中都有单独的传话线,也可以不用均事先向都给事中请示事由,更不用事后再向都给事中汇报。同样在都给事中与给事中这种关系的上下之间,也同样可以做到“相互纠察”。明代的都御史、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三种级别监察官吏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做到各自职责分工明确,同样也能够相互配合,更可以相互监督、检举,在封建统治社会中为权利中心负责。

这样紧张的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的同时也禁锢住许多崔贤这样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才俊,出现英年早逝的悲剧,甚是可惜。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辽东墓志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心向辽东
略论明末辽东地区战争中后金军进攻时间
蝉诉
辽东公孙氏政权的兴亡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明人马文升镇抚辽东诗作略论
“箕子东适”考辨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